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88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產業時事

專訪/老家遭逢口蹄疫情、被迫棄豬賣地還債…從農青到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見證拔針:是早注定的因緣

出身屏東萬丹農家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年輕時經歷家裡遭1997年口蹄疫情衝擊,得棄豬賣地還債的窘迫,他也是個曾參與1988年520農民運動的青年、農經學者,到最後進入體制擔任農委會官員,在主委任內見證台灣口蹄疫拔針成為非疫區,他感慨這段經歷是「早已經注定好的因緣」。回想當年520農民運動,陳吉仲親眼目睹戴著斗笠的農民及參與者,以及總統府後面滿滿的鎮暴警察,還有警方以高壓水柱鎮壓及逮補的場景,讓當年還是大三學生的陳吉仲,也擔心地連夜搭乘中興號巴士回屏東避風頭,這些經歷至今他仍歷歷在目。

日期:2023-05-29

職場生活

不是特等獎產區米都會漲,關鍵竟是複製!他推升「池上米」攀台灣最貴,連蔣勳林懷民都把農民當老師

遇到無法阻擋的困難,你會怎麼做?2002年台灣即將加入WTO,農業是海嘯第一排。台東池上建興碾米廠第三代經營者梁正賢明瞭,農民生計將面臨的威脅和挑戰。幸好,早在1994年他已著手轉型,在自家3公頃水稻田試行有機,讓池上成為台灣最早推動有機米的鄉鎮,也是第一個取得產地認標章的地區。20多年來池上米不但創下台灣最高米價,他更實現想讓農民「走路有風」的心願。

日期:2023-05-19

產業時事

成田機場不夜航,故事要從56年前說起…那段三里塚人的悲憤與最牛釘子戶的死守,張國煒必讀!

今周刊編按:5月6日星宇航空班機因遇上強風延遲降落,拖累後面兩個航班,導致302名旅客滯留日本成田機場過夜。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當時言之鑿鑿,指稱成田機場原同意「開特例」,讓班機在宵禁時間起飛,事後卻反悔。但後來卻傳出成田機場根本否認允諾過星宇在宵禁時間起飛。其實成田機場宵禁規定其來有自,不明白的人讀完這篇文章,就能心領神會。

日期:2023-05-18

產業時事

41%青壯選民集體發力 哈佛學霸、復仇公主囊括過半選票 泰國年輕人扳倒帕拉育軍政府之路

執政八年的帕拉育軍人政權走到盡頭,泰國國會大選是對帕拉育的全民公投,泰國年輕選民更發揮關鍵力量,用民主選票終結軍人政變的傳統。

日期:2023-05-17

產業時事

高債務、高通膨和高利率同行

自金融海嘯、新冠疫情後所累積的龐大國家債務,帳單終於來了。值得慶幸的是,相較其他國家,台灣享相對優勢,應有本錢挺過這波危機。

日期:2023-05-17

產業時事

農委會升格農業部三讀,下轄7署1中心掌10大事務!陳吉仲:回應35年前520農民運動訴求

520農民運動即將滿35周年,立法院院會周二(5/16)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將負責辦理全國農業、林業、漁業及蓄牧業行政業務,並掌理農業政策與法規規劃、研擬、管理、監督等10大事項,下轄8個三級行政機關(7署1中心)以及7個三級試驗研究機構。

日期:2023-05-16

產業時事

要求調薪10%三星只肯給4.1%!工會醞釀大罷工:若能透過罷工來阻止資方惡行,那罷工就勢在必行

三星電子勞資雙方經歷調薪協商後,資方雖然同意4.1%的調薪幅度,但這個數字與工會最初要求的10%相去甚遠,導致工會大為不滿,要求三星會長出面談判,否則將開啟大規模罷工…...

日期:2023-05-08

產業時事

「你講核電廠要放在我家附近,我不跟你拚死才怪」 謝金河:郭董現在如果不小心,會誤入叢林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正全力爭取代表國民黨角逐下屆總統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他的個性是有話就講,但當老闆講話跟當政治人物講話的一大差別,就是老闆想講什麼都可以,但對選民講話就是另外一回事。其次,政治語言與實際政策推動也大不相同,以日前郭董宣揚全台各縣市設小型核電廠說法,引起軒然大波,就是一個例子。謝金河提到,郭董競選團隊需要給他做更多功課,且他也要明瞭,理想與社會民情之間的距離。

日期:2023-05-08

產業時事

送槍的當下,她告別自己的至親!「刺蔣案」53週年,解密關鍵女性黃晴美…陳耀昌:歷史的實質上是成功

今周刊編按:1970年4月24日,發生震驚台灣社會的「刺蔣案」,作為當年關鍵策劃者與行動中唯一的女性黃晴美,在台灣民主人權運動史上,始終沒有太多的研究與書寫。如今《槍與玫瑰》問世,讓讀者從不同視角理解424刺蔣行動。對此,醫師作家陳耀昌在臉書PO文表示,台灣的「民主寧靜革命」,廣義而言,蔣經國有他的地位。而424的英雄們,雖然現場行動沒有成功,但歷史的實質上則是成功了。這些犧牲自己,成全台灣的英雄們,黃文雄、鄭自財、黃晴美則因而夫妻分離,兄妹長隔,浪居天涯,繫命監牢,然後在恢復自由之後,又回到台灣,投身台灣的民主改革,人權運動。至於吳清桂女士則以特殊的身份,特殊的角度,為過去被忽視的黃晴美女士,寫了這本《槍與玫瑰》,給予歷史的再定位:她是歷史事件的參與者,而不只是家屬。

日期: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