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兩面向防範 將毒物傷害降至最低—蔬果採購「4不7要」 洗滌「因材施教」

兩面向防範 將毒物傷害降至最低—蔬果採購「4不7要」 洗滌「因材施教」

李建興

健康

達志

2013-07-29 09:52

「天啊!誰能告訴我,我們到底要怎麼活!」看著電視新聞上強力播放的「食品汙染」事件,今年38歲、當了十多年家庭主婦的林翠芬,一想起自己身兼照顧老公、婆婆,以及兩個正值青春期孩子的重責大任時,胃不禁痛了起來。

對林翠芬而言,如何讓家人「吃得健康」是近來最輾轉難眠的「掛心事」,但無奈就是無解。每回一看到電視又在報導食物出問題,林翠芬總是忍不住大罵:「難道要我們當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嗎?」

 

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只要在蔬果吃下肚前,能堅守「聰明選購」、「正確洗滌」2大安全把關步驟,可以將蔬果上殘留毒素入侵人體的機率降到最低。

 

在聰明選購方法上,林杰樑提出「看季節、看外表、看地點、看種類」的原則,而這其中又包括了「4不7要」的採買策略。

 

看季節 應時應節最好

 

林杰樑提醒消費者,買蔬果最好「要買當季時令的」。他分析,每一種蔬果都有最適合的生長季節,這就是所謂的「當令蔬果」。雖然隨著品種的改良、農業技術的進步,栽種非當令蔬果,已經不是難事,各種蔬果幾乎一年四季都吃得到;但問題在於,非當令蔬果在不適合生長的季節裡往往體質較弱,需要使用較多的農藥保護,所以農藥殘留的問題也較大。「而且非時令蔬果價格比季節性蔬果昂貴,何不選擇省錢又健康的方法!」林杰樑說,特別是提早上市的蔬果,不但貴,且可能使用強制催熟法、噴灑植物荷爾蒙,殘留的有毒物質更多。

 

此外,林杰樑也建議盡量「不要購買連續採收的蔬果」。他解釋,由於噴灑過農藥的蔬果有安全採收期,須待農藥殘留量消退至最高安全容許量後才能採收,比較不會有殘留過量的問題;但若是連續採收作物,像是豆類、瓜果等,因果實成熟速度不同,須每天或隔天採收,因此要等到安全採收期採收較困難。

 

看外表 「面惡心善」較佳

 

「大家都喜歡外觀漂亮的物品,連食物也不例外,醜的通常乏人問津,但很多好的蔬果往往『面惡心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祕書長黃嘉琳道出了一般消費者的盲點。吳家誠也認為,漂亮的食物不一定安全,多數可能是被漂白過的。他舉例,很多不肖廠商把竹筍和蓮子泡過亞硫酸鹽後,才上市販賣,聞了會氣喘或過敏。因此,許多專家的共識都是,外表肥美翠綠、毫無蟲孔的蔬菜,通常是化學肥料或農藥的傑作,反而要選購外觀較醜的蔬果,倘若在菜心找到未被毒死的菜蟲,可以更安心一些。

 

不過,弔詭的是,並不是越醜的越無毒,黃嘉琳就特別提醒消費者,不論美醜,買前最好「要看外表和聞味道」,若「蔬果外表留有藥斑或有不正常的化學藥品氣味,絕不要買!」

 

看地點 進口未必最棒

 

其實,蔬果有沒有毒,最關鍵的因素是種植時期農民的栽種手法。因此陳敏香認為,「要購買有品牌的安全蔬菜」,最好是民間或政府單位驗證合格的蔬菜。雖然這些合於標準的蔬菜不代表農藥殘留一定為零,但至少不必擔心買到使用禁用農藥的蔬果。以其參與的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為例,就由會員共同向配合的農民直接採購,為了保障栽種時的無毒原則,還採取契作的模式為安全把關。

 

另外,「要分散採購」。亦即當消費者向一般菜販買菜時,假使無法確定其產品來自哪裡,最好向不同攤商購買,以降低風險。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都以為越貴的蔬果越好,尤其是進口水果,一定經過層層把關,品質更好;但專家指出,長期貯存或進口的水果,一般須以藥劑處理以延長貯存時間,一旦施藥過量,風險就隨之而來,因此「不要迷信進口蔬果」!

