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10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投資理財

沒買房晚年必定淒涼?小秘書43歲提早退休、花12年實證:沒房子,照樣樂活退休的4個解方

編按:不擅長念書、勉強考上高職夜間部的粉圓妹,20多歲就得靠吃止痛藥才能走路,讓她在29歲意識到「老了誰來養我?」這個問題,於是擬定退休計劃並嚴格執行,卻又在32歲遇股災負債變卡奴……以大眾眼光來看,活脫脫是人生失敗組的寫照。之後她勒緊褲帶10年、每月存薪50%~60%,堅守投資紀律,利用基金、保險存退休老本,43歲在被逼離職前,主動宣示:「我要退休了!」當時很多同事抱著看戲心態,想著:「看妳能撐多久!」2023年,粉圓妹退休滿12年了,不但沒有錢不夠用的問題,還過著游牧世界的逍遙生活,她用行動告訴所有人:「不用家財萬貫,也可以提早退休。」當只有一筆資金的時候,如何兼顧「存退休金」和「買房」這2件事?粉圓妹告訴你答案:「現金流是最現實的問題,退休金存不夠,怎麼有骨氣離開職場?」

日期:2023-08-01

職場生活

即使退休,身邊仍必須留著司機與祕書!看台灣中小企業主世代交替:領先這麼多年,卻找不到下一棒

正式成為法律定義的「老人」,領到貼著自己照片的敬老卡,立刻拍照秀在家人群組,大女兒秒回:「怎麼有點想哭?」小女兒照例隔好一陣子才回:「真看不出來欸!」老婆很賞臉地說:「哎呀!一點都不像65歲,什麼時候去搭免費公車?」一家人嘻嘻哈哈的。從20歲工作到現在65歲,依《勞基法》,我已經到達雇主可以強制退休的年紀,但我們這些做中小企業的,就像《勇士們》裡的梅爾吉勃遜,第一個從直升機跳下來,最後一個上機撤退,腳還在地上拖著拖著,隨時準備跳下來繼續打仗。回想這些年做節目、做IP、做舞台劇,現在連聲音都賣,一路對父母盡孝、對家庭負責,終於輪我拿敬老卡,莫名有點悲壯,有點微妙。這是我最期待的卡,趕緊與下個月滿65歲的好友相約,到時候一起刷敬老卡免費搭公車,體會上車刷卡「嗶嗶嗶」3聲的尊榮服務,還要免費騎YouBike,搭五折高鐵回老家,務必把「敬老」發揮到淋漓盡致。

日期:2023-07-28

職場生活

不要已讀不回爸媽的LINE!50歲心臟外科女醫師長照體悟:對父母,請記住要「孝而不順」

如何幫助父母面對老後的生活是一門學問。為了我們這些為人子女的更能進入狀況,若有一本淺顯易懂的指引書拿來看看也不錯。希望分享給大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互相提醒早早做安排。

日期:2023-07-14

投資理財

「提早分產以為孩子會孝順...」母子交惡、兄弟互告,2繼承案例警惕:遺產如何讓親人變仇人

曾小姐是獨生女,由父親獨自撫養長大。父親因病過世之後,她是遺產的唯一法定繼承人,繼承了父親的存款500多萬元及多張股票。曾小姐的祖母不滿兒子的遺產全部由孫女繼承,便提出告訴,說兒子的存款及股票其實全都為她所有,是她以兒子的名義借名登記。如今兒子過世,這些存款及股票應返還於她,不應由孫女全部繼承。阿媽竟會跟孫女爭產?令人不免懷疑:「哪有這麼誇張?」是的,在我執業的這些年裡,就遇過很多客戶因為贈與、遺產等財富傳承及稅賦問題前來諮詢,為了遺產,彼此從親人變仇人的也不算少。很多家庭真的為了一棟房子、一塊土地、一張保單,甚至一小筆存款,母子交惡、兄弟互告;也有長者提早安排好財產分配,子女們卻在拿到房子土地後,就把老父老母棄之不顧,看了令人心寒。

日期:2023-06-14

職場生活

不想讓兒女麻煩,他砸1300萬財產住安養院卻孤獨死...想和所有人打成一片,為何引來反感?

