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31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1
職場生活

新變異株「大角星」快速傳播33國,泰國有死亡案例、台灣首見2本土個案!專家籲2族群要留意

今周刊編按:新冠病毒再現新變異株「大角星」(Arcturus),近期在多國快速傳播,目前包括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印度等33個國家皆已發現病例,台灣也出現境外移入個案,累積迄今已檢出14例,且日前泰國證實出現大角星變異株全球首宗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週四(4/27)說明,上周首度出現2例本土「大角星」變異株感染,1例為北部70多歲女性,有高血壓與癌症病史,沒有出國旅遊史,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後,自行快篩陽性,就醫經PCR檢驗陽性,因肺炎、需要氧氣,故住院治療,曾使用瑞德西韋與類固醇。另一位北部80多歲女性為輕症個案,有慢性肺病病史。專家提醒,這款變異株致死率雖不高,但傳播速度更快,仍可能引發重症,對免疫力較差的孩童與年長者族群威脅大,要格外留心,並建議出國民眾在飛機上配戴口罩,預防境外傳染。此外,感染大角星所產生的症狀除了發燒、畏寒、咳嗽、頭痛、肌肉痠痛之外,也出現結膜炎或眼睛發炎、紅癢等症狀,民眾可多加注意。

日期:2023-04-27

產業時事

比晶片戰爭更嚴峻!糧食短缺觸發全球新戰爭 基因編輯能解救這場飢餓風暴?

去年以來,俄烏戰爭威脅全球糧食供應鏈,加上極端氣候致農作欠收,國際穀物價格應聲大漲,各國掀起糧食保衛戰,全球陷糧荒。聯合國糧食計畫署(WFP)警告,多達3億4500萬人正面臨飢餓威脅。

日期:2023-04-19

職場生活

台灣肺腺癌致死率全球第1...不抽菸還是會得、全因PM2.5!權威期刊研究實證如何被誘發

今周刊編按: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近期一篇論文討論空汙與肺腺癌的關係,將北半球幾個工業國家致死率做比較,台灣「勇奪」第1,肺腺癌致死率拿下全球冠軍。對此,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指出,《NATURE》研究證明,「台灣的肺腺癌與空氣污染有關,PM2.5越高肺癌風險越高」,台灣人的基因就是比外國容易受到空氣污染影響罹患肺癌。他表示,同樣的空氣污染濃度下,台灣人的EGFR基因突變有關的肺腺癌發生率是「韓國的三倍、英國的五倍!」蘇一峰也呼籲,改善空氣污染絕對不是下一代的事,任期做到那時,空污改善計畫就該做到那時。

日期:2023-04-17

職場生活

原來不是胃食道逆流!58歲建築工人發現早期食道癌「喝酒會臉紅,朋友還以為是他酒量很好」

案例/王文倫醫師,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病例:58歲的李先生是建築工人,平常香菸不離手,檳榔不離口,每天工作結束後都要喝半瓶高粱酒才能入睡。朋友注意到他喝酒時都會臉紅,還以為是他酒量很好。三個月前李先生開始覺得喉嚨總是像有東西卡卡的,咳不出來,朋友認為他可能是胃食道逆流,好心拿了胃藥給他吃。然而,李先生的的喉嚨異物感持續存在了兩個多月,甚至偶爾會咳出血絲,在太太的勸說下他才至耳鼻喉科就診。

日期:2023-04-03

職場生活

咖啡不是每個人都能喝?研究:身體「這基因」若突變,喝3杯就有腎衰竭風險

不少文獻支持咖啡對人體的益處,不過對於某些特定族群而言,喝咖啡恐怕會導致腎功能低落的風險增加?刊載於權威期刊《JAMA Network Open》的最新研究指稱,決定咖啡因代謝的「CYP1A2 基因」若出現變異,引起腎功能障礙的風險恐將高出未變異者近3倍之多。

日期:2023-03-31

職場生活

這種發霉後長出來的「毒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專家警告:把黴菌切掉食物就能吃,這想法大錯特錯

黃麴毒素便是俗稱發霉後長出的來毒物,毒性極強,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還是非常強的生物致癌劑,只要1毫克就達到致癌劑量,因此,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IARC)劃定為1級致癌物。

日期:2023-03-28

職場生活

97歲辜寬敏傳因肺腺癌離世…不只胸痛胸悶要注意,肺腺癌有7大病徵!台大醫:這樣做才能救命

總統府資政辜寬敏於周一(2/27)上午8點55分辭世,享耆壽97歲。1926年出生的辜寬敏,是台灣望族鹿港辜家成員,其台獨立場鮮明,已逝前海基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辜振甫是他同父異母的兄長。台北榮總表示,辜寬敏是住院中過世,是否為肺腺癌等病況細節不便說明。據研究統計,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早期肺腺癌,常被形容為「靜悄悄」的癌症,多數肺腺癌患者,本身無抽菸習慣、不焚香拜拜,也沒有天天下廚,加上症狀與大部分肺疾病相似,而常被忽略,一旦診斷出來時,往往已是晚期。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特別提到,十大癌症死因之首--肺癌已經蟬聯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一名都是肺癌,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陳晉興說,「我們的肺就像冷氣機的濾網,冷氣機可以洗,我們的肺只有一個、要跟著到老,民眾要重視空汙對肺癌的影響,而且定期做肺癌篩檢,也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只有LDCT可以提早救命」。

日期:2023-03-01

職場生活

化療吃藥吃到肝壞了…她胃癌4期花逾200萬,為省錢將做人體實驗…胃癌早期難察覺,8症狀要小心

藝人唐玲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她積極抗癌,經過8次化療原本情況良好,沒想到去年竟發現癌細胞轉移,已是第4期,她周五(2/3)接受訪問時透露,因為長期接受癌症治療,吃藥吃到肝功能都已經受損。她並表示,醫療費用超過2百萬,元宵節過後要去台大醫院接受人體實驗,「可以省一些醫藥費」。醫師表示,早期胃癌因為腫瘤還小,症狀常常不明顯,一直到腫瘤愈長愈大,才會開始出現這些不適,或因腫瘤出血而有黑色大便,以及食慾減退及體重下降等症狀,建議養成定期健康檢查,或有一些良性疾病,例如胃部發炎或胃潰瘍等表現時,應該尋求胃腸相關專科醫師釐清病因。

日期:2023-02-05

產業時事

科學分析 流行病學者何美鄉看中國公衛決策 早該做的事 卻選了最糟的時機

疫苗防護力消退,加上冬季感染高峰,中研院學者何美鄉看中國防疫政策大轉向,認為從封控到解封都缺乏科學考量,而無法掌握中國的病毒變異情形,是國際憂慮所在。

日期:2023-01-04

產業時事

長新冠?

翻臉比翻書快,並不足以形容中國防疫政策的戲劇轉折。去年11月5日,中國國務院還高聲強調「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又說「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誰料6天後就動搖了,象徵解封第一步的「二十條」宣布上路,此後防疫政策連亮綠燈,到12月26日,終於連確診者都免隔離了。

日期: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