 

看種類 抵抗力強最優

 

事實上,在養生以及環保的意識抬頭後,多數農民都有減少農藥噴灑的概念了,但使用劑量端看蔬果的抗病蟲害能力有多高;換言之,體質越強壯的蔬果,農民就越不擔心蟲害,自然越不需要用藥。因此,消費者選購蔬果「要買少病蟲害的」、「不要買易遭蟲害的」。對病蟲害抵抗力強的包括:九層塔、洋蔥、茴香、龍鬚菜、地瓜葉等;相反的,高麗菜、芥藍、花椰菜、小白菜、玉米等,都是易遭蟲害的蔬菜,室外種植若沒灑農藥幾乎無法收成。

 

由於農藥最容易殘留在蔬果的表皮,因此能去皮的馬鈴薯、蘿蔔、冬瓜等,在削皮之後就安全多了,所以「要選擇去皮的」,亦是消費者的選購重點。

 

正確洗滌

遵循三法則、三程序

 

在聰明選購後,如何正確洗滌,是為蔬果去毒的另一個重要工程。專家建議消費者用「流水沖洗法」、「以拖待變法」和「加熱烹飪法」來降低農藥毒素。

 

根據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的驗證, 絕大多數的自來水都含有約0.5ppm的餘氯,不僅能殺菌,也具備強力的氧化作用;由於農藥具水溶性,因此洗蔬果時,用自來水多洗幾次,就能清除大部分的毒素。

 

林杰樑認為,洗滌時最好以不斷流動的清水沖洗,藉著水的清洗及稀釋能力,效果良好。如小黃瓜、番茄、楊桃等有皮的蔬果,還可利用軟毛刷配合清洗;而高麗菜、大白菜等包葉菜類蔬菜,可將外圍的葉片丟棄,內部菜葉則逐片沖洗;小葉菜類如青江菜、菠菜、小白菜等蔬菜的葉柄基部,青椒、水果的凹陷處,都易殘留農藥,必須小心仔細沖洗,或部分切除。

 

至於洗滌的步驟,黃嘉琳建議要遵照「洗、削(切)、洗」程序,也就是處理可去皮的蔬果,如黃瓜、胡蘿蔔、冬瓜、南瓜等,先將表皮洗淨後再削皮,或切開,若還沒洗就先削(切),表皮上未處理完的殘毒,會順著刀面滲入蔬果內層。削完後,再沖洗即可。

 

由於農藥在空氣中,能夠隨著時間緩慢分解為對人體無害的物質,所以一些易保存的蔬菜,如冬瓜、南瓜等,建議可以存放個10~15天,「以拖待變」來減少農藥殘留量。

 

其次,蔬菜在加熱烹煮過程中,農藥大多數都會被分解蒸發而消失,因此「加熱烹煮」亦是去毒的良方;不過為了讓毒素順利排除,炒菜或煮湯時盡量不要加蓋。

 

總之,儘管我們無法拒絕不安全的食品產生,但藉由簡單的方法,卻能夠確保吃下肚的食物更安全,何樂而不為呢?

 

關於蔬果洗滌你不可再陷入的3大迷思

 

X 用鹽水洗蔬果,效果更好!

O 鹽一旦進入水中,分離出鈉和氯離子會與水分子進行作用,使鹽分瞬間失去原本的洗潔能力;因此用鹽水的效果,與清水是一樣的。

 

X 使用不殘留或專門洗蔬果的洗潔劑洗蔬果會更安全!

O 不殘留或專門洗蔬果的洗潔劑,並不是產品本身不具效果,而是使用者若在加入洗潔劑後,沒再用流動的清水多洗幾次,還是會不小心讓洗潔劑留在蔬果上。

 

X 用科技海綿洗蔬果,效果很好!

O 由於科技海綿的纖維很細,很容易進入食品或容器表面,本身材質也易溶出甲醛和三聚氰胺,若使用方法不對,長時間使用易導致腎結石、腎衰竭等疾病。

 

資料來源:《毒物專家絕不買的黑心商品》

 

種易殘留農藥蔬果 正確清洗程序

 

玉米

玉米在結穗時,容易在玉米頭中心處產生蟲害,因此都會打進農藥,所以購買後要先用水沖掉外表沾染的灰塵,並浸泡片刻後再仔細清洗。另,應先清洗後再切開,而非切了再洗。

 

蘋果

為延長蘋果保存期限,農民大多會噴灑農藥,進口的都會在表皮打蠟,防止脫水。蘋果的表皮清洗格外重要,可用溼巾沾食用小蘇打擦拭,再浸泡於水中,重複3~4次即可;而進口的蘋果最好削皮再吃。

 

香菇

業者會添加二氧化硫,以防香菇被蟲蛀,並具有漂白作用,用鼻子就可以嗅出很重的酸味。因此,生的香菇內外層都要洗淨,乾香菇則要用冷水浸泡10分鐘以上,才能去除菇內的有害菌類。

 

註:上述方法仍要遵循「洗、削(切)、洗」的原則。

資料來源:《毒物專家絕不買的黑心商品》

 

 

延伸閱讀

長期沒睡好不僅易肥胖!吳佳鴻醫師:還會影響腸道健康

2018-02-09

身體也有自癒力!每7年會被大改造一次

2018-02-05

低頭又彎腰駝背?當心已壓迫頸椎、傷害自律神經

2018-02-05

肺癌年輕化 醫師建議做「這個」檢查揪早期肺癌

2018-02-05

天冷心不冷 家庭面臨困難要求助

2018-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