長照安養是現代社會棘手的問題之一。即便坊間有一些安養機構的存在,但銀髮族實際入住到長照設施裡頭,是不是真的就能安穩度過餘生,恐怕也說不準。近來日本媒體,就報導了一則高級安養中心發生的悲劇。

日期:2023-04-20

產業時事

機器人取代看護 為長照終極方案迎來曙光? 二○二三年最值得關注的照顧機器人

在二○二三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上,照顧機器人成為全場關注的焦點之一。但是日新月異、非常吸睛的照顧機器人,距離取代「推輪椅的外籍看護」,還有很長的距離,原因是⋯⋯。

日期:2023-01-17

職場生活

探索、拚搏、累積、安頓 我們的人生學分

人生中最遺憾的事是什麼?最快樂的事又是什麼?一位安養中心的阿公、阿嬤沒有選「財富自由」,沒有選「為社會貢獻」,反而端端正正為《今周刊》寫下「種菜」,那是他們最大的快樂了。另一位長輩用同樣娟秀的字跡,寫下「教育」,他則認為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課。每個人生都不同,遺憾、快樂卻都是環環相扣的學分,11位生命夢想家,11種修煉人生學分的方式,無論遺憾、快樂都能從中萃取養分,完整了他們的人生。

日期:2023-01-17

職場生活

一萬年的人生智慧

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一個充滿不安感的年分,烏俄戰爭、全球通膨狂飆、金融市場猛跌……,接踵而來的挑戰逼著人類世界和生命個體接招。如果看短,去年是充滿考驗的年分,但若是往長遠看,這個世界又能從困厄中學到什麼?

日期:2023-01-17

職場生活

擁抱熟齡Ⅱ長壽新人生講座/廢校蛻變養老村!日專家分享轉型經驗,「日本照護」模式可供台灣借鏡

今周刊與新光醫院今(11/18)日攜手舉辦【擁抱熟齡Ⅱ長壽新人生】健康講座,跨海邀請日本「木下川吾亦紅」施設長岩田尚明與建築師村田行庸,分享日本如何將廢棄學校改建為養老村的經驗,在私校紛喊退場的今天,提供台灣一些另類思考。

日期:2022-11-18

職場生活

堅持「長輩最後的體貼」決定在安養院走最後一程!93歲醫師的人生智慧:沒留什麼財產才是為孩子好

55歲的奧田弘美與93歲的恒子醫師,一起針對「人生下半場」的各種「不安」,分享彼此的真心話。2020年1月,我們開始寫這本書時,恒子醫師在自家前面跌到,導致股骨頸骨折,於是辭掉了持續到九十歲的精神科醫師工作。手術後,恒子醫師恢復得非常良好,可以自己拄著拐杖走路,所以離開醫院回到家裡。寫這本書的時候,她一直在家中靜養。照服員一週3次到家中照顧,住在隔壁的長男夫婦也會幫忙,恒子醫師每天在家看電視、看書,生活過得很平靜。為了討論這本書的內容,她偶爾會寫電子郵件或打電話給我。不過,在8月中左右,恒子醫師突然全身無力,完全站不起來,再度被送往醫院。雖然沒有骨折,但是全身的肌力驟降,已經無法再拄著拐杖走路。長男夫婦馬上表示,想要接手照顧,打算把恒子醫師接回家。但是,恒子醫師希望到老人安養中心,很快就打電話給以前工作的醫院安排轉院事宜。目前,恒子醫師就在安養中心接受復健和療養。事情的原委,我讓大家看看恒子醫師寫給我的郵件。我已經91歲,只剩現在還能自主決定到安養中心,所以我自己打電話安排轉院事宜。聽到母親執意在安養中心終老,兒子和媳婦在情感上應該很難接受吧!但是,我不想兒子、媳婦和孫子看到我衰弱的樣子,也不想給他們添麻煩。這是我最後的願望和自尊,也算是無意義的逞強吧。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的前2個月,16歲少女為了成為醫生,隻身一人從尾道市前往大阪,走過動盪不安的時代,把兩個兒子養育成人,直到90歲為止,一直認真做好精神科醫師的工作。她深受6個孫子喜愛,卻決定在安養院度過最後一程。堅持「長輩最後的體貼」和「人生最後的分寸」,這就是恒子醫師的一貫作風。我與恒子醫師衷心盼望,這本書能夠對各位漫長人生的心靈之旅,獻上微薄的幫助。

日期: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