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蘭嶼的春之盛典- 野百合開了 飛魚季來了

蘭嶼的春之盛典- 野百合開了 飛魚季來了

「野百合綻開的時候春天就要來了,春天來了飛魚季也就來了,整個蘭嶼都動起來了。」這句短短的話語輕巧地開啟了蘭嶼飛魚季的序幕。


撰文/黃于菁 圖/管延海、莊燿鴻、郭子健、交通部觀光局

出處/《原視界TITV雙月刊》04期

 

「野百合綻開的時候春天就要來了,春天來了飛魚季也就來了,整個蘭嶼都動起來了。」這句短短的話語輕巧地開啟了蘭嶼飛魚季的序幕。

與其他原住民族的祭典相較,達悟族屬於16族中唯一一個以海島地形為主的原住民族,其祭典也與他族以耕種、打獵為主的祭典大相逕庭,而「飛魚季」,就是這個漁撈民族相當具代表性的祭典。達悟族秉信自然界所有一切,都是由神在操控,除了所有天災人禍之外,族人的一切作息及延續的生存方式,也是由上天所供給,族人們相信大量的飛魚正是來自天神的賜予,所以對於捕撈飛魚相當重視,且舉行大小祭典以表現出對神的深深感謝。

偶然的路過  造就達悟族的美麗文化


蘭嶼位於臺灣南端,屬於熱帶地區,周邊海水剛好是黑潮的流經水域。因為黑潮急速的流水速度,提供洄游魚類們可以快速北行的道路,每年農曆1月,赤道的黑潮北流,許多洄游魚類順著這道暖流向北去產卵,飛魚也搭上這班便車往北游,因此,每當冬春之際黑潮北流時,在蘭嶼海域附近就湧進大量的飛魚群。

在過去人類尚未有科學依據的年代,人們往往將這奇特的大自然現象歸因於上天或神明的賜予或救助,這群原本只是依照生物本能順著黑潮而上的飛魚群,就意外被視為天賜的禮物。這美麗的誤會,也成為達悟族的心靈寄託,並發展出達悟族獨特的飛魚文化與歲時祭儀。

這群達悟族所崇仰的飛魚種類繁多,根據統計多達7屬29種,占飛魚種的35%,養育著世代的達悟族。但是,吃食飛魚的不只有達悟族,達悟族也並不是只有吃飛魚,他們的文化更並不等同於「飛魚」;然而確實沒有一個民族,像達悟族一樣,將飛魚當成神明予以虔誠敬仰,飛魚也的確牽繫著幾千年來達悟族人的生活,維繫著他們的思想與血脈。

飛魚與蘭嶼居民一生緊緊相隨

 

不同於其他原住民族的祭典,達悟族的飛魚季長達近8個月,在他族眼裡看來是不可思議的長,一個祭典在一年中維持這麼長的時間意義上也代表對達悟族的人而言,一生都圍繞著「飛魚」。這種會躍出海平面的奇特魚種,世世代代緊緊牽繫著達悟族人。

「飛魚季」就如同農耕民族自春耕、秋天收割、曬穀直到冬藏,而在這期間穿插大大小小的節慶。但嚴格說起來,飛魚季不是某一種特定的祭典、儀式,而是指捕食飛魚的這段期間所舉行的各種大小祭典的統稱;也有些許不同之處,像是在飛魚季裡,達悟族裡長久所流傳的禁忌與規矩非常多,而且必須遵守直到飛魚季的最後一天。

達悟族依照自己特有的「夜曆」來判斷飛魚季的第一天,這種曆法並沒有統一、固定依循的日期,達悟各部落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曆法。也因此飛魚季沒有固定的時間作為始末的依據,每一年的第一天,都是各部落依照自己的族人流傳的曆法或是族中長老決定哪一天開始。但即便是沒有統一的日期,一年的氣候都在差不多的時間起變化,因此,飛魚季的開始多半是3月初左右,飛魚逐漸往北洄游的時間。

達悟族認為維持族人生命的捕撈飛魚工作是相當神聖的,所以對飛魚有關的事宜都顯得小心謹慎,這些態度也都反映在大大小小的儀式中。不管是造漁船、開船、捕撈等等,都有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祭典。

關於飛魚季

飛魚季始自3月開始舉行的「招魚祭」,結束於10月的終食祭,這期間陸陸續續舉行的大小儀式,對達悟族人來說,都具有傳承他們特有文化的意義。每年大約2月底,在飛魚季開始之前,村落族人就開始要檢視各項漁具、漁船等等捕魚的各項裝備,因為捕撈攸關族人生計,所以這些裝備的檢視必須慎重。

