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離世,享年56歲,而現年75歲的台灣首富、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也曾在2005年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透過積極治療及注重養生,林百里這19年來未見癌細胞復發,顯見抗癌相當成功,他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原文刊載於2024/8/23,更新時間為2024/10/9)
日期:2024-10-09
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離世,享年56歲,人生的最後時刻因為欠債超過千萬,病榻前無意識喊要開直播帶貨賺錢,而妹妹在哥哥走後也發文,希望被汪建民欠錢的「朋友們」不要來找家人:「哥哥下輩子再還大家」。現在更傳出汪家人,連喪葬費都付不出來,目前已由社會局介入幫忙,家屬希望低調送他一路好走。
日期:2024-10-09
編按:藝人汪建民去年11月確診肺腺癌第4期,抗癌一年仍不敵病魔辭世,享年56歲。由於汪建民不菸不酒,仍得到肺癌,胸腔科醫師杜承哲表示,肺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與一般肺部疾病混淆,建議可以定期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早期發現,存活率可以相差10倍以上。肺癌已居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一名,除了定期篩檢外,醫師也分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注意及保養,避免肺癌找上身。
日期:2024-10-08
資深藝人汪建民罹患肺腺癌第4期,週一(10/7)離世,享年56歲。他的妹妹在臉書發文說,建民哥於10/7晚間離開了我們,很謝謝最後這段時間幫忙的朋友們,包含所有細心照顧的醫療人員、社工朋友。 謝謝一直以來支持建民哥的朋友們!也對所有被建民哥虧欠的朋友們,致上最深最深的歉意,這輩子虧欠的讓他下輩子還給各位,也懇求各位高抬貴手,給家人們一個空間,隨著建民哥的離世,一切煙消雲散!最後謝謝在建民哥最後這段時間陪伴他的女朋友Joan,謝謝妳在他身邊的不離不棄,也讓妳承擔了很多事情,再次感謝。最後祝福大家平安健康。汪建民在7月傳出癌細胞擴散至頸椎、脊椎,就連腦部也檢查出2顆腫瘤。汪建民受訪時透露,自己日常不菸不酒,去年10月背後劇痛,就醫後確診肺腺癌。當時他說,到目前為止,他接受9次化療、超過60次電療,最辛苦時頭髮全部掉光、吃東西也失去味覺。
日期:2024-10-08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周刊舉辦2024年第八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精神科權威、暢銷書作家和田秀樹(Hideki Wada),分享「為自己打造隨心所欲的幸齡人生」。不同於大部分醫生叮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和田秀樹認為,補充足夠營養,做想做的事就可以了,「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才是長者最重要的心態!」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會超過20%,政府、社會、企業到家庭準備了多少?梁永煌說,今周刊每年舉辦的活動中,這是最有急迫感的,論壇邀請日本老年醫學的權威、在此領域耕耘長達35年的和田秀樹專講,也邀請許多專家從各面向分享如何面對老化。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致詞時指出,總統賴清德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重視長者在各面向的生活,台灣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是挑戰也是機會。他說,政府長照3.0預算從824億再擴大到926億,關懷據點破1萬5千個,未來結合長照輔具和AI技術、「大家醫計畫」等,加強推動長者照顧,迎接超高齡社會,同時創造更多價值。
日期:2024-09-27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之一,維持體內代謝的恆定。當甲狀腺功能異常,分泌過多或過少都會威脅健康;而甲狀腺素的合成需要足夠的「碘」,醫師教你碘該怎麼攝取才安全。
日期:2024-08-21
血管性失智是第二大常見失智的病因,而它與阿茲海默症間有何差別?事實上,它是可以預防的疾病,縱使發病還是有方法控制、預防再發。
日期:2024-07-31
「以前醫生看X光片,左肺200張、右肺200張,看到眼睛都花了。」週四(6/27)在《今周刊》主辦的2024年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上,前立法委員、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主「以AI視野 打造智慧醫療大健康生態圈」為題,展示著AI在醫療領域應用上的百花齊放。他同時提到在今年10月,天成醫療還將在桃園啟用新的醫院,「這是桃園3年來第一次生出新的醫院,血液中流著AI的醫院。」
日期:2024-06-27
衛福部統計處今(6/17)日公布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與肺炎位居主要死因前3位。前年度(2022)首次入榜的新冠肺炎,則隨疫情緩和從第3名降至第6名,死亡人數較2022年減少2,863人,主要是因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死亡人數減少。
日期:2024-06-17
健康檢查就是健康的保證!然而,何時該做檢查?又該做什麼樣的檢查?若有預算考量,國健署的免費成人健檢與四癌篩檢,究竟可不可行?
日期: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