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127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2
【黃豐凱】籌碼精選雙週報

【黃豐凱】20231029籌碼精選雙週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10-29

投資理財

玉山金、國泰金...一表看8檔金融股獲利!股海老牛:3大吸引力勝高股息ETF「這1檔報酬率翻倍又翻倍」

近期上市櫃金融股已公布前三季自結獲利,成績如何? 高股息ETF吸「金」功力同樣可觀,不少存股族蠢蠢欲動,《今周刊》專訪存股達人股海老牛,解讀金融股後市。

日期:2023-10-25

產業時事

跨域創新 韌性未來

面對內外在環境挑戰,工研院第十二屆院士,匯聚智慧之光,帶領產業跨域突破,迎向創新及美好的韌性未來。

日期:2023-10-20

投資理財

進股市才2年多就從資產翻5倍,到被3次暴跌差點斷頭!48歲大叔從股市賺1億:股票投資一點也不簡單

我常常聽到有人說,想在股票投資中獲利,技術分析或基本分析很重要。然而,我的看法卻不一樣。市場是一個由群眾心理所驅動的世界。所以,心理的部分非常重要。反過來說,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決定股價的其實是使投資人無視合理數字和決策的感性要素。

日期:2023-10-12

投資理財

來上一堂台積電資產負債表的課!陸行之談「爆雷風險」,為何謝金河說看完財報是安心的?

來上一堂台積電資產負債表的功課。一輩子都在分析台積電能不能投資的天王級分析師陸行之先生,最近頻頻對台積電發出重砲級的評論,他說一些原因造成今年台積電表現很普通,表現只比大盤好2%,很多退休高管都在問台積電到底怎麼了?

日期:2023-10-12

投資理財

「台積電不是很會賺,債務為何一路攀升」手握幾百張台積電,陸行之拋5提問:是否已偏離張忠謀「財務保守」原則

地緣政治問題讓許多半導體大廠不得不擴大全球布局,像是台積電、三星以及英特爾。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表示,台積電在過去12個月,受到地緣政治因素影響而被客戶要求採取高成本地區(美國、歐洲、日本)擴產策略。然而,在受到台幣貶值影響被外資當提款機、受到全球升息影響被部分追求較高利率的長期外資投資人賣超(台積電現金股利12/532=2.3% vs. 美國10年公債4.5-5%的殖利率)、在終端客戶需求轉弱庫存飆高的去年下半年為了怕影響本身及客戶的股價大幅波動而開始提供擠牙膏式的營收指引下修,這3大因素下造成台積電今年表現很普通,「只比台灣股市大盤好個2個百分點。」

日期:2023-10-08

產業時事

不靠服務很難競爭 漢來大飯店如何打贏北征之戰?

台北漢來大飯店今天正式試營運,預計在十二月十二日正式開幕,國揚集團創辦人侯西峰的二女兒侯嘉麒、兒子侯淳淯和小女兒侯宣羽也都出席記者會,顯見集團對漢來飯店北征的重視。漢來飯店事業群總經理林子寬在記者會中喊出首年營收十六至十七億目標,預估最快三年就能損益兩平。

日期:2023-10-07

保險稅制

無法預測償付能力、恐致投資變短視 該評估保險業淨值法何時退場了

(今周刊1398)被壽險業者形容為「大魔王」的ICS(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將於二○二六年上路,雖然上路時程還有兩年多,且金管會也陸續提出緩衝、在地化配套措施,但超高標準的監理規範,讓壽險業者現階段已如臨大敵,此外,產、學界也開始積極討論,當難搞的ICS上路,保險業現行監理制度中的「淨值比」規定,是否還有存在必要?

日期:2023-10-04

產業時事

壽險業股息恐縮水、儲蓄險消失?保險大魔王ICS將上路「需增資金額外界會嚇一大跳」

編按:金管會規劃2026年ICS將正式上路,同步還有新的壽險業會計處理準則IFRS 17生效。兩個新制度,對壽險業者帶來極大的壓力,並且恐怕會造成負債金額增加,也會影響股息。立法委員鍾佳濱週一(10/16)在立院質詢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他拿著《今周刊》1398期封面故事《壽險大挑戰-「魔王」新制ICS將上路,牽動35兆資金運用》內文質詢,請教他報導中點出的問題對不對?得到了黃天牧的認可。鍾佳濱指出,壽險業接軌ICS的難關,像是過往賣太多高利保單,資本需求大增,但監理需求卻納財報,導致業者資產負債管理困難、難以增資。其次則是保單價值差額準備金列負債,讓業者得提更多額外資本因應。他對金管會有兩個訴求,一是要求成立「金融發展局」的可能性,並於3個月內提交書面報告;二是針對「壽險業接軌IFRS 17及ICS2.0,保障國內投保人權益,建立獨立監理報表」可行性研究,並於2個月內提交書面報告。

日期:2023-10-04

保險稅制

「魔王」新制ICS將上路,牽動35兆資金運用 壽險大挑戰

(今周刊1398)一個規範「大到不能倒的保險」的監理規定,美國為什麼不願意採用?因為新規範的衝擊影響不只是保險公司,保戶可以選擇的商品也會改變。面對新規定,為什麼壽險業個個繃緊神經?先天不良的台灣壽險業,究竟需要哪些配套和在地化措施,才能完成接軌國際的挑戰?

日期: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