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離開體制 對未來的人生負責

離開體制 對未來的人生負責

2018-01-02 14:28

因為如果不趁著年輕做出改變,不知何時才會有改變的勇氣,也不知道有一天,我會不會因為缺乏勇氣改變,而一輩子被困在過去的決定裡。

對於未來,野心的存在是必要的

 

從小我就知道自己是個有野心的孩子,但爸媽認為一個女孩就該去當老師,他們期待我有一份安穩的工作,嫁個好老公,如此而已。可是,自八、九歲懂事以來,我就非常清楚這不是我要的人生。或許,我向來就是個愛在體制內搞叛逆的孩子,當知道爸媽對我的期待是當老師,我就偏不往那條路走。

 

我的人生夢想在念高中之前都很模稜兩可,卻十分清楚自己對於當老師一點興趣都沒有。當時的我並不知道對未來抱持很大的憧憬叫做「有野心」,然而在台灣,傳統觀點上不太能接受女孩子有野心這件事,大家只會不斷地詢問你何時要結婚,彷彿結婚就是人生幸福的代名詞。某種程度上,這種反覆提醒何時結婚,多少也意味著女性仍然是男性的附屬品,但我無法認同。尤其在我還沒搞清楚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貌之前,又怎麼能夠結婚? 更何況,沒有人是任何人的附屬品。找到未來方向,那才是我們人生中最應該尋找的。

 

但對於「不想只當醫生」這個念頭,我自己也不是很確定,這是太天真,還是有野心? 畢竟「野心」是給那些可以對未來清楚勾畫藍圖的人的用詞,如果我只是不甘於人生沒有嘗試過其他可能,也不知道自己人生還可以有什麼其他可能,那麼,可以稱為有「野心」嗎?

 

不當醫生,還能做些什麼呢?

 

讀醫學系的最後一年,我抱持著這樣的心情,在茫然不知下一步該怎麼做的情況下,跟著所有同學一樣,做好備審資料、報名住院醫師。當時已在外校實習的我,身旁有一群要好的朋友,但內心依然不快樂。這種不快樂源自於我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條安穩的道路,不是不喜歡醫師這個職業,只是覺得這條筆直的道路順遂走下去,會不會有天反過來變成─若不當醫生,就沒有其他事是我可以做的?

 

即使徬徨,我依舊去了住院醫師的面試,現在想想,那或許是我人生的轉捩點也說不定。在面試的過程中,我對著老師說些言不由衷的話,也因為自己一向蠻能應付考試的,那場面試十分順利,但回到家後卻沒有欣喜之感。思考後重重敲醒了我,這才徹底明白:就、是、現、在、了。

 

如果現在不做出任何改變的話,大概就是這樣了,我會被社會壓力、傳統既定觀念推著走,開始長達五、六年的住院醫師生涯。接著將是因著父母的期盼、親戚的關心而結婚,等到我結束這些「醫學系畢業生必做的清單」之後,回顧這一切,才發現原來我還沒有真正探索過世界。我指的不是旅行而已,而是實際去了解這個我們所生存的世界。

 

或許,這樣說會有人認為是假清高,但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世界的貧富差距如此巨大? 為什麼我能夠來去不同的國家,但有些住在深山裡的孩子,他的人生夢想就僅僅是有朝一日能夠翻越眼前的那座大山? 為什麼我衣食無缺,這世上卻有很多孩子飽受饑荒之苦? 這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也想明白為什麼這個世界的資源如此不平等。有些人一出生就有機會受教育,但有些女孩,如諾貝爾獎得主馬拉拉,受教育是需要「爭取的」,而其代價是被槍擊,以致一眼失明。我知道我的人生相較於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們享有各種特權,然而,我該如何運用我的「特權」去幫助我曾經看過的貧窮、疾病與流離失所?

 

因此,當我打開電腦發現一直很想去念的全球衛生(或公共衛生)課程,台灣的研究所招生再一週就即將截止,我欣喜若狂,立刻決定報考。我不知道只有一週準備是否能夠被錄取,之後會如何,自己心裡也不清楚,我唯一確定的是,如果現在不做出改變,下次不知何時才會有改變的勇氣。

 

於是我決心離開醫學系,走上公衛之路。

 

越是擁有完美履歷的人,越難以改變

 

前陣子,我讀到某位臺大畢業生寫下他為何選擇出國的文章。他說:「很多人覺得醫學系畢業生是有選擇的,但其實我們並沒有。」這段話不僅說中我當時為什麼選擇在畢業後,走上一條和同學們都不一樣的路,也同樣適用於不同領域。例如說,很多人以為法律系畢業生是有選擇的,但其實大部分的人只能走上司法體系;很多人認為工程類畢業生是有選擇的,但其實他們只能在比較操的科技公司,與比較不操的科技公司之間選擇。

