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跨過七年之癢 五成報酬輕鬆落袋 P.140

跨過七年之癢   五成報酬輕鬆落袋 P.140

七年前,仲向榮開始買進兩檔基金,歷經網路泡沫和SARS風暴帶來的股市崩跌,仍堅定不移地扣款,每月定期定額二萬元,七年取回近三百萬元。

投資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台新銀行副總經理(財富管理事業處)仲向榮一針見血地說。平凡人的投資心理,不外乎兩個字,就是「貪」、「怕」;賺多時會貪心;虧損時又很驚惶。尤其是定期定額買基金,特別容易看出人性的弱點。

採訪當天上午,仲向榮向台新銀行經營決策委員會報告信託部定期定額基金現況時,一位長官打趣地對他說:「當年你們推薦我做定期定額,結果害我虧了錢,而且虧得好慘啊!」仲向榮不疾不徐地說:「老闆,你就是沒有繼續扣下去。如果持之以恆,現在就賺到了。」


贏家心法  熬過空頭

在場的台証副董事長林克孝也分享親身經驗:「我剛開始買基金時也虧得很慘,不過,當時我把心一橫,一直扣下去,經過七、八年,現在已倒賺三成。」

一九九九年,仲向榮在台新銀行擔任信託部主管,推動定期定額買基金的觀念,深知自己也該存些退休金,於是開始每月用二萬元買了兩檔基金,分別是科技基金、區域型的JF東協基金。

直到○六年,仲向榮眼看兩個兒子逐漸長大,打算更換大的房子,於是在木柵買了新屋,由於手上的現金都用來支付自備款,裝潢的預算還差了一截。後來太太靈機一動,想起他定期定額買的基金。於是仲向榮把這兩檔基金贖回,解決了裝潢開銷。

經過七年堅定不移地每月定期定額扣款,仲向榮贖回時發現,其中一檔基金的年化報酬率超過三○%,另一檔則超過五○%。長年下來,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基金帶來的複利效果相當驚人,原本一個月花二萬元栽種的基金幼苗,長成了一株約三百萬元的搖錢樹。

熬過投資基金「七年之癢」的仲向榮認為,定期定額買基金的贏家心法很簡單,就是要有恆心。他不諱言,空頭市場來臨時最難熬。許多定期定額買基金的人,在市場一有風吹草動,馬上贖回,平均扣款一年多就停止。

比較幸運的是,專注於工作的仲向榮,在這七年內,成功「躲」過停損或贖回基金的考驗。

二○○○年網路泡沫,全球股市崩跌,仲向榮沒有馬上把基金贖回,因為當時他被派往美國工作,結果把基金「忘記了」,讓銀行繼續幫他扣款。○三年SARS發生期間,股市一片慘綠,他剛好到香港工作,逃過掙扎是否要贖回基金的心理磨難。

仲向榮建議,想要長抱基金的投資人,首先要學會「忘記它」。其次是安排扣款時間緊接著發薪水時間,「在薪資來不及做處置下,錢就直接被扣走。」


定期定額持之以恆

對於半途而廢的投資人,仲向榮直說可惜,因為定期定額可以攤平成本,而且有逢高減碼,逢低加碼的效果。他舉台新銀行的統計數字佐證:從一九九六年到二○○六年,投資全球股票型基金的一年獲利機率七四%左右,報酬率一七.五%,但只要投資六年以上,獲利機率高達九九%以上,平均投資報酬率高達八三%。

仲向榮建議,長線基金投資人可以選擇波動性稍大的基金,透過長時間攤平成本效果,其報酬率會比波動性小的基金來得高。

如果投資人沒辦法自律,就要借助「外力」,即先和理財專員講好該筆投資的用途,比如準備退休金,在達到理財目標之前,讓理財專員隨時提醒自己,不能提前贖回基金。

使用別人的名字買基金,也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方法,打個比方,用老婆名義買的基金,一旦要停止扣款,老婆通常「死都不肯」。用小孩的名義買基金,從父母帳戶中扣款,但父母卻無法解約,錢只出不進,同時也是合法移轉資產的方法。

曾親身從定期定額買基金的投資歷程中賺到錢,仲向榮如今又展開新一波的基金布局。這次,他再用定期定額方式為太太和兩個兒子買基金。

「我跟太太講好,房貸由我來承擔,她負責為我倆存退休金,小孩的教育基金也用定期定額來解決。」有了長期基金投資作為生活後盾,他對未來顯得信心滿滿。


仲向榮
現職:台新銀行副總經理(財富管理事業處)
學歷:St. John’s University (MBA)
經歷:美林證券副總經理、荷蘭銀行副總經理、第一銀行資深協理
基金投資年資:7年
基金投資年化報酬率:兩支基金分別為30%、50%

延伸閱讀

從4兄妹爭產鬧劇看繼承最常見糾紛:爸爸生前給女兒嫁妝、幫兒子出房貸...都算遺產拿過不能再分?

2023-06-13

遺產繼承裡,比起錢少更多人怨的是父母偏心...律師給長輩的分產5提醒:別讓百年後子女為爭產決裂

2023-03-10

爸爸生前說要把房贈與我卻沒立遺囑,現在手足來爭產怎麼辦?會計師:財產紛爭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2023-08-16

「父親遺產除非我獨得,否則就不辦理繼承!」哥哥仗著母親寵子爭產,身為女兒該怎麼辦?

2022-02-18

「不是已全面限定繼承,為何超過爸爸遺產的債務也要我還?」律師真心勸:辦理繼承這1動作不要省

20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