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7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1
產業時事

台大調查:83%台灣人都收過假訊息!是誰在造謠?民眾劍指「這三種人」

網路上氾濫的假訊息影響選舉,已成為近年國際間的熱門議題。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佑宗指出,調查顯示,對「政治」類假訊息的闢謠效果較差,民眾會受黨派立場影響,容易形成「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現象。因此張佑宗建議,事實查核的溝通現象,應該以「中間選民」為主。

日期:2023-05-24

產業時事

她買《阿共打來怎麼辦》,阿共竟真的「打來」!誠品爆個資外洩變認知戰,鄭文燦:若屬實將行政裁罰

買書還有這種售後服務?台灣基進黨周日(5/14)召開記者會,表示「台灣佇遮計畫」副秘書長楊欣慈今年2月在誠品書店購買《阿共打來怎麼辦》一書,卻接到電話自稱是「誠品書局市場部」的女性,要進行顧客回訪,還說該書內容「不洽當」,希望訪問讀者看法。對此,誠品回應會再強化資安,並提醒民眾遇到陌生電話和簡訊最好別接、別回應,也說誠品不會要求民眾操作網路銀行、ATM、匯款。數位發展部則是表示,將依個資法規定,要求誠品生活公司5/15前來進行說明。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週一(5/15)表示,按照規定,要在3日內完成行政檢查,數位部請誠品要提供資料,人員也須配合做調查。如果有個資外洩事件,也會因應相關外洩情況,做行政裁罰。鄭文燦表示,此個案因為有涉及到後段認知作戰的問題,是不是外洩的途徑會查明清楚,另外如果有用個資做假借民意調查,進行政治上的認知作戰,這是新型態的狀況,會加以調查並重視。

日期:2023-05-15

產業時事

一周天氣出爐!「這兩天」不下雨又暖熱、高溫看33度!鋒面周四要來…一圖看哪裡會下雨

母親節相對偏涼的天氣,溫度就要回升!臉書粉專報天氣-中央氣象局表示,本週天氣週三前水氣減少、天氣暖熱,週四後漸受鋒面影響,水氣增多。

日期:2023-05-14

產業時事

「五毛黨」錯假新聞再進化!中共複合式威脅結合AI,這4種手法都在製造「台灣內部矛盾」

國安局示警中共複合式威脅主要四大樣態,有運用在環台軍演對台灣施加軍事威懾、加大操作爭訊意圖擾亂台灣內部和諧、拉壓兩手推促兩岸融合、廣泛運用網駭手法攻擊台灣關鍵設施 ,以及引進新科技及新手法擴大認知作戰效果。學者蘇紫雲進一步分析,中共威脅台灣手段可分為物理戰場與心理戰場兩大類,後者就是用「融媒體」(Convergence Media)結合新科技,這包括深偽變造(Deepfake)變造影片,混淆視聽,以及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AI)精進錯假新聞用語,來影響民眾認知。蘇紫雲建議,「數位中介服務法」或類似立法仍有思考必要,他提出三大建議,首先是台灣正面對中共新型態複合式威脅。其次是此類立法可有效保護有編輯台把關的傳統媒體;第三,立法技巧與溝通部分,除傳播學者、資訊學者,可納入受過政治哲學訓練的政治學者參與。

日期:2023-05-09

產業時事

康軒課本出現「土豆」惹議!教育部辭典這樣寫...中國用語被指認知戰,台大教授:難道是文化侵略?

康軒版國中生物課本使用中國用語「土豆」稱呼馬鈴薯一事,引起質疑是認知作戰。教育部長潘文忠接受立委質詢時被問到:「土豆是指什麼?」潘文忠回答,「我們的土豆是指花生」;立委質疑國中生物課本,把馬鈴薯稱為「土豆」,更表明「馬鈴薯、花生都常被稱為土豆,但兩者是不同的物種」。康軒文教事業也發聲明稿澄清,表示編寫目的是在於「提示生活中使用的一些不同語詞,講的都是同一個事物」,也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針對土豆一詞的釋義也包括馬鈴薯。

日期:2023-04-18

產業時事

TikTok只是媒體平台,為何從美國到印度都想封殺...連與中國交好的伊朗、阿富汗都直接禁止?

民主國家如何在合法且不違背人民意願的前提下,強迫擁有龐大用戶卻有國安疑慮的企業轉型?美國國會對TikTok的聽證會與接續的立法,展現了最佳範例。

日期:2023-03-29

產業時事

專訪/吳怡農:不選立委不是要退休!透露下一步方向「反戰、避戰前提就是備戰」

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日前宣布不登記參選2024立委,將全心投入「後盾計畫」。吳怡農接受《今周刊》專訪表示,中國花費不少力氣、資源以武力威脅台灣,台灣社會要做更好準備不是為了接戰、上戰場,是要嚇阻戰爭,「反戰、避戰的前提就是備戰」,唯有建立自身國防能力,才有可能落實中立與反戰。至於未來是否不排除重返政治領域,吳怡農笑說他這次的聲明不是「退休聲明」,是要說明他接下來這段時間要為台灣國安做更多貢獻,其中「後盾計畫」就是有實質影響的事。他強調,在國防改革上只要有機會與行政、立法部門合作,他絕對會全力以赴。對於日前有多名學者發動反戰聲明連署,稱俄羅斯雖是俄烏戰爭主要發起戰爭之犯罪者,但挑釁主犯是美國,從犯是英國,設圈套的人比動手殺人更糟糕。吳怡農直言,所有討論與辯論都應基於事實且符合邏輯,「期待這些學者能多看新聞、多讀歷史」。

