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中學生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中學生共有238項結果
政治社會

「念人文社會的孩子,就該被丟垃圾桶?」陽交大併竹女惹議⋯他批「理工男」過程粗魯,反對原因曝

新竹女中研擬改隸為陽明交通大學附設新竹女中,陽明交大宣布成立21人工作小組,合作意向內容也曝光,引爆熱議及撻伐;竹女校友發起連署反對改隸,「拒當陽交附女」,週六首日就破2千人連署支持。女兒也是新竹女中校友的銘傳大學專任副教授兼廣播電視學系主任杜聖聰質疑,改隸案重理工輕人文,「竹女念人文社會的孩子,在你們的眼裡就應該被丟入垃圾桶嗎?」直言「理工男大學」思考是去脈絡化的切割。

日期:2023-07-29

科技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業界人才斷層是現在進行式!台灣被全球追著做晶片 但人才危機正在成形

台灣當前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可謂呼風喚雨,但到了十年後,還能高枕無憂,繼續稱霸世界嗎?這可能是大問號,因為國內半導體人才已出現斷層危機。台灣正面臨理工人才的數量、素質及就職意願等多重問題,除了大學理工科系畢業生人數逐年下降,大學生素質也令業界憂慮。隨著108課綱培養出的第一屆學生進入大學一年級,有大學發現大一學生數理能力明顯弱化;還有碩士生跟不上進度,迫使教授出手拉同學一把,加強相關基礎課程,甚至得找暑假開課。其次,半導體業遍地工作機會,但有相關科系同學寧願攻讀太空等其他領域,原因從不想顧機台,到政府政策扶持太空產業等不一而足。若台灣半導體業想維持現有榮光,該如何因應人才斷層危機?

日期:2023-07-12

科技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前科技部長陳良基:企業面對科技競爭出現嚴重困境 ,「教育部應聽聽企業聲音,而不只教育學者的聲音」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自3月底出刊至今,已獲得一些業界人士迴響,從前科技部長陳良基,至文中受訪的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都有。除了相關教授在教育現場看到的問題,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也是長期關心這個問題的業界大老,因為如同台積電身為IC製造龍頭,容易見到在代工生產方面的人才問題,聯發科身為IC設計龍頭,也看到了在設計端的的本土人才危機。

日期:2023-06-30

政治社會

11.3萬公私立高中職學生,學費全免!不只補助私大2.5萬,陳建仁再提3配套:目的只有1個

繼副總統賴清德先宣布預計明年2月起,將補貼私立大專院校學費至少2.5萬元以上後,行政院長陳建仁周三(6/21)進一步加碼,表示將有3大配套措施,包括公私立大專弱勢的補助方案再擴大、公私立高中職學費全面免費、學貸延長等。教育部表示,為減輕學生家庭經濟負擔,並兼顧受教育權益均等,正研議公私立高中職全面免學費方案,以外加預算方式來規畫,預估受益人數約11.3萬人,相關細節定案後儘速對外公布。學者辛炳隆表示,政府以政策減輕學費負擔,當然對年輕人將來能否選擇理想職業有幫助,但如今台灣各個產業薪資水平落差愈來愈大,應輔以職涯輔導,讓學子更了解未來產業發展趨勢,避免因資訊不充分產生學用落差。

日期:2023-06-21

教育

她學測滿級分棄台大醫科選北醫牙醫,原因曝光…台大醫學系首列3備取、這2系「網內互打」缺額多

今周刊編按:大學申請入學週三(6月14日)放榜,台灣大學統計今年缺額共計178個,和去年雷同,以工管系企管組和材料系最多,校方分析是因為科系競爭「網內互打」所致。此外,台大醫學系去年出現2個缺額,其中1人是台大醫學系在學生因為無聊,想體驗「面試快感」而重考,竟通過面試列為正取,引起社會譁然。台大註冊組組長李宏森表示,為避免重演缺額狀況,今年醫學系首度設置3個備取,有2名備取生上榜。李宏森解釋,原先兩名正取生,其中一人棄台大醫科選擇北醫牙科,另一人則是透過繁星推薦管道錄取陽明交大醫學系,依照規定繁星上榜一定要選繁星,因此放棄台大醫科。李宏森指出,台大尊重學生的選擇,但也好奇這名學生為何不讀台大牙醫系?進一步查詢,發現台大牙醫沒有這名學生的報名資料,推測一開始就是選擇報名台大醫、北醫牙醫,沒有報台大牙醫。

