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35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職場生活

福島核廢水排海激化「反日情緒」!水產被禁、專家籲3海鮮別吃 日本使館警告:在中國別大聲說日語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核處理水」貯水槽預估明年滿溢,日本政府決定,8/24中午12點起,開始將核廢水排入海。此舉引起中港澳以及韓國嚴正抗議,並祭出禁止相關海產品輸入政策。由於中國不斷進行反日宣傳、激化情緒,日本駐中國大使館8/25緊急呼籲在中國的日本人,若非必要,千萬別大聲用日語交談。不過對於日本排放核廢水,不少台灣人也相當擔心,台灣沿海會不會受到影響,海產還能吃嗎?

日期:2023-08-26

產業時事

台海萬一被封鎖,如何補缺口?賴清德:正規劃「停機核能機組」緊急使用當備案!經濟部回應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週日(5/28)晚間出席「2024校園總統馬拉松」時,有學生提問有關核能問題等能源趨勢議題,賴清德表示,政府會繼續推動綠能,不過面對學生提到的台海情勢的不確定性,他也坦言目前相關單位正規劃讓已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一個未來緊急使用的情況,以備不時之需。關於已停機核電廠是否可以緊急使用,經濟部長王美花周一(5/29)也特別就「現況」與「法規」兩方面來說明。

日期:2023-05-28

產業時事

福島核災11週年》前日首相菅直人「從挺核到反核」 綠盟秘書長:核能是夕陽產業 台灣需要的是能源組合配比

311日本福島核災事件距今(2022)已11年,時任日本首相菅直人面臨海嘯所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廠災害後,將當時事件經過與決策過程,全數付梓出版《核災下的首相告白》。但時至今日,這場事故影響仍未見停歇;對台灣而言,我們不僅與日本鄰近,許多地理現象、人文、國情等更為相似,日本經驗具高度參考價值。屢屢面臨限電危機的台灣,能源政策究竟該怎麼前行?我們的電真的足夠嗎?

日期:2022-03-10

財經時事

翡翠水庫若遭核汙染 五百萬人喝毒水

總統馬英九日前展開「能源之旅」,《今周刊》特約記者方儉則在一周之前展開不一樣的能源之旅。他前進日本福島災區繞行一千公里,深入管制區,走到福島核一廠的大門口,也看見了馬政府始終不願面對的真相。

日期:2013-06-06

產業時事

核能是地獄之火 不是人類所能控制

自日本發生三一一核災後,台灣民間對核電的危機意識日漸提高,人民的反核聲浪高漲。上周末《今周刊》與宜蘭人文基金會共同舉辦「二○一二非核家園論壇」,邀請日本京都大學原子爐實驗所學者小出裕章,第一手分享日本的「核災經驗」。

日期:2012-10-25

產業時事

破解「以核養綠」10大謊言!環團:公投理由沒見任何綠能內容

核廢料是當今所有發電方式中最棘手難以處理的廢料,現有科學技術無法降低其輻射強度,唯一辦法是讓其永久隔離於生物圈,在地層300~1000公尺深層掩埋,高放射性廢料需時一百萬年,選址、興建、保存材質與方式都是問題。

日期:2018-11-05

產業時事

核電 馬政府能源政策總檢視

台灣備用電量是韓國的三倍、德國的兩倍、電價是全球倒數第四名。我們並非電力不足,卻成為核電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台灣地狹人稠,一旦發生核災,將形同亡國。經過一千多項變更設計、拼裝的核四廠,危機重重,對你我而言,這是一場輸不起的風險……。

日期:2011-03-24

產業時事

台灣哪座核電最危險?

核二不論一號機或二號機都有大量螺栓斷裂,核一最近也暴露了老朽脆裂的恐怖,應該趕快叫停,等釀災就來不及了。

日期:2013-07-11

品味人生

殷鑑不遠

時間過得好快,去年日本發生三一一大地震,海嘯、核災,一幕幕驚悚的畫面,仍歷歷在目,轉眼間卻已過了一年。在三一一大地震一年前夕,《今周刊》團隊特別深入福島,直擊經過一年後,受到核災影響的福島,復原狀況到底如何?

日期:2012-03-01

產業時事

車諾比35周年》核災影響深遠.... 環保聯盟再籲「廢核」:以人民力量為核四送終

今(26)日是前蘇聯車諾比核電廠發生重大事故35周年的日子。環盟創會會長施信民教授,他曾於1996年(車諾比核電事故後)與時任立法委員的陳其邁、市議員廖彬良、張武修教授等,到現場勘查此一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電災變。施信民表示,此事故起因於人為操作不當,導致反應爐爆炸起火,釋放出大量輻射物質,前蘇聯政府緊急疏散方圓30公里內13萬5千人,但污染範圍更廣,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等國高度污染地區總面積,高達台灣面積四倍以上,約900萬人受到影響,超過四十萬的民眾被迫離開家園,連北歐、南歐都受到輻射污染。

日期: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