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10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職場生活

84人陽性!機場入境揪出首例肺炎黴漿菌,10多歲男童中國來的,疾管署「不意外」…個案現況曝光

中國近期爆發黴漿菌肺炎疫情,台灣嚴陣以待,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擔憂,台灣明年春節可能出現新一波疫情。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已在台北、桃園、台中和高雄等4個國際機場,對來自中港澳有症狀的入境旅客提供自願性採檢。疾管署在11/26至12/6於4機場「定點監測、鼓勵採檢」共採檢109人,其中84人為陽性,分別為流感病毒57例、新冠病毒10例、腺病毒7例、鼻病毒3例、副流感病毒及一般冠狀病毒各2例、肺炎黴漿菌1例,另同時檢出流感病毒及新冠病毒1例、同時檢出一般冠狀病毒及鼻病毒1例,檢出陽性仍以流感(67.8%)及新冠(11.9%)為主疾管署表示,此肺炎黴漿菌感染個案為10多歲男童,12/4自中國入境,於機場因有發燒症狀於檢疫站接受採檢,並由檢疫人員提供就醫敬告單。12/5檢驗結果為肺炎黴漿菌陽性,12/6衛生局電訪追蹤,家屬表示個案入境隔日已至醫院就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經治療後已退燒、自述身體好多了。針對機場採檢執行近兩週以來驗出首例兒童肺炎黴漿菌感染個案,疾管署表示有零星檢出並不意外,個案為輕症、就醫後症狀已改善,整體黴漿菌在機場採檢佔比僅1.2%,仍以流感和新冠為主要檢出病原體。疾管署日前表示,已做好相關醫療量能整備,黴漿菌肺炎的藥物已增加輸入和產量,庫存充足。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在臉書粉專指出,中國的黴漿菌恐怖的地方在於藥物抗藥性極高,怕這些抗藥高的黴漿菌傳來台灣,而「台灣自己抗藥性也來到了6成」,他也向醫師們喊話「沒事不要濫用抗生素」,否則遲早追上中國。

日期:2023-12-08

職場生活

流感、新冠恐齊發!羅一鈞估「這時候」達高峰:每天2萬人染疫,單周破10萬人次就醫

由於中國近期發生多種呼吸道病毒流行,衛福部疾管署周二(12/5)表示,11月26日「定點監測、鼓勵採檢」措施,至12月4日已採檢88人,其中68人陽性,以流感48例最多,未檢出肺炎黴漿菌及其他病原。此外,疾管署也公布上週(11/28-12/4)新增260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11/21-11/27)新增248例上升,副署長羅一鈞指出,新冠併發、死亡都比上周增加,死亡是過去4到5周以來的單周新高,預估高峰會從原先預估12月底至1月中旬,延後至1月中旬至1月底,而平均單日感染人數為1.8萬人至2萬人。至於流感部分,羅一鈞指出,過去流感流行期一向會落在10月至2月之間,但本季流感季從今年春天至今「流感從來沒有真正的探底過」,處於中度流行的情況,不過近日連續幾周的降幅開始趨緩,未來一兩周隨著氣溫更低可能反轉上升,一般流感高峰預估會落在明年春節前後,「不排除明年初,有可能流感、新冠高峰會重疊」。羅一鈞表示,以過往經驗,春節前單周就診人次就可能會超過10萬,疾管署會持續監測,若確診數一直上升,必要時將在春節期間啟動類流感特別門診,或呼吸道特別門診,避免因春節期間大多醫院診所休息,急診承擔過多重擔,必要時採分流就醫模式。

日期:2023-12-05

產業時事

今周重磅》景氣黎明將至!AI助攻11月出口值可望轉正...台灣通膨悄悄升高?主計總處給答案

財政部周五(12/8)將公布11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不僅有望再轉正,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值可能突破去年全年表現,創下歷史最佳表現。各國通膨都在降溫,台灣物價卻悄悄上揚,主計總處周三(12/6)將公布11月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物價上升只是短期因素還是長期趨勢,本周有答案。1、11月出口有望轉正 AI產品挑大樑2、主計總處公布CPI 通膨是趨勢還是短期因素?3、中國呼吸道疾病蔓延各國警戒

日期:2023-12-04

職場生活

「咬字不清、臉歪嘴斜」通通沒有!50歲貨車司機洗澡1異常,醫驚訝:中風了…嚴重恐殘廢

多數人熟知的是,大部分的中風患者,通常都會合併顏面神經麻痺的問題,不過,也會有例外的時候。一名50歲男子沒有上述所說的典型徵兆,但因洗澡時發現有異常,就醫檢查才發現是急性腦中風,為什麼會這樣?