日期:2023-03-21

產業時事

賴清德兒子有美國籍?用武力解決兩岸問題?民進黨組專案小組反制認知作戰:不排除是境外勢力

近期針對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身家背景的謠言頻傳,民進黨周三(3/15)指出為因應2024大選,已跨部門組成「認知作戰防範專案小組」,將以圖卡、短影音、新聞稿等多元途徑與方式,盼第一時間澄清、破除來源不明的造謠抹黑及不實謠言。民進黨新聞部主任張志豪指出,針對近期層出不窮的惡意謠言攻擊賴清德,由此可知認知作戰的惡劣。他強調,非常多訊息明顯不符合「常識」,而且涉及人身攻擊,心存政治攻擊目的且刻意散佈謠言,為此民進黨將蒐集相關證據,必要時不排除提告,以法律行動遏止敗壞選風。

日期:2023-03-15

產業時事

有健全國會才有健全民主!游錫堃提開放4方向:立委怕公督盟「我也怕」,但會讓國會更好

今周刊編按: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美國國際民主協會及西敏寺民主基金會 (共同舉辦的「2023國會開放與監督論壇」(Parliamentary Openness and Monitoring Forum),週三(3/15)於新板希爾頓飯店圓滿結束。公督盟作為發起團體,論壇閉幕儀式邀請了來自全球共11個國會監督團體一同簽署行動宣言,象徵連結台灣與理念相近之民主夥伴更進一步的國際合作。美國國際民主協會民主治理計畫總監Kristen Sample在閉幕儀式時提到,這兩天的討論有許多與談人提到威權擴張、民粹主義、錯假訊息,及公民對體制的信任下降等等的情況,但民主是一場馬拉松而非短跑,必須不斷的實踐。Kristen也提到,許多國會的資訊開放程度有所提升,部分與談人也提到建立國會議員與國會監督團體間的合作、組成不同類型的聯盟和夥伴,甚至跨國的聯盟關係,對於開放國會及監督國會也相當重要。論壇中許多人分享了寶貴的經驗,包含如何營造更多元共融的國會、如何讓國會對公民更開放、真正成為人民的國會,許多國際講者提到了不同的科技或是資訊平台,Kristen說許多充滿創意的做法,相信可以讓不同國家的團體能夠合作、促進正向的改變。世界民主國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挑戰,但他特別指出國會議員與監督團體之間的良性互動是國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創會理事長顧忠華表示,國會是民主制度運作的核心,也是政治和社會進步的動力,透過國會與公民社會的合作,民主制度才能帶給人民幸福,公督盟從2007年成立後推動立法院透明化及問責有了相當具體的成果。顧忠華認為,選舉是促進進步的關鍵時刻,例如要求候選人簽署改革承諾書,以讓公民社會可以持續監督政治人物,他將這一方法分享給全球各地的監督夥伴。最後由公督盟理事長曾建元,以及亞州自由選舉網絡(ANFREL)計畫專員Lee Chun Lun、印尼議會中心 (Indonesian Parliamentary Center)總監 Ahmad Hanafi、科索沃民主研究所計畫經理Violeta Haxholi、科索沃 Democracy Plus資深政策分析師Albana Rexha、阿根廷 Directorio Legislativo 全球執行長 Maria Baron、及馬來西亞 Sinar Project共同創辦人 Khairil Yusof共同在現場簽署行動宣言。另外日本團體萬年野黨、巴基斯坦的自由公平選舉人民行動(PAFFREL)、斯里蘭卡的自由公平選舉網絡(TEDA-FAFEN)、及非洲議會網絡(Parliamentary Network Africa)也線上簽署完成,合計11個團體響應。

日期:2023-03-15

產業時事

動員未役學子參戰、管制新聞人員?比《中介法》更受爭議的《全動法》挨轟擴權,國防部、總統府回應了

國防部日前公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正草案,不僅更名將「準備」2字拿掉,新增未來因應戰爭,將針對媒體進行管制並對「新聞從業人員實施必要管制」、對16歲以上學生造冊動員服勤等內容,引起外界關注。國民黨便砲轟此舉根本是綠營先前強推《數位仲介法》被輿論撻伐後,又再以《全動法》借屍還魂;對此,國防部強調,《全動法》僅適用於實施動員時期,絕不會影響或損及人民平時自由與權益,盼各界於事實理性溝通討論,勿任意渲染扭曲、混淆視聽。行政院代理發言人羅秉成也駁斥相關指控,並強調相關修法僅適用於「實施動員時期」,絕不會影響或損及人民平時的自由與權益,且此項修法與「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無關,目前國防部也還在向各界徵詢意見,尚未定案。統府發言人林聿禪也強調「全動法」修法無時間表、仍在預告階段,且只適用在「戰時」,上述質疑皆非事實。

日期:20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