日期:2023-06-14

政治社會

34年前六四部隊碾壓學生,14億人全體失憶⋯「天安門那些人是被壞人利用」中共當年如何肅清?

1989年6月4日,中共出動軍隊和戰車,血腥鎮壓北京「天安門廣場」和平抗議活動的群眾和學生,1名男子以肉身阻擋眼前的坦克車,畫面震撼世人,今天是六四34周年,各界紛紛表達悼念之意。總統蔡英文在臉書發文分享,中國日前「貴州地鐵大合唱事件」,她表示,「我們期盼,有一天,中國的年輕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歌唱,在創作抒發的時候,只有熱情,沒有憂心。」陸委會也於六四前夕發表聲明,呼籲北京當局,應從「六四事件」省思動用武力將導致不可承受的嚴重後果,尊重台灣人民對於主權與尊嚴的堅持。美國國務院也發表聲明,強調受害者的英勇不會被忘記,如今仍持續激勵世界各地對人權的追求。

日期:2023-06-04

教育

成大「這系」大一唸完人跑光!轉系率達5成…台大1成5認選錯休學,「人生不是贏在18歲就好」

進入大學該選什麼科系,攸關著畢業出路,是不少升學考生的難題;而進入學期尾聲,有不少大學生也會重新思索未來志向,迎來一波「轉系潮」。各大專校院近期陸續公告111學年科系轉入、轉出統計,臉書粉專「圖地」搜集今年成功大學大一學生轉系數據,發現其中一個系所,轉出率竟高達50%。此外,「資訊系」成為成大轉系生心中熱門科系,有多達50人想轉入;其他像是材料、工程科學、電機、光電、經濟、化學等科系,也有不少學生申請轉入。究竟該「選校不選系」,還是「選系不選校」?據求職網統計,選後者未來求職「後悔比例」較低,均薪更高出21%。

日期:2023-06-02

政治社會

畢冊封面印上「五星旗」?海大附中緊急致歉 校方說明審查經過:全部回收重印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附屬基隆海事高級中等學校(海大附中)傳出畢業紀念冊封面中,水手後方船上竟印有中國的五星旗。校方5/27出面致歉,表示已將畢冊全部回收重印,也說明當時封面審核經過。

日期:2023-05-28

科技

「2個金字塔合起來才發展出台積電」!張忠謀給大學生忠告:你們不準備謀生本領、這世界不歡迎你

台北榮總周二舉辦「院內大師講堂」,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以「談創新、成長、管理、永續」進行專題演講,分享台積電技術領先與成功的經驗,提及對於如何培養對未來有遠見的人?他說「知識金字塔」,最底下的一層是資料(information),再往上一層,是知識 (knowledge),則需要將資料「內部化」,就是要用腦子,這是大學生涯應該養成的能力與習慣。

日期:2023-05-19

教育

不是特等獎產區米都會漲,關鍵竟是複製!他推升「池上米」攀台灣最貴,連蔣勳林懷民都把農民當老師

遇到無法阻擋的困難,你會怎麼做?2002年台灣即將加入WTO,農業是海嘯第一排。台東池上建興碾米廠第三代經營者梁正賢明瞭,農民生計將面臨的威脅和挑戰。幸好,早在1994年他已著手轉型,在自家3公頃水稻田試行有機,讓池上成為台灣最早推動有機米的鄉鎮,也是第一個取得產地認標章的地區。20多年來池上米不但創下台灣最高米價,他更實現想讓農民「走路有風」的心願。

日期: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