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114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3
投資理財

為什麼股票市場裡總是富翁少窮人多?他從貧窮移民翻身千億富豪:股市賠錢韭菜的3個特徵

在股票市場上,清楚知道股票和股票交易來龍去脈的人,才能夠長期賺錢,他們是非常了解市場功能的人。

日期:2023-05-24

職場生活

孩子都死了你怎麼還可以若無其事?心理學專家給「被留下來的人」:請了解,每個人的哀悼都不一樣

親友的死亡都會對留下來的人造成一定衝擊。第一次面對死亡,不知如何面對悲痛、逃避與罪惡感,導致無法從哀傷中脫離,也影響了自己的人生。但一段好好送你離開的哀悼練習才能讓一直逃避的哀悼開始,重新找回邁出步伐的勇氣。以下獻給「被留下來的人」──第1次聚會──別急著找原因,先從「說出口」開始當親愛的人離開,我們被悲痛與罪惡感籠罩,只想躲進情緒的黑洞。這時,請試著開口訴說自己的故事,重新看見離去的他,踏出哀悼的第一步。第2次聚會──「我的哀悼」和「你的哀悼」不同每個人哀悼的反應都不一樣,有人號啕大哭,有人默默吞忍,並非和自己的方式不同就是不傷心、不痛苦。給予彼此空間,才能找到自己的哀悼方式。第3次聚會──試著輕鬆地說出那個人的名字「要是整理遺物,就好像承認他真的走了。」整理遺物不是將他抹去,而是整頓自己,並且從中喚醒美好的回憶,不再害怕觸碰過去第4次聚會──擺脫「一定要為他做些什麼」的罪惡感無需背負「一定要做些什麼」的罪惡感,反而該找回「什麼都不做也沒關係」的餘裕,才有機會讓脆弱受傷的心獲得釋放。第5次聚會──無論好壞,完整的記憶才有完整的懷念哀悼是為了「好好記住逝者」,但若一味把他記憶成毫無缺點的好人,哀悼就很難有進展。不用將逝者「神聖化」,誠實面對一切回憶,更能完整的懷念他。第6次聚會──將自己的未來與逝者連結,找回人生動力寫信給他,並回一封想像對方寫給你的信,與他進行想像對話時,也能看見自己是如何從無處宣洩的情感中掙扎前行,進而將悲傷昇華。

日期:2023-05-24

財經時事

選擇成為習慣,反而更難抉擇

金融人士非常喜愛選擇,對其價值總是牢記在心。他們執迷於「 選擇性」(optionality),熱衷創造和保護選擇的機會。

日期:2023-05-23

職場生活

陷在困境走不出來?對自己喊話:「你辦得到!」就能跨出第一步!

彈性程序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脈絡敏感度,這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也可說是整個程序裡最重要的技能,因為它有助於我們判斷當前發生的事情,並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反應。

日期:2023-05-12

職場生活

保持樂觀、相信自己應付得來、不畏挑戰,自我培養心理韌性,一點都不難!

「彈性」這個詞通常會用來形容具有適應力的事物,有著能輕易調整、彎折,但又不會損壞的特性。這個詞也經常與其他同義詞交互陳述,例如可塑性、柔韌性、適應性、柔軟度等等,甚至有時候也會與心理韌性交錯使用。但在此,要先澄清「彈性」與「心理韌性」在概念上的不同。

日期:2023-05-12

投資理財

投資前輩炒股票賺幾十億,卻不教4個小孩學炒股給我的警醒:靠投資致富哪那麼容易

今天來講一個不是身家上億,而是炒股炒到有幾十億的一位前輩。你當然也可以嘴說,又不是你賺到幾十億啊!嗯啊!別人有多少錢關我屁事。去膜拜他錢也不會分我花,所以我真不懂為什麼要朝拜網路上的神人。還是說他收你當關門大弟子?

日期:2023-05-12

財經時事

他月薪12萬元給媽保管,10年後想當結婚基金 媽竟回:沒錢啊,每月都不夠用,我還得自己貼錢

工作太忙,薪水全交家人管理到底行不行?一名網友表示,男友因為工作繁忙,薪水由母親代為管理,但近日因論及婚嫁、考慮買房,想拿回10年存款,沒想到男友的母親竟回「沒有錢啊!」(原文刊載於2019/11/20,更新時間為2023/04/30)

日期:2023-04-30

職場生活

離開高薪金融業,不再為賺錢忍耐!雙胞胎姐妹7年極簡生活:人生最該斷捨離的是「對金錢的擔憂」

編按:很多人透過追求財富自由,獲得人生自由。但很多人為了這份自由,卻卡在追求財富的痛苦中。《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作者,獲得人生自由的方式卻很不同,七年前,她們離開痛苦的工作,跟很多人一樣,本來也希望透過創業致富來尋找人生出路,花了七年時間,一路摸索前行,卻意外發現一條截然不同的路:順從自己內在的感受,做真心想做的事,甚至還經歷過兩次存款歸零,創業失敗。七年之後,兩人並未致富,卻已經找到豐盛與自由。因為與其説消除「沒錢的狀態」,她們消除了「沒錢的擔憂」。24小時都為自己所用是什麼感覺?每天做喜歡的事,就能養活自己是什麼意思?金錢,不善不惡,只是經驗的流動。擁有物品的數量持續減少,富足與自在的感覺與日俱增。一切都在她們決定,不再為賺錢而忍耐,不再過度為未來擔憂,選擇不等待,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允許自己當下就做真心想做的事,從此,好事便開始不斷發生,生命中許多卡關的事,也神奇的一件一件鬆開了……

日期:2023-04-28

投資理財

孩子成年後父母還要金援嗎?理財達人:無論提供的是房子還是頭期款,都別讓子女認為是免費的

2005年我在舊金山買下我的第一間房,某天有位鄰居停下來跟我寒暄。他是這一區的「教父」,早在1970年代初期就買下他的房子,他向我介紹了所有鄰居的情況,其中有位鄰居的情況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日期:2023-04-26

產業時事

送槍的當下,她告別自己的至親!「刺蔣案」53週年,解密關鍵女性黃晴美…陳耀昌:歷史的實質上是成功

今周刊編按:1970年4月24日,發生震驚台灣社會的「刺蔣案」,作為當年關鍵策劃者與行動中唯一的女性黃晴美,在台灣民主人權運動史上,始終沒有太多的研究與書寫。如今《槍與玫瑰》問世,讓讀者從不同視角理解424刺蔣行動。對此,醫師作家陳耀昌在臉書PO文表示,台灣的「民主寧靜革命」,廣義而言,蔣經國有他的地位。而424的英雄們,雖然現場行動沒有成功,但歷史的實質上則是成功了。這些犧牲自己,成全台灣的英雄們,黃文雄、鄭自財、黃晴美則因而夫妻分離,兄妹長隔,浪居天涯,繫命監牢,然後在恢復自由之後,又回到台灣,投身台灣的民主改革,人權運動。至於吳清桂女士則以特殊的身份,特殊的角度,為過去被忽視的黃晴美女士,寫了這本《槍與玫瑰》,給予歷史的再定位:她是歷史事件的參與者,而不只是家屬。

日期: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