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15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產業時事

經濟部部長讚許工研院淨零科技成果 成為產業升級轉型動力 助臺灣邁向永續新未來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以及後疫情時代為人類生活與產業所帶來的轉變,工研院今(5)日舉辦的49周年院慶,運用多元線上、線下虛實整合方式,成功突破疫情與地域限制,讓北中南同仁空中同樂,展現工研院創新思維、敏捷管理、開放溝通的企業文化DNA。並頒發「創業競賽獎」、「2030跨域議題海選獎」、「資深正級人員」等獎項,鼓勵敏捷創新思維的同仁持續精進;面對2050淨零碳排目標,工研院以供給、需求、製造與環境四面向,展出前瞻性的淨零技術,鼓勵同仁跨域合作。經濟部部長王美花特別線上參與,讚許工研院的科技創新能量,是臺灣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尤其在淨零技術上已有多項成果落實於業界,經濟部將持續支持工研院投入創新技術研發,攜手幫助臺灣朝淨零永續目標邁進。

日期:2022-07-08

產業時事

讓台灣更美好的20個主張》拋開僵化規定 為國留才 提升國家競爭力

編按:2014年,《今周刊》曾製作〈許台灣美好未來的30張關鍵選票〉封面故事,從經濟、社會、人權、政治各層面提出亟需革新的30個進步觀念,8年後檢視,當年的主張已有諸多落實,例如:修正《文化資產保存法》、完成「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建置、同性婚姻合法、《民法》下修18歲、病主法上路等等。1312期封面故事〈讓台灣更美好的進步主張〉,我們再次從制度面著手,持續推進台灣社會進步。報導涵蓋勞工權益、全民健康安全、產業發展與防弊、國家留才制度、強化政經體質五大面向,盤點20個對你我生活有重要影響卻不合時宜的法令。

日期:2022-02-11

產業時事

你慷慨嗎?社會回饋,讓我們一起Be Great!

某位立法委員曾經跟我提到,全世界捐錢第2名的國家是美國,每位美國人平均一輩子捐出自身全部收入的2.5%。粗略來算,若以美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近7萬美元計算,每位美國人每年大約捐出1,750美元;將近49,000元新台幣;匯率1美元換算28元新台幣)。

日期:2022-02-10

產業時事

拋開僵化規定 為國留才

人才,是決定國家競爭力優劣的關鍵。但從大學、公部門、國營事業董監事,台灣泛公部門的人事進用制度,處處存在著僵化規定,嚴重降低專業人士為政府服務的意願。

日期:2022-02-09

產業時事

以人為本 x 跨域創新 挖掘台灣AI人工智慧新藍海

未來的世界將長成什麼模樣?隨著AlphaGo成功挑戰世界棋王、AI導入語言學習軟體,有朝一日甚至可能取代法官職務,AI對人類生活掀起滔天巨浪,絕不再是科幻電影裡的噱頭。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估,2030年AI人工智慧產值高達13兆美元,台灣如何掌握先機,挖掘AI新藍海,值得產官學研界一同努力。

日期:2021-12-20

產業時事

二O二一雙語政策產業論壇》國發會統籌各部會推動雙語 攜手產業培育國家雙語人才

蔡總統於109年5月20日上任後強調,政府將在雙語力及數位力上,培養更多的本土人才和菁英,讓產業有更強的國際競爭力。之後,更進一步對外表示,英語能力是臺灣走向世界的必要能力,讓年輕世代更有自信往外走出去。國發會為具體實踐總統對臺灣未來發展的期許,同時因應我國企業全球佈局需求,積極規劃推動「2030雙語政策」,盼透過加強國人英語力,促進國家競爭力

日期:2021-12-20

產業時事

北醫大醫療科技展:驅動精準醫療、啟用生醫園區

北醫大體系今年聚焦「精準醫療.智慧創新」,於臺灣醫療科技展上大秀「一校六院」之傲人研發成果,更宣布2022年將啟用雙和生醫園區,結合全臺首創的「生醫加速器」,打造臺灣的「生醫矽谷」。

日期:2021-12-03

產業時事

半導體研發人才重點學校 疑遭中共組織滲透 清大事件示警 兩岸學術交流需明確紅線

「清大事件」中的產學合作觸動兩岸政治的敏感神經,台灣高教界憂心大學自由風氣遭壓抑,政府該如何就防守中共滲透與保障學術自由間,取得平衡、訂定出紅線辦法,是當前重要課題。

日期:2021-11-17

產業時事

政策解析》專訪雙語政策操盤手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教育部長潘文忠 師資不足、 城鄉差距、排擠母語⋯ 深度解讀六大挑戰

二○一八年底,行政院頒布了「二○三○年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以「厚植國人英語力」與「提升國家競爭力」兩大政策目標,希望在二○三○年將台灣打造成為雙語國家。去年八月,國發會與教育部進一步在上述藍圖基礎下,擬定了二○二一至二四年的雙語國家政策「前瞻基礎建設——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計畫,以四年一百億元的大手筆,細分六大策略與對應KPI,推動雙語國家的發展。

日期:2021-11-10

產業時事

救救台灣「菜英文」!小學英語授課時數比韓國少3成、成人多益平均落後韓國119分…一文讀懂台灣與雙語國家的距離

走進桃園平鎮區義興國小的教室,老師在台上一步步講解勞作製作流程,台下一位外籍老師正忙碌地在學生的座位間穿梭,查看這些小三學童有無正確理解台上老師的中文解說,並以簡單英語給出指引。

日期: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