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116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職場生活

孩子都死了你怎麼還可以若無其事?心理學專家給「被留下來的人」:請了解,每個人的哀悼都不一樣

親友的死亡都會對留下來的人造成一定衝擊。第一次面對死亡,不知如何面對悲痛、逃避與罪惡感,導致無法從哀傷中脫離,也影響了自己的人生。但一段好好送你離開的哀悼練習才能讓一直逃避的哀悼開始,重新找回邁出步伐的勇氣。以下獻給「被留下來的人」──第1次聚會──別急著找原因,先從「說出口」開始當親愛的人離開,我們被悲痛與罪惡感籠罩,只想躲進情緒的黑洞。這時,請試著開口訴說自己的故事,重新看見離去的他,踏出哀悼的第一步。第2次聚會──「我的哀悼」和「你的哀悼」不同每個人哀悼的反應都不一樣,有人號啕大哭,有人默默吞忍,並非和自己的方式不同就是不傷心、不痛苦。給予彼此空間,才能找到自己的哀悼方式。第3次聚會──試著輕鬆地說出那個人的名字「要是整理遺物,就好像承認他真的走了。」整理遺物不是將他抹去,而是整頓自己,並且從中喚醒美好的回憶,不再害怕觸碰過去第4次聚會──擺脫「一定要為他做些什麼」的罪惡感無需背負「一定要做些什麼」的罪惡感,反而該找回「什麼都不做也沒關係」的餘裕,才有機會讓脆弱受傷的心獲得釋放。第5次聚會──無論好壞,完整的記憶才有完整的懷念哀悼是為了「好好記住逝者」,但若一味把他記憶成毫無缺點的好人,哀悼就很難有進展。不用將逝者「神聖化」,誠實面對一切回憶,更能完整的懷念他。第6次聚會──將自己的未來與逝者連結,找回人生動力寫信給他,並回一封想像對方寫給你的信,與他進行想像對話時,也能看見自己是如何從無處宣洩的情感中掙扎前行,進而將悲傷昇華。

日期:2023-05-24

職場生活

草間彌生、太陽劇團…他34年辦過上百場展覽、2300萬人次參與!現在創業做這3件事

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曾說:「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時藝多媒體董事總經理林宜標很喜歡這句話,它也代表了他的職涯。自從1989年7月2日踏入民生報活動企劃組後,就和展覽、活動寫下了不解之緣。這份工作,他一做是34年。他將過去的展覽經驗整理成「開展 藝術商業特展大解密:台灣展演20年全紀錄」,週五(5/19)舉辦新書分享暨簽書會,全台重要博物館及美術館館長都出席恭賀,也代表著他的好人緣。

日期:2023-05-20

產業時事

台灣「行人地獄」10大怒點!出車禍就怪A柱擋到視線、機車騎上人行道...台灣人你怎麼不生氣?

就一個京都重度喜好者來說,在京都散步、騎自行車,只要不是來工作,都是一件舒服的事情。曾經有一次,從京都車站拖著行李箱「走路」到Haytt Place,就在京都紅十字會旁邊,依稀記得大概走了50分鐘,一路上只覺得很舒服,路上的風景迷人,重點是,完全也沒有安全顧慮。

日期:2023-05-11

職場生活

沒人權、交通爛...「鬼島」台灣沒優點?日本人列11優點狂讚:在日本只要有一次失敗就難重來

台灣人常笑稱自己住在「鬼島」,近來更因交通亂象被封為「行人地獄」,但在不少外國人眼中,住在台灣也許沒有那麼差。像是旅居台灣近10年的日本作家「日本人的歐吉桑 」就分享一些住在台灣的優點,像是「醫院費用超便宜」、「高度參與選舉政治」、以及「便利商店服務又優秀又方便」等等。

日期:2023-05-10

職場生活

為什麼大公司裁員都先裁「中階主管」?兩大關鍵因素告訴你

夾心餅乾、同時承受上下層的壓力卻又進退兩難,是許多人對中階主管的印象,甚至有些中階主管也如此看待自己。然而,他們肩上的壓力逐漸增加:不少公司正「消滅」中層管理職。