檢視完畢之後,3月某一日的早晨,要出海的族人們將拼板舟運到海邊,舉行儀式,就開始了一年的飛魚季。10月中旬左右,來到飛魚季的尾聲,通常是10月14、15日這天作為祭典的最後一天,在此前兩天,男人會先上山掘山芋及砍柴,女人掘水芋,等到這天晚上,全家人將所剩的飛魚乾全部煮熟吃掉,一起共食這一年的最後一次飛魚餐後,隔天開始至新的一季飛魚季開始前,都不能再食用飛魚。

飛魚季禁忌 形塑獨特文化

長達近8個月的飛魚季,並非天天舉行儀式,乍看之下「飛魚季」似乎也只是個捕撈飛魚的時節,似乎與「祭典」的定義有所差異,但若就在飛魚季期間所須遵守的各項禁忌與習俗,似乎都無法準確說明它只是個單純的季節。達悟族民們在飛魚季期間必須遵守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禁忌,其中包括對於大海,像是在海邊游泳、釣魚、向海中丟石子等等對海洋大不敬的行為。

還有對於飛魚本身,因為飛魚被達悟族人視為上天供給的食物,是相當貴重神聖的禮物,所以在處理飛魚方面的規矩、禁忌也很多。比方說,掉到地上的飛魚不准食用、若飛魚壞了就只能由男人食用、剛上岸的飛魚要立即生食其魚眼珠等等。另外,黑鰭飛魚最為珍貴,要留待「終食祭」或是招待客人時食用,而只能用日曬成乾,不能用火烤的方式。

另外,出海捕魚是很莊嚴的活動,屬於父系社會的達悟族禁止女人參加任何飛魚季典儀式,不能接近大海、更不能摸漁具、碰到出海的漁船。而出海捕魚的男人,也必須和家中妻子分居,專心在捕魚事務上,但若是家中丈夫漁獲量不佳,做太太的甚至可以拒絕與他行房,所以,捕魚不僅是達悟男子要維持家計的重要方式,也是展現自己一家之主風範的重要依據。

依存自然 彰顯永續精神

飛魚美麗的途經所造就的文化,因政府提倡原住民文化觀光,逐漸受到壓迫。近年來,因為飛魚具有極大的經濟利益與觀光效應,不僅蘭嶼,恆春半島以及花東海域漁民們也開始捕撈飛魚,使達悟族與臺灣本島漁民的衝突也日漸加深。

在達悟族的文化裡,飛魚季的時節不得捕撈飛魚以外的魚種,這一傳統有助於其他的魚類繁衍。但在漁船捕撈技術的進步之下,本島漁民大量捕撈飛魚,使得達悟族可捕抓到的飛魚數量年年遞減,加深本島與蘭嶼居民之間的對立。而政府在這幾年開始重視海洋資源的保育以及原住民文化的保存,在2008年訂立了全台每年飛魚捕撈總噸數不得超過300噸、在達悟族的飛魚捕撈季(2月到7月期間),禁止在蘭嶼沿岸????浬海域內捕撈飛魚、禁止燈火漁業漁船在蘭嶼沿岸3浬內進行捕撈等等規定,來保護蘭嶼達悟族的飛魚文化。

在政策的實施之下,恆春的飛魚捕撈數比往年減產了3分之2,這項政令對於海洋資源與達悟族文化的延續,都有著重大的意義。但也因為這項政令的頒布,恆春地區的漁民在這個時節失去了主要經濟來源,更因為限制捕撈數量,使得本島各地漁民,因為捕撈順序先後以及數量多寡產生了嫌隙。這些原本就處在經濟弱勢的本島漁民,是否因為這項禁捕令經濟更顯困頓,迫切需要政府予以了解並改善。

種種儀式與禁忌,在在彰顯出達悟族與自然和平共存,無形中煥發出永續自然資源的智慧,以及與飛魚之間的緊密關係。在現代化的社會裡,飛魚季的傳統雖已漸漸流失,但根著於血液的信仰,使達悟族人心懷崇敬的態度傳承給他們的下一代,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延伸閱讀

腫瘤外科醫師投資破產背債千萬、一度自縊輕生,他在彌留之際開悟了什麼...棄醫入市提早財富自由?

2023-06-05

從目標「30歲成為百萬富翁」,到28歲那年聲請破產...他自省:我確實賺了錢卻完全搞錯儲蓄的意義

2023-05-08

一根長黑讓我的黃金直接「爆倉」!經歷3次破產,再度一晚慘賠300萬教會我的3個投資教訓

2023-09-26

60歲準備靠股市退休時,他從沒想過16年後會破產...2個退休帳戶啟示:退休金規劃絕對不能漏掉1事

2023-02-03

哪種人會在30幾歲破產?從人生勝利組衰落只要一瞬,一個中產家庭被消滅:人近中年最怕誤踏2大坑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