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信義房屋企業研究室最新數據揭露:全台預售揭露量僅3,338件,年減78%,創下疫情以來最冷清的「329檔期」。尤其六都重災區包括台中、台南、高雄,揭露量年跌幅都超過8成,新竹縣更慘,年跌88%,市場直接蒸發。房產達人廖家成在臉書粉絲頁分享,現在買房像打殭屍,攻不破價、守不住心。「建商不開案、買方不出價,房市變成價格撐場、人氣退場」...全台預售市場冷到發抖。
日期:2025-06-16
你知道「勞退自提」這件事,做錯可能讓你退休少賺近700萬元嗎?華爾街操盤手、財經達人闕又上日前在《金臨天下》節目上直言:「年薪沒266萬,勞退自提根本不划算!」他用實際案例算給你看,小資族只要搞懂這2招,不但可以省稅,還能存到千萬退休金。
日期:2025-06-12
「房屋稅2.0」還沒登記戶籍,又想省4倍稅金的民眾,現在只剩倒數4天!房屋稅2.0在今年5月首次開徵,由於今年是新制上路第一年,因此放寬此期間到本期房屋稅繳納期限的6/2,只要民眾在期限內完成設籍,並向房屋所在地方稅徵機關申報,本期房屋稅仍可適用自住房屋稅率。房屋稅2.0除了調降全國僅一戶自住房屋稅率至1%,也針對非自住房屋納入差別稅率,持有越多戶恐怕得面臨更高稅率。永慶房屋提醒,房屋稅2.0有三項新規定要特別注意,包含修法後改為「按年」徵稅、新增「戶籍登記」為自住房屋要件,以及由「全國歸戶」計算自住房屋數,新制該如何節稅,專家也有建議。
日期:2025-05-27
買股票竟然能節稅?存股族節稅關鍵策略!有一位單身安親班女老師,年薪70萬,靠存股投資領股利加薪20萬,到了報稅季,繳的稅竟然比年薪90萬的主管還要少?這是怎麼一回事?
日期:2025-05-19
不論你年收70萬、100萬還是百萬以上,你都可能遇過這個問題:「為什麼明明有些人收入比你高,卻反而繳更少稅?」節稅的方法有很多種:開公司、撫養親屬、夫妻報稅,這些招數不是每個人都能用得上!我和九椅(@jooyiii_._)最近就在討論這件事,趁著這陣子要開始申報所得稅時,跟你分享如何透過 ETF 節稅,最高能省下8萬元!那不用繳稅的人有好處嗎?有!如果你善用這個技巧,還能退稅,拿到稅金哦!
日期:2025-05-04
為了確保家人無負擔,避免巨額遺產稅,就要學習如何規劃遺產,聰明節稅。了解遺產稅級距與免稅策略,讓辛苦成果實現最大價值,趕快看下去!
日期:2024-09-02
贈與稅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避免納稅義務人透過生前贈與行為來規避遺產稅,是遺產稅的輔助稅。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他人,而對方也接受時,就必須申報贈與稅。贈與人在同一年內各次贈與他人的財產總額在免稅額244萬元以下時,可以免辦申報,但因為辦理產權移轉登記需要贈與稅免稅證明書時,仍然應該辦理申報。
日期:2023-09-28
許多財富傳承的不當作法,都肇因於未即早規劃,直到晚年重病,才大筆大額的積極移轉財產,以致誤觸國稅局的實質課稅原則。有些人則是不了解國稅局的查核技術,自以為操作手法隱蔽,最終導致補稅加罰。接下來介紹幾則常見的不當稅務規劃。
日期:2023-09-20
《民法》曾在98年6月修訂,對我國繼承制度有重大影響。舊制下的繼承制度,以「概括繼承」為原則,「限定繼承」、「拋棄繼承」為例外。過去採「概括繼承」者,可能出現父債子還的情形。在98年修法後,現制下的繼承制度改採「限定繼承」(概括繼承,限定責任)為原則,「拋棄繼承」為例外。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的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及連帶責任。舊制:「概括繼承」為原則,「限定繼承」、「拋棄繼承」為例外現制:「限定繼承」為原則,「拋棄繼承」為例外
日期:2023-07-27
不動產涉及的稅目繁多,包括契稅、印花稅、房屋稅、地價稅、房地合一稅、財產交易所得稅、土地增值稅。移轉不動產,可能另外涉及贈與稅及遺產稅。不動產的金額高,使民眾具有高度的節稅誘因。但涉及的稅法複雜,也常使不熟稔稅法規定的民眾顧此失彼,節了某個稅,另一個稅卻加倍奉還。此外,不熟悉相關法令和稽徵機關實務見解,誤觸「實質課稅原則」時有所聞。接下來分享幾個常見的不當規劃,務必引以為戒。
日期: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