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是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之一,人人都有穩定、安全的住所,是文明社會的責任,而社會住宅被視為連結理想居住環境與實現居住正義的橋樑。聯勝房屋總經理林政緯強調:「先安居才能樂業,社會住宅在政府支持推動下,讓更多無殼蝸牛族有尊嚴地生活。」公司深耕租賃市場16年,3年前切入社會住宅包租包管、代租代管服務,協助弱勢族群解決居住困難問題,創造房東穩定收租、房客長住久安,在雙北市創下社宅包租率達9成的傲人成績,成為房東與租客最貼心的信賴夥伴。
日期:2024-12-26
2024年12月25日,全台灣有12名縣市長執政滿6周年,《今周刊》在年底推出系列專訪報導,希望了解這些縣市長在最後2年任期中,規劃達成的城市治理目標和政策行動。報導中,《今周刊》也邀請12個縣市議會的朝野黨團幹部,提出對縣市政府未來2年的施政建議,期盼促成良性的府會交流。
日期:2024-12-24
政府運用人工智慧查緝漏稅,今年收到補稅金額超過40億元。而在財政部帶頭之下,非自住房屋租賃所得查核的「AI選案模型」已建置完成由高雄首發,逐一過濾清查漏報租賃所得的包租公,調查的熱點包括捷運站周邊、學生熱門租房區域等等。
日期:2024-12-09
十一月的周末午後,《今周刊》舉辦「TEEN TAIWAN 青春世代白皮書」總統與青年論壇,邀請總統賴清德與全台二五八名高中生面對面,聆聽年輕人對國家的願景和青春主張。會中,賴清德暢談青年政策,面對辛辣提問見招拆招,會後更與學生大玩自拍。一場兩小時的跨世代對談激盪出什麼火花?總統展現了哪些不一樣的新面貌?
日期:2024-11-20
「下一個世代是推動台灣前進的重要力量,投資年輕人的未來,就是投資台灣的未來。」相當重視年輕人、積極給予政策支持的總統賴清德,上任半年來首度在11月16日(六)下午兩點,和來自全國數百位高中生面對面交流,聽取提案之外也不設限地接受現場提問。兩三年後,高中生將成為持有投票權的公民,他們對於「美好國家」有什麼期待和想像?會如何向總統提出他們看到的社會問題,以及做出完整提案? 由《今周刊》主辦的「TEEN TAIWAN 青春世代白皮書 總統與青年論壇」,邀請高中生當面向賴總統分享他們心中嚮往的台灣,以及關於夢想、關於成長與學習路上想說的話,這難得與總統近距離交流的一刻,是高中生走出課堂,將年輕人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轉化成具體行動的第一步。活動線上直播中,歡迎民眾一同關心跨世代對談會激盪出什麼意想不到的火花。
日期:2024-11-15
房價高漲和租屋市場混亂,令不少台灣民眾高喊「居住正義」,其中社會住宅被視為解決居住問題方式之一。為何台灣的社會住宅發展牛步化?Our都市改革組織政策研究員洛書認為,台灣社會住宅興辦過程有不少瑕疵,但從國外成功案例借鏡,社會住宅政策依然有機會打出好牌。
日期:2024-11-14
國民黨立委牛煦庭周三(11/13)質詢時,談及新青安政策推出後是否導致房價上漲、排擠銀行貸款額度等副作用,並點出明年度住宅基金在新青安政策利息補貼部分,編列經費已成長至45.96億元,未來是否會繼續膨脹。內政部長劉世芳也指出,新青安政策財源來住宅基金,該政策並非內政部主責,內政部尊重財政部、央行等主責單位的看法。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回應,該政策原訂就是執行至2026年7月底截止,後續就他們就不會再繼續補貼。
日期:2024-11-13
根據全球房地產指南(Global Property Guide)統計56個國家及地區,截至2024年9月止,台灣近10年的房價漲幅僅位於第32名,不及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更是看不到第一名霸主土耳其的車尾燈(漲幅1773%)
日期:2024-10-25
總統賴清德週四(10/10)首度發表國慶演說,日前他的「祖國說」引發討論,他以「團結台灣 共圓夢想」為題表示,「中華民國已經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民主自由,在這塊土地上,成長茁壯,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更要向全世界開枝散葉,迎向未來。」賴也公開向中國喊話,長期以來,世界各國支持中國、投資中國,以及協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國力的提升,無非就是期待中國一起為世界帶來貢獻,對內重視民生、對外維護和平。賴清德進一步表示,當前國際緊張情勢不斷升高,每日皆有無數的無辜人民死傷於戰火中,我們希望中國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能夠發揮影響力,和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結束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也和台灣一起承擔國際責任,對區域和全球的和平、安全與繁榮,做出貢獻!週四的國慶活動「眾星雲集」,朝野主要政治人物幾乎都與會,包括立法院長韓國瑜、前總統蔡英文、陳水扁等人皆會同台亮相,兩人也簡單寒暄互動,就連因涉貪遭羈押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雖無法出席,現場也保留了他的座位;至於前總統馬英九本來答應出席,但一早以不滿賴清德「新兩國論」為由拒絕出席。
日期:2024-10-10
央行宣布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瞄準投機客與囤房行為,對照近年房價指數上升軌跡,央行若能加快出手節奏,或許不會讓台灣進入楊金龍口中的「特殊時期」。
日期: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