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7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投資理財

節稅趁年底!今年贈與額度到12/31…想買房送錢給子女,這樣做最多可給近千萬

年底將至,國稅局表示,自2022年1月1日起,每人每年贈與稅免稅額調高為新臺幣244萬元,明年又重新起算免稅額,建議納稅義務人可善用每人每年免稅額,由父母各自贈與給子女,跨年合計父母雙方最高可贈與子女976萬元,為節稅好方法。

日期:2023-11-30

保險稅制

送女兒1200萬房子,媽媽為何多繳21萬?土地增值稅+契稅,1細節易忽略...贈與稅怎麼繳最划算

時序進入年終,善用年度免稅額辦理贈與財產的旺季又要來臨,台北國稅局提醒,不動產贈與移轉所繳納之契稅,或是土地增值稅可以從贈與總額中扣除,不過要注意1個細節,贈與不動產所應繳納之「土地增值稅及契稅」由誰繳,贈與稅的計算大不相同。

日期:2023-11-22

保險稅制

妻子多1動作,丈夫遺產稅竟省300萬!地政士:利用「夫妻剩餘財產分配」替遺產節稅有2個前提

張三與陳芳芳在民國50年7月1日結婚,有張大明及張大昌二個兒子,在婚姻關係存續中,不論是不動產或是股票、現金等財產,大部分都是用張三的名義取得,但張三不幸在民國112年3月1日因病過世,配偶陳芳芳如何利用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節省遺產稅?

日期:2023-10-05

保險稅制

兒子付不起150萬遺產稅,能先賣父親遺產土地再拿錢繳稅嗎?會計師傳授繼承人沒現金繳稅2做法

遺產及贈與稅是臺灣稅目中,唯一可以用現金以外之財產(實物)繳納的稅捐,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遺產稅,就是利用該特性來繳納。國稅局認定王永慶的遺產稅是119 億元,王家以實物抵繳22 億元,提出的抵繳標的包括股票、債權及365 筆土地。除了22 億元的實物抵繳之外,剩下的97 億元以現金繳納。

日期:2023-09-26

保險稅制

已婚無子女,老公過世,遺產竟要分小叔?頂客夫妻如何規劃財產繼承,資深代書曝1招「不用多繳稅」

台灣的人口已經連續3年負成長,很多已婚者不生小孩,即使「0到6歲國家養」,喊的震天價響,到頭來還是「生不如死」,年輕人依然故我不願意生小孩。

日期:2023-09-18

保險稅制

老公走後辦繼承要繳400多萬遺產稅,我只是個家庭主婦哪拿得出那麼多錢?地政士提出4解法

張三生前是個規矩的上班族,每月所得不多,但由於省吃儉用,在其死亡後,仍留下不少銀行存款、二筆建地及一筆公共設施保留地,配偶陳芳芳及二個兒子張大明、張大昌申報遺產稅後,要繳納400多萬元的遺產稅額,陳芳芳是一位家庭主婦,二個兒子又剛就業,一時拿不出這麼多錢繳納遺產稅,不知該怎麼辦?

日期:2023-09-07

保險稅制

變更「要保人」要報稅!保單400萬被補稅18萬...從自己改為子女,哪些眉角要注意?違規小心開罰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理財商品推陳出新,保險更是相當熱門的投資選擇,依《保險法》規定,人壽、年金保險契約的保險利益為要保人所有。當民眾要將保單要保人無償變更為他人時,意味要保人將保單在上的財產權益,無償移轉給他人,屬於贈與行為的一種,原要保人應依規定申報贈與稅。

日期:2023-08-30

保險稅制

6千萬遺產的遺產稅竟省290萬!律師聊「配偶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節稅:忽略1事小心被補稅

我國民法有規定所謂「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49民法第1030-1 條),這個請求權讓夫妻任何一方,在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例如一方死亡、離婚),夫或妻現存之婚後財產,於扣除婚後債務後如有剩餘,則財產少的一方就可以向財產多的一方請求雙方財產差額的一半。

日期:2023-08-24

投資理財

外婆名下1800萬公寓想賣,親戚建議「過戶+幫忙繳房貸」,36K男心動又怕…謹慎考慮「這6點」

房價居高不下,年輕人來說想要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可以說是相當不容易;不僅好屋難求、更要背負沉重房貸壓力,如果有長輩幫忙負擔肯定會減輕許多。一名年僅22歲的民眾(以下簡稱為A君)表示,外婆名下有間市價1800萬的公寓想要賣掉,但其他親戚卻希望能過戶給A君,並讓他每月只要負擔2.5萬房貸就好(房貸總共4.1萬,其餘家人會幫忙出);對此A君感到有些猶豫,真的有這麼好康嗎?

日期:2023-08-22

保險稅制

爸爸留下10億遺產,但分產沒共識,有部分繼承人不肯先繳遺產稅怎麼辦?地政士傳授1招解方

張三生前是個成功的企業家,擁有龐大的資產,不久前過世,留下10億元的財產,由於配偶陳芳芳、長子張大明、次子張大昌、長女張曉梅及次女張玉林等五名繼承人對遺產的分配一直無法達成協議,長子張大明主動向稽徵機關申報遺產稅並領取遺產稅繳款書,但張大明個人負擔不起這麼龐大的遺產稅額,其他繼承人因對遺產分配談不攏,所以對分擔繳納遺產稅的意願也不高,張大明眼看繳納期限一天天逼近,不知該怎麼辦?

日期: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