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86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職場生活

沒地震卻覺得搖、蕭彤雯連買個麵都喊暈!「地震後頭暈症候群」有這4項就中了…如何緩解醫教2招

花蓮日前發生規模7.2大地震,強度僅次於921大地震,之後餘震不斷,累計至周三(4/10)上午8時,已發生多達815次餘震。不少民眾感覺在沒有地震時候,經常出現地板或身體在晃的錯覺。有醫師指出,這就是「地震後頭暈症候群」。對此,耳鼻喉科醫師表示,平常保持運動的習慣可以預防地震後頭暈症候群。如果地震後頭暈症候群產生了,就盡量到戶外走走,看看遠方,這些都有助於緩解症狀。如果生活上的調整都無法改善症狀的話,那就要找耳鼻喉科醫師予以藥物治療。

日期:2024-04-10

產業時事

17歲高三生「巨石壓腿1天」獲救!命危恐截肢最怕「1情況」發生 醫祈福:這孩子很冤枉

0403規模7.2強震,一名17歲黃姓高三生被巨石壓住雙腿一天後,於九曲洞被發現,目前命危仍在急救中,且雙腿有截肢可能。對此,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表示,若截肢,「這孩子冤枉的是,下肢截肢者未來代謝症候群機會更高,雙側截肢患病率高於單側,所以復健工作相當重要。」

日期:2024-04-09

投資理財

買房基金遙不可及?專家:「買ETF、還房貸、斜槓變現」三管齊發攢錢

華人社會崇尚「有土斯有財」渴望擁有自己的家,然而薪資成長幅度遠不及房價上漲速度,不少人開展斜槓人生,希望盡早達成買房目標。理財作家江季芸在《毛利小姐變有錢》節目中分享自身經驗,提醒民眾在斜槓過程,避免落入「冒牌者症侯群」陷阱,以自身專業出發,觀察身邊人所需,藉此找出變現機會。

日期:2024-04-01

職場生活

寶林39歲男解剖發現「米酵菌酸」台灣首驗出!吃粿條如何迅速害肝衰竭?腎臟醫:這種白飯隔餐會出現

北市「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爆發集體食物中毒事件,衛福部周四(3/28)晚間召開記者會公布解剖結果,在首名死者39歲男的體內發現「米酵菌酸」,這是台灣首度檢出米酵菌酸。根據目前統計,寶林中毒案累計18例通報,2人死亡、5人還在加護救治。

日期:2024-03-29

職場生活

謙虛是美德?找到自己的「配得感」! 主管學會讚美部屬、適時示弱,比拼命盯更有效

「冒牌者症候群」(以下簡稱冒牌者)指的是擁有高成就卻仍然深感自己不配得的人,如暢銷作家、現任國際非營利組織Give2Asia慈善顧問張瀞仁(Jill),雖然職場表現亮眼,不僅管理專案橫跨23個國家,甚至到職2年內成功協助募款翻倍,但仍有冒牌者的掙扎。為此她深入研究如何與之共存,身為主管該如何帶領團隊,或管理同為冒牌者員工?

日期:2024-03-29

職場生活

為何別人眼中的高成就,卻自覺是「冒牌者」? 連暢銷作家自己也是「患者」,建議設定不同目標做拆解

根據統計,高達70%的人即便客觀看來高成就,卻都曾經恐懼被他人高估,擔心自己「德不配位」,在心理學中稱呼此狀態為「冒牌者症候群」,嚴重者可能影響人際關係、職場表現、個人生活…該如何突破、克服?

日期:2024-03-22

職場生活

要開工了,還在掙扎不想上班?「收心6部曲」趕走收假症候群,這點最重要…一圖擺脫滿滿厭世感

春節長假即將結束,周四(2/15)就要開工了,還在掙扎不想上班?今天的你可得開始收收心,以免收假症候群找上門。營養師就分享「收心六部曲」,包括多吃蔬果、以水取代含糖飲料、多運動伸展等,其中,對於上班族來說,調整作息和時差很重要,避免「上班一條蟲、下班一條龍」。

日期:2024-01-29

職場生活

選舉結果不開心?大選激情過後「選舉症候群」更會顯現 精神科醫師親授「5要點」預防

2024總統大選開票告一段落,幾家歡心、幾家愁,除了候選人情緒激動外,不少支持的選民心情也跟著高漲低落,進而出現生理、心理出狀況,精神科醫師提醒:「選舉症候群在選舉完後更容易顯現,主要是選舉前的希望跟期待不見,這時出現較多負面情緒造成憂鬱、焦慮。」

日期:2024-01-13

職場生活

選前選後都要注意!一看新聞就焦慮?小心選舉症候群上身…極端情緒「嚴重恐致死」,7招遠離壓力

2024年總統大選暨立委選舉如火如荼進行,相關訊息佔據國人一大部分的生活,但選舉結果必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此時除了候選人之外,民眾也容易出現生理和心理的狀況,如焦慮、易怒、憂鬱等。亞東醫院精神科林竺君醫師提醒民眾,務必注意自己是否出現「選舉症候群」。

日期:2024-01-12

產業時事

我有病?我沒病?撕不掉的污名化標籤比疾病更可怕

世界衛生組織揭露, 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及愛滋病是影響全球數十億人口最嚴重的三大疾病,生理疾病能靠藥物緩解,而心中烙印的傷又該如何療癒?#MeToo 掀起社會大眾的思辨風潮,藉由被害人勇敢說出過往傷痛,讓同樣也因擔憂外界異樣眼光,或被貼上污名化標籤的憂鬱症與愛滋病友,可以有病識感、不再躲藏逃避。儘管不同疾病間存在各自的挑戰與難題,但唯有正視與面對的勇氣,才能促使大眾放下偏見與有色眼光,共同建構更溫暖包容的社會。

日期: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