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京都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京都共有674項結果
美食旅遊

追逐粉紅浪漫 高端旅遊正夯:擁抱日本 初戀般賞櫻秘境大公開

每年春櫻、紅葉、白雪,都是日本人最關注的勝景,春遊賞櫻,可坐在櫻花樹下看櫻花紛飛,細細品嘗花見團子的甜蜜滋味;或沈浸在風呂之中,欣賞粉紅櫻花樹景,猶如First Love般美好。

日期:2023-02-20

教育

父親會家暴、母親離婚只帶走弟弟...一個被記滿3大過的少年:如果可以好好唸書,我也不想惹事呀

推薦文撰寫人: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著有《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

日期:2023-02-02

健康

動員60醫護、開16場會議、手術台模擬演練 台灣首例活體肺葉移植 徐紹勛18年荊棘路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徐紹勛團隊,去年10月完成台灣首例活體肺葉移植,成功挽救小生命。而台灣更是繼日本後,第2個成功完成活體肺葉移植的亞洲國家。

日期:2023-02-01

政治社會

爸媽我快吸不到氣,感覺要死掉...父母各捐左右肺葉救活11歲愛女!全台首例台大活體移植成功

11歲廖小妹去年6月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引發敗血症、呼吸衰竭,造成肺部纖維化,依賴葉克膜維生長達4個月,急需肺葉移植。台大醫院於去年10月27日替廖小妹完成全台首例、罕見高難度的「活體肺葉移植手術」。

日期:2023-01-13

全球股市

「台灣內需市場小充滿挑戰」…為何矽谷創投大咖仍看好?只要他點頭投資,估值最高看漲3成

飛馬科技風險投資公司,近年來竄起成為矽谷創投圈的前3大創投。創辦人安尼士把眼光延伸到亞洲,正在積極爭取與台灣中大型企業合作的機會。根據《財訊》報導,成立11年的飛馬科技風險投資公司(Pegasus Tech Ventures),管理高達20億美元資產,是美國矽谷前3大創投,包括SpaceX、Airbnb、推特、Doordash、23andMe、Coinbase、Robinhood等逾230項新創,背後都有飛馬創辦人安尼士.吾札曼(Anis Uzzaman)的身影。安尼士對台灣並不陌生,早在疫情發生前,他幾乎是每年都來,對台灣產業十分了解,這次應台灣工研新創協會(TINVA)理事長高繼祖邀請來台,就是希望能推動企業風險投資(CVC)的新概念在台灣發展,為新創找到出路。

日期:2023-01-02

國際總經

台日合作再添一樁!陽明交大、京都大學結盟 以台灣先進半導體技術協助幹細胞量產

台日結盟不只在半導體晶圓代工,還將把台灣獨強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延伸到生技領域。日前我主持的《陽明交大幫幫忙》節目,邀請到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前陽明校長郭旭崧、前交大校長張懋中三位重量級來賓,分享陽明交大與京都大學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合作研發自動化的幹細胞製備技術。

日期:2022-12-26

生活消費

他用半導體製程做50元可頌、他則捨600萬年薪去格鬥,太太氣到離婚!年度最夯人物專訪必看

以科技人精神、花2年時間才催生出一顆美味可頌;他買一套2000萬元德國設備,精準掌握天氣變化讓養雞更科學…,為何日本NHK特地來台,採訪台大物理系?他是數學及IT背景,沒念過一天金融或財務,如何能在全球金融重鎮華爾街行走超過32年?一篇篇精彩專訪,今周刊精選10篇2022年人氣最高文章,來看他們的故事。

日期:2022-12-19

政治社會

「早在去年就不太順暢⋯」中國封殺台啤,台酒證實:12月訂單全喊卡!影響多大、損失金額曝光

繼水產品之後,中國以註冊訊息不完整為由,再禁台灣具指標性的飲料,包括台灣啤酒、金門高粱、金車噶瑪蘭威士忌、黑松沙士等,對此,台酒今(10)日證實此事,急發聲明指出,台灣啤酒12月要出口到中國訂單,遭全數暫停出口,甚至連蒸餾酒、釀造酒註冊編號都被取消,台酒無奈表示,被對岸禁酒「已不是第一次」。

日期:2022-12-10

政治社會

中國再禁台啤、金門高粱、黑松沙士,品項逾上百項!台商揭背後原因恐是「它」:聽說下周更多⋯

大陸海關總署以註冊訊息不完整為由,近日再暫停我一批水產品進口,最新情況是,12月9日又新增一批被禁的台灣產品,還是有指標意義的台灣啤酒、金門高粱、金車噶瑪蘭威士忌、黑松沙士等 。據台商初步分析,一部分原因可能與註冊資料出現「中華民國」,而非「中國台灣」有關,「但情況太混亂,誰也說不清楚,聽說下周被暫停進口的還會更多」。

日期:2022-12-10

健康

「原本我以為跑步的人都是笨蛋」10歲後放棄運動直到44歲慘遭身體報復...一個文組大叔的中年反省

原本我以為跑步的人都是笨蛋。我是真的這麼想的,當然這完全就是偏見。比賽就算了,又不是運動選手,普通人跑那麼長的距離有何樂趣可言?那種把馬拉松和人生畫上等號的論調令我嗤之以鼻,無論是跑步時穿的運動服或跑者臉上的神情,那種「認真感」也是看了就煩。我最後一次從事像樣的運動,大概可回溯到小學4年級加入少年棒球隊打的棒球。10歲之後,我就放棄所有運動了,過著極度文組的生活。出社會之後,工作時會用動到的肢體只有手肘到指尖這一段。儘管是名體虛男子,幸好年輕能彌補一切,即使一邊嘆氣說「本大爺就是體質虛弱」,偶爾熬夜工作還是辦得到的。然而,這樣的生活型態終究迎來了極限。

日期: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