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44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投資理財

比台泥、亞泥更會賺!預拌混凝土雙雄國產、力泰股價漲11%能存股?這檔是穩健績優股、通膨缺工照樣賺

上市營建指數上漲1.82%,而水泥類則下跌2.34%,會這樣殺當然是因為龍頭台泥股價疲軟,但如果再把預拌混凝土雙雄擺上去,相同時間內,國產上漲2.56%,力泰更厲害,上漲雙位數的11.46%,回測數據比營建指數還強勁...

日期:2023-11-20

產業時事

出價再高,萊爾富也不賣給全家!汪家套現不到40億「每個人都想回光泉去」,揭密聯邦林鴻聯交易內幕 

由光泉集團經營34年的萊爾富便利商店變天,聯邦集團在10月中旬買下汪家所有股權,但萊爾富長年虧損,更讓外界好奇林鴻聯背後的盤算為何?

日期:2023-11-15

投資理財

預售屋超貴民眾改買中古屋 全台中古屋10大熱區出爐!不是板橋、三重 「這區」在新北交易量最多

近年來全台房價快速攀升,許多預售屋價格不斷創高,使不少民眾逐漸將目光轉向中古屋。房仲業者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近一年全台屋齡五年以上中古屋的十大交易熱區,發現桃園市的「中壢區」和「桃園區」直接包辦交易量前二名,新北市則以 4 個行政區入榜為最多。

日期:2023-11-11

投資理財

打房政策出盡、六都買氣穩了!移轉棟數連4月年增、全年保住30萬棟…「這兩都」還是買家最愛

根據六都最新公告10月移轉棟數表現,移轉棟數為2.1萬棟,年增23%且較9月持平,是今年來連4個月年增率轉正成長,趨勢已經明顯止跌回穩,以此趨勢推估今年有機會挑戰30萬棟。

日期:2023-11-01

產業時事

財政問題權威陳國樑:央行變繳庫優等生,不該拿來歡慶! 揭央行賺錢力背後扭曲稅制

(今周刊1402)「央行年年高額盈餘繳庫的背後,其實反映的,是台灣整體稅制的問題……。」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陳國樑輕嘆了一口氣。

日期:2023-11-01

產業時事

逾9成綠電都被台積電等大企業買走…台電史上首賣「小額自建綠電」,6種組合小包裝怎麼賣?

2050淨零碳排腳步加速,為滿足中小企業及其他事業對於再生能源的需求,台電首度推出「小包裝綠電銷售試辦計畫」,預計2023年底前釋出自建綠電約5000萬度,第一批1000萬度將於10月底上架。此次做法再生能源來自台電自建再生能源案場台南鹽田光電及彰化彰濱光電,將分兩階段上架開賣,推出1萬度、5萬度兩款,搭配1、3、5年期,共6種組合的小包裝綠電商品投入綠電市場交易,將採競標方式,於標檢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綠電媒合平台公開標售。

日期:2023-10-13

產業時事

心臟裝了14根支架,仍然心繫台灣產業發展,施振榮的「兩個大夢」將帶來巨大改變

7月下旬,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心臟裝了第14根支架,比已故的李登輝總統生前裝的12根還多。許多朋友勸他不要再這麼忙了,但今年虛歲80的施振榮,近兩個月依然出席多場記者會,因為他還有兩個夢等著實現。這兩個大夢,要具體實現可能還需要幾年,但準備與醞釀早已進行十多年。這兩個大夢,一是要做出完全零碳排的遊艇,二是搶攻物流電動車最關鍵的底盤。

日期:2023-10-12

產業時事

上市櫃更名潮/斐成企業→斐成開發科技…從科技業、畜牧業,再改名當建商,前7月營收僅108萬

前言:公開資訊觀測站顯示,2023年截至目前為止,有17家上市櫃公司申請變更公司名,已與去年持平,今年全年可望改寫新高紀錄。為何掛牌公司無懼更名繁複手續,寧可改名面對股民?是企業轉型、還是期待更名氣象一新帶動股價?今周刊查訪各公司基本營運概況,讓股民能進一步了解其改名的目的與可能的想法,在投資路上能有更多參考可依循。-------------------------------------斐成企業(3313)今年7月更名為「斐成開發科技」,因經營權發生變動,主要業務從畜牧大宗物資買賣商,轉型為建設開發公司,董事長是「台南豪宅王」上曜集團(1316)董事長張佑銘,他同時擔任5家公司的董事長,事業跨足PU樹脂、合成皮、監視器模組。

日期:2023-09-20

產業時事

AI商轉突破高利率重圍 ——兼論軟體開發商倍力資訊

MosaicML賦予企業部署生成式AI模型,企業得以自身數據訓練、建構「私有」AI模型;企業重視安全性及隱私,創造數據價值最大化,有別於消費性市場,商業型AI更具發展潛力。

日期:2023-09-20

產業時事

綠色革命下的企業戰略:綠電助力提升競爭力

一項產品從發想、市場定義、原型設計、驗證與測試、批量製造、成品運輸、市場販售、消費者使用到產品回收,整個產品生命週期都有碳足跡可循,各產業想要做到減碳,除了綠電,還能從多方面著手。面臨脫碳挑戰,企業初期投入的轉型成本與治理變革也許會經歷短暫的陣痛期,但透過整體碳足跡的檢視與導入減碳的機制,企業獲得的不只是整體製造的革新,更加穩固企業競爭力,從而擴大營運版圖,對企業而言,反而是美事一樁。但減碳伴隨的體質健檢,能使企業危機轉變成競爭力,提升整體產業價值。

日期: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