日期:2023-11-16

職場生活

流感、呼吸道、新冠病毒齊攻⋯遠離免疫負債有解方 對抗多重病毒 三疫苗接種不宜遲

秋冬是呼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今年「三疫苗」齊開打。當各國早已放寬防疫措施,新冠疫苗還有接種必要?多種疫苗如何選、怎麼打?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說分明。

日期:2023-09-27

職場生活

大人小孩都發燒,醫師「1天驗出6病毒」:這種咳到吐!RSV、流感...症狀有哪些?潛伏期多久?

季節轉變,好多人都生病了!不少醫師提醒民眾,近來看診遇到很多發燒的大人、小孩,都感染了呼吸道疾病,小兒科醫師陳信宏更曾單日看診就驗出6種病毒,包含新冠肺炎、RSV、A型流感、腺病毒、腸病毒和病毒性腸胃炎,數量之多讓他直呼:「真是太誇張了,什麼病毒都有」,提醒若出現發燒症狀,請盡速去檢查、篩檢和治療。

日期:2023-09-25

產業時事

校園呼麻多嚴重?女大生親曝自己系上一半都在抽大麻...家長留意孩子5症狀:別以為沒副作用

今日有媒體報導指出,一名女大學生自承17歲起接觸大麻,至今20多歲,出現幻聽、幻覺,更透露就讀系所有一半以上學生都在抽大麻!食藥署針對此事表示,國內醫療院所通報大麻使用人次,107年至112年5月,18歲(含)以下共13人次。而衛福部則表示已推動「藥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未成年人每人每年補助4萬元,成年人每人每年3萬5,000元,鼓勵成癮者即早接受治療。

日期:2023-08-09

產業時事

你吃的麥當勞炸雞是AI養大的!出身鴻海、他與「雞屎」奮戰半年,創AI體重機攻入卜蜂大成養雞場 

近期,國內資本市場最為追捧的關鍵字,非AI(人工智慧)莫屬,然而,這個因為聊天機器人ChatGPT而暴紅的科技,並非現在才橫空出世,實情是,它早已悄悄蔓延,在你的食衣住行各個層面。

日期:2023-04-12

職場生活

從SARS、MERS到COVID-19…下次何時再來襲?冠狀病毒之父:只要有人類,就有更多會出現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逾3年,有「冠狀病毒研究之父」之稱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直言,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人類冠狀病毒出現,且被間隔期間將會變短,但他樂觀認為在此次疫情後投入更多經費、設備與研究量能,會更有信心、能力與方法去應對。對於相當具爭議性的COVID-19起源究竟為何,賴明詔解釋目前這支病毒的起源有兩派主流說法,分別是「自然基因交換說」以及「實驗室製造說」,但他坦言此事目前仍是「羅生門」,真相為何尚無法確定。但賴明詔認為,在COVID-19疫情出現後的1年內,就研發出多款疫苗,遠快於以往的10年,人類很幸運,這也見證科學的偉大,至於疫苗的有效性,他認為疫苗開發須具科學證據,有效與否,不是也不應靠自己判斷,應信任科學。

日期:2023-03-09

全台防疫報導

室內口罩今鬆綁,這8大場所還要戴!捷運走進這裡沒戴最高罰1萬5...「2條件」最快5月降級全解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周一(2/20)起實施室內口罩鬆綁措施,除了醫療醫事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等8大場所需全程配戴口罩外,其他場所室內口罩解禁,民眾可自主決定是否戴口罩。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認為,決定口罩令鬆綁有2個原因,同時也是法定傳染病降級的前奏,後續若未有更強變異株出現、醫療量能恢復,預估5、6月就有可能全面脫罩。同時陳秀熙表示,現在戴口罩與疫情直接關係不大,從飛機航程可發現,台灣飛到泰國的旅客口罩戴緊緊,但泰國飛到瑞典則都拿掉口罩,「戴與不戴只是防疫文明的習慣問題。」台北捷運公司則表示,旅客進入捷運閘門(付費)區域及搭乘貓空纜車,須全程配戴口罩,勸導不聽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處3000元至1萬5千元罰鍰。台灣高鐵說明,旅客搭乘高鐵,自進入車站付費區、乘車至出付費區,仍請自備口罩並全程佩戴。旅客於車站付費區內及列車上,在維持適當社交距離或鄰座旅客有佩戴口罩之狀況下可飲食,飲食完畢仍須佩戴口罩。台鐵也更新防疫措施,旅客進站後(含付費區域、月台及車廂內)應佩戴口罩,旅客未能配合,將通知鐵路警察局協助處理。

日期:202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