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118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3
產業時事

「愈是常投資股票的人,愈需要有份工作」 韓國社畜每天30分鐘買股暴賺傳奇:有工作你才能冷靜看待投資

遊牧民歷經年輕時卡奴、壯年時社畜的日子,現在是超級散戶,身價數百億韓元。不過,他認為,愈是經常投資股票的人,愈需要有自己的工作;工作可以暫時冷卻因投資一頭熱的腦袋。

日期:2023-01-16

職場生活

年終獎金到手,就想爆買?出現這情況可能是求救訊號,11問題自我檢測,當心「強迫性購物症」

歲末年終,上班族最期待的非年終獎金莫屬,你領到年終獎金了嗎?手上多了一筆錢,會腦波弱、常常網購買到想剁手嗎?其實偶爾這麼做也是適度犒賞自己,但如果買到變成財務出現負擔,超出經濟能力範圍,可能就得了解是否有「強迫性購物症」。

日期:2023-01-09

職場生活

大腦老化沒得救?哈佛營養學家獨推「這維他命」:抗病、少發炎…6大常見食物必吃

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與專注力自然會從巔峰逐漸走下坡,面對大腦的健康度不如從前,是否只能束手無策,眼睜睜地看它老去?事實上並非如此,若能適當地補充對的營養素,不僅能維護大腦健康,還能預防認知衰退,哈佛營養精神醫學家(Nutritional Psychiatrist)Dr. Uma Naidoo博士在其所撰寫的文章中指出,自己維持大腦健康、年輕的首要秘訣正是「補充維他命B」,而她也大方分享自己的每日所食。

日期:2023-01-09

職場生活

兩次想輕生、把女兒罵到像殺人犯…《無邊》導演楊力州長期抗憂鬱:「讓不喜歡的自己,死在南極!」

2019年台灣組成一支南極探險隊,由導演楊力州拍攝為紀錄片《無邊》,不僅紀錄團隊遠征南極歷程,更是一趟生命的回望、巡禮,探索人與母親、大地甚至是與自己之間的關係。楊力州說:「想帶領觀眾往外冒險,也往內(心)冒險。」

日期:2023-01-06

投資理財

家裡欠債2千萬,20歲小護理師如何8年在台北買一間房,還存下500萬現金?零本金翻身真實故事

編按:很多人都知道,理財作家富媽媽十方,因為一場家庭火災開始學習理財而致富。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她跟科技業的先生,兩人實際上如何安排薪水?如何計算目標?做哪些事來達到目標?在他們家會做簡單的家庭財報,每年認真看待邁向自由的「業績」。比如: -為加速存下本金,他們有幾年時間選擇不出國旅行。-為了資產累積效率,他們尊奉「不買自住房」的鐵律。-在他們家,不檢討「年收入」,而是檢討「被動收入」的目標達成率。 直到幾年前,先生因科技業工作壓力太大,長期飲食不正常不僅得了糖尿病,甚至患上重度憂鬱症,嚴重到無法下床去上班,而在46歲那年,毅然離開職場。以當時情境說是「被迫提早退休」也不為過。只不過,多虧多年來長遠布局,使得他們當時被動收入已大於家庭支出,早就財富自由,先生本來就隨時可以「主動」提早退休。 或許有人會覺得,科技業薪水高,當然可以財富自由。真的是這樣嗎?有多少高薪的人,還身陷高額房貸、家計負擔,或者為籌措孩子未來教育費用,而不敢想像自己何時才能退休?事實上,薪資高低並非主因,有計劃的分配、運用有限的上班族薪水,打造出被動收入系統,才是真正的關鍵。很多人會自我設限「以我的條件,不太可能達到財富自由……」,但事實上,下定決心的那一刻,你的命運就改變了。以下舉出1個激勵人心的真實故事,沒有高學歷、家計負擔重、低薪工作者,他們都做到了。

日期:2023-01-03

職場生活

「富媽媽」前一天亮麗上通告、隔天拿菜瓜布幫客戶刷馬桶…先生憂鬱症離開科技業,她陪創業年收近千萬

2017年,十方在台灣知名半導體公司工作的先生,因長年在高壓的環境中,身體慢慢出現狀況。隔年公公罹患癌症,先生也得到糖尿病和憂鬱症。那年他不過43歲。幸好,她很早就有理財思維,2006年開始投資房地產和股票,2017年被動收入超過家庭支出,已經財富自由。先生46歲離開職場,疫情期間找到未來想投入的事業,經營一家清潔公司,目前年營收近千萬元。她強調,每個人都要成為有彈性的成熟大人,拓展自己的技能,讓心更穩,「要成熟退休,不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

日期:2022-12-23

投資理財

竹科老公重度憂鬱、體重一個月掉18公斤,46歲被迫提早退休...夫妻拼出250萬被動收入背後血淚

最近幾年很多人喜歡談財富自由,提早退休。而大家現在看到我,可能會羨慕我已經達到這樣的狀態,但是有很多過程與細節,絕對不如大家想像。我跟先生在這一路的過程當中,有十分辛苦的一面,也有得此經歷 如獲人生至寶的體悟,而且這價值珍寶遠遠不僅是金錢而已。

日期:2022-12-23

產業時事

香港像沉沒的鐵達尼號,但身為香港人是種榮幸…他不樂觀也要留下:「太恐懼就什麼也做不了」

「我好像在一艘沉沒的鐵達尼號(Titanic),遊走其間去感受,看到船上有的人很害怕、有人正冷靜的演奏音樂、有人很快就跳上救生艇…,我看到了人生百態。」《憂鬱之島》導演陳梓桓今年35歲,拍了兩部紀錄片,一部是2016年上映的《亂世備忘》,拍的是雨傘運動;一部是反送中、反國安法的街頭抗爭,於今年上映的《憂鬱之島》。他在紀錄片中嘗試用自己的觀點,讓觀眾了解香港此刻正在發生的事。然而他明瞭,自己生活在一座逐漸下沉的島嶼,就好像是鐵達尼號,不過,他不想跳船離開。他說:「作為一位拍電影的人,這是很重要的時間,香港正在巨變當中,作為創作者,將它記錄下來是我可以為這個地方做的事,同時,這段時間對創作者也是很大的靈感,這種壓迫感會產生更大的創作力。」

日期:2022-12-21

職場生活

聽力好 人不老 行為研究曝! 聽力損失恐為失智症首要風險因素

眼、耳、鼻、舌、身五感是人類行為感官根本,每種功能都牽一髮動全身。一般將聽力喪失,稱之為「失聰」,可見聽力良善不僅關係個人的生活品質與人際關係,更會影響大腦功能,造成失智的潛在因素。

日期:2022-12-19

職場生活

從餐飲、農園跨足「達人學院」...屏科大栽培跨域人才成果亮眼,全靠新校長「花錢卻看不到」的努力

創校近百年的屏東科技大學培育無數精英,也為當年海外農耕隊提供重要後盾。新任校長張金龍秉持務實精神,要持續為台灣社會,培育跨域整合的技職人才。《財訊》造訪占地300公頃的屏東科技大學校園,校長張金龍帶我們走訪的第1站,是餐旅管理系的實習餐廳;人潮裡洋溢著用餐學生的輕快話語聲,穿著制服的實習生熟練地在各桌點菜、上菜。戴著廚師帽的「阿東師」出來打了聲招呼後,立刻回廚房繼續監督學生做菜,他是獲獎無數、高雄漢來大飯店宴會廳前主廚陳文東,現在則是屏科大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日期: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