日期:2023-05-05

職場生活

善良不是一種選擇!世界怕的不是壞人,而是「笨好人」:不忍心罵他,他卻毀了你的人生

收到一封信是什麼感覺?不是帳單、廣告或通知之類的制式信,而可能是情書、家書,或是一個遠方朋友寄予的問候。對林育聖來說,與遠方的人成為信友,更是一種老派的浪漫。本書集52封讓人深深共鳴的信件主題,全新改寫。有時是鼓勵,有時是提醒,有時出出點子,有時僅僅是個剛好的陪伴。在倦怠灰心的時候,不妨翻開新的一頁,讓你的每一天,都能擁有多一個點亮自己的金句,多一點對於人生的期待。

日期:2023-05-05

產業時事

企業競爭就像馬拉松!高柏科技導入雲端系統,強化團隊執行力

大量高速運算的電子產品帶動散熱需求,以導熱介面材料起家的高柏科技,產品獲特斯拉率先採用後,打入其他車廠供應鏈,不畏疫情達到3年成長2倍好業績。

日期:2023-05-04

職場生活

歐式戶外婚禮專家「青青婚宴集團」自內部改革留住好人

成功將台北人兒時回憶的「青青農場」轉型為北市落羽松秘境,同時首創教堂式婚禮,來為不少想成家的年輕人舉辦夢幻戶外婚宴圓夢的「青青食尚花園會館」,其幕後推手就是「青青婚宴文創集團」董事長吳永強。

日期:2023-04-28

職場生活

「後悔年輕時逼孩子念書,親情消磨殆盡...」貧窮女工翻破億身價:教育小孩成為有錢人的2個致富觀念

國際連鎖壽司企業Kelly Deli 的總裁崔凱莉,在2020年英國財富排名比伊莉莎白女王和貝克漢還高!現在她回顧人生,感恩回饋她成功的秘密。出生在地方貧困農家,16歲白天當女工,晚上讀夜校。經歷無法正常閱讀的生活以及事業失敗留下10億韓元的債務,這樣的她有什麼希望呢? 很長一段時間她一度覺得自己還不如死了好。但幾年後,她成為全球企業總裁,創造了6千個工作職缺,擁有來自世界13個國家的30多個商業和分公司的企業。曾負債10億韓元,甚至想跳巴黎塞納河自盡的她,是如何逆轉人生變成英國前0.1%的富豪呢? 「想要成為富翁,就要領悟富翁的想法。」從匱乏的想法到富足的想法,徹底改變財富的流向! 崔凱莉下定決心學習富人的共同思維方式,並且完全體會他們的想法。她相信,如果按照有錢人的做法去做,她自己也能做到。在短短的5年裡擁有了工作一百年也賺不到的巨大財富,讓她實現這個目標的正是財富(Wealth)的想法(Thinking)。

日期:2023-04-25

產業時事

送槍的當下,她告別自己的至親!「刺蔣案」53週年,解密關鍵女性黃晴美…陳耀昌:歷史的實質上是成功

今周刊編按:1970年4月24日,發生震驚台灣社會的「刺蔣案」,作為當年關鍵策劃者與行動中唯一的女性黃晴美,在台灣民主人權運動史上,始終沒有太多的研究與書寫。如今《槍與玫瑰》問世,讓讀者從不同視角理解424刺蔣行動。對此,醫師作家陳耀昌在臉書PO文表示,台灣的「民主寧靜革命」,廣義而言,蔣經國有他的地位。而424的英雄們,雖然現場行動沒有成功,但歷史的實質上則是成功了。這些犧牲自己,成全台灣的英雄們,黃文雄、鄭自財、黃晴美則因而夫妻分離,兄妹長隔,浪居天涯,繫命監牢,然後在恢復自由之後,又回到台灣,投身台灣的民主改革,人權運動。至於吳清桂女士則以特殊的身份,特殊的角度,為過去被忽視的黃晴美女士,寫了這本《槍與玫瑰》,給予歷史的再定位:她是歷史事件的參與者,而不只是家屬。

日期: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