 

其實,擁有一張台灣社會認為完美的學經歷,並沒什麼了不起。今天的我,是因為有著重視教育的父母,而自己不過只是在他們為我所打點好的每個基礎下努力。

 

台灣每年有數萬個所謂名校畢業生,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揹負著光環,可是這又能代表什麼? 如果我們不是身處在一個重視學歷的社會,像我這樣的人肯定會因為缺乏生產力而被社會給淘汰。畢竟除了念書之外,我沒有其他生存的能力─不會算錢,不懂金融,不會捕魚、更不懂任何農業技能。從生產力的觀點來看,對於一個只會念書的孩子而言,社會生產力幾近於零。

 

於是,如我這樣生產力為零、只會念書的人,頂著這樣的光環,經常沉重到讓我們對於改變更加怯步,尤其是當那個改變是被大家認為次於原本的道路,或是有著不穩定、冒險的可能,都將是一個難以被社會所接受、或被周遭人們所支持的決定。

 

當我決心跨出離開白色巨塔的腳步時,縱使內心對於未來依舊茫然,卻也開始享受這個茫然的過程。因為它代表著我的未來將有嶄新的可能,我的身分不再只有醫生而已,當然,未來再也不會是一條直直通到底的路了。

 

拒絕被成績綁架的人生

 

我有個很要好的朋友,他在高中時總是名列前茅,因此,所有人都期待他在畢業後去念醫學系。然而,對醫學一點興趣也沒有的他,毅然決然選擇非名校、也非明星志願的科系就讀。

 

自從他做出決定之後,直到進入大學之前,這段期間他時常憂心地告訴我,他被眾人「關愛的眼光」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來了。所有的師長在得知後,都認為他「屈就」了自己,便開始以有形無形的方式,告訴他做這樣的決定是「浪費」了自己的才能。高中畢業前夕,我看著如此疲憊的他,心裡總覺得大人好可惡,對於一個還在探索未來道路的十八歲孩子,他當然也知道自己做了一個很冒險的決定,面對這樣的他,大人不是給予支持,反而是讓他對自己的選擇充滿疑惑與不安。難道,這就是我們的社會所能夠給予孩子夢想的空間嗎?

 

高中畢業十年後,我在地球另一端,看著他與在大學相遇的另一半走上紅毯,而他也總是在每次的聚會,告訴我關於他的人生新鮮事。雖然我不曾問他是否後悔過當初的決定,但我相信,他選擇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決定暫時離開白色巨塔

 

在醫學系畢業前,我在PGY(Post Graduate Yea)不分科住院醫師面試幾天後,倉促決定報考研究所,在短短兩週內,完成多間研究所的報名手續、拿到推薦信、寄出備審資料,甚至連研究所的筆試都是硬著頭皮去跟主治醫師請假,筆試前後一天都在醫院值班、邊打瞌睡邊考完試的。

 

那時候,我並沒有讓太多朋友知道我報考研究所的事,更沒提之後的住院醫師面試。當大家的話題圍繞在面試的千奇百怪,以及分享面試的應對狀況時,而我只能靜靜聽著,完全無法插上話,因為我根本沒有去任何一場住院醫師的面試。

 

我很難向同學們解釋為什麼我會做出「與眾人不同」的決定,就連對自己也無法解釋,我只知道,所有的選擇都沒有錯,只是我感受到自己對於未來改變的渴望,僅僅是了解研究所各式各樣的課程,都讓我感到躍躍欲試。另一方面,在那段等放榜的期間,我依舊矛盾地詢問自己,是不是太過衝動了? 竟然放棄醫生的工作。就算真的如願申請到了研究所,我之後的未來又該往哪裡走?

 

在那樣矛盾的情況下,我無法跟任何人開口解釋這個「衝動的決定」。

 

直到研究所放榜,我才終於能坦白地告訴所有人:我要暫時離開白色巨塔,去探索另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了。

延伸閱讀

想出國旅遊、創業、讀書?只要四步驟就可以實現夢想

2017-11-29

讓勇氣成為夢想的燃料!解讀《人生準備40趴就衝了》

2017-10-06

別試著去形塑孩子們夢想的方式

2017-09-29

別被「夢想實踐」綁架!享受退休生活的「小確幸」就很好

2017-09-28

從一個微小不滿開始 菜鳥公務員也能撼動體制

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