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認為我很棒,除了我自己
——筱竹的故事
聽完醫師說明顳顎關節炎的手術過程,筱竹忍不住倒抽一口氣。她心想:「臉部歪斜、無法咬合,這張臉要如何見人?」比起手術,她更掛心著兩天後的出差行程,那是一系列非得親自出席的活動。
走出醫院筱竹自責:「這樣就生病,抗壓性太差。」
還是菜鳥的時候,她拿到外派機會,生澀稚嫩的臉硬要配上合身套裝,就怕別人看出她的緊張。她在異地全力以赴,不敢忘記自己從小一直被提醒的:「比妳聰明的人,連妳睡覺時都在努力。」所以她一天工作十九小時,就怕輸給別人。
筱竹沒想到一個人在國外工作這麼孤單,隔壁部門主管Robert表示善意,沉浸在被照顧氛圍的筱竹,即使聽到有人說他專吃嫩妹,她也當同事在嫉妒吃味。她覺得自己太幸運,能遇到這樣的好人,懷疑自己配不上這麼好的對象。
沒想到幾個月後,Robert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同時把六位同事一起帶過去,公司機密外流。筱竹急忙聯絡卻找不到人。
冷靜回想,Robert 當時異常關心她執行的專案內容。結果公司清查外流軌跡,是兩位女主管資深女主管,和Robert 都有感情糾葛,但正牌女友是和他一起跳槽的女生。筱竹傻了,不知道自己掉到什麼坑。輾轉聽到自己被形容為「飯局妹」,不知道該為自己情感被背叛傷心多一點,還是為職場的險惡多畏懼一些。
筱竹逼自己挺住。留下來承受流言蜚語,不是她夠勇敢能挺住這一切,而是她更害怕失去工作後,爸媽失望的眼神。
「我們家是望族,不能沒有體統。」自小爸爸這樣強調。他緊盯筱竹學習,「只有優秀的人才會被尊重。」、「有誰會記得第二名?不是冠軍就沒什麼好講的。」爸爸一再這樣耳提面命,字典裡不能有「輸」這個字。
站在台前侃侃而談,那是硬撐出來的,讓她筋疲力盡。但她害怕如果表現不好,「假望族」就會被看穿。從大學開始,不管是休息、吃飯、睡覺、上廁所……都是浪費時間。她偷偷去看醫生,靠著抗焦慮劑、抗憂鬱劑過完四年。
「好,還要更好」是座右銘,也是一道魔咒。她的腦中彷彿被植入詢問鍵:「還有哪裡可以再加強?」、「怎麼樣可以更好?」。
得獎、升職、加薪,被挖角,再來一輪得獎、升職、加薪……,筱竹是人生勝利組,是常勝軍。
她有如穿上紅色舞鞋的小女孩,停不下腳步。她要一直追著目標前進,但是身體開始不放過她。
看看這道人生習題
積極、正向、完美,筱竹這樣的人在職場如鑽石般閃閃發亮,這些熠熠光芒來自她近乎折磨的個人要求而成。筱竹如奧運選手秉持「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但她並非積極追求成就,而是不能輸的恐懼驅動著她。
「不努力就是懶惰,懶惰是可恥的。」父親過度強化努力的價值,唯勤勞是問的家庭教育深入筱竹的潛意識,讓她認為只要不拚盡全力就是可恥的。
筱竹恐懼失敗、害怕批評,於是漸漸發展出完美主義的傾向。
取得成就後,內在那股「不夠好」的聲音總是伺機作亂,無法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勝任所處的位置,產生「冒牌者症候群」。明明是辛苦奮鬥來的成果,但內心深處覺得只是一時的僥倖,一定會被識破,並為此焦慮不安。為了降低這樣的情緒,他們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上,形成惡性循環。
如筱竹這樣,把自己逼到盡頭的行為,是因為早期成長經驗植入信念,後續被環境強化。努力的過程會帶來好處,但努力過頭之後,身心開始反撲。接納人都有
不完美之處,努力學習「不努力」,是即刻需要的「心功課」。
如果你和筱竹一樣
就從「承認自己做不到」這裡開始吧!每天選擇一項事情,告訴自己「我做不到」,感受「承認自己做不到」的感受,接受自己可以不完美。
如何應付自己的過度努力呢?先從小小的練習開始:
一、設定合理的目標
二、大量鼓勵自己
三、定期列出自己的成就,讓數據說話
四、練習愛自己所愛,而不是他人羨慕的
如果你是筱竹身邊的人
如果你是筱竹的主管
你要幫助這類型的下屬踩煞車,小心他們為了追求品質的完美,最後讓身心耗竭殆盡。要是這樣損失一位得力助手,那就太可惜。
如果你是筱竹的下屬
與這樣的主管相處,生存之道就是分開人與事,盡量不要讓主管的焦慮渲染到自己身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以愛為名的童年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