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免疫系統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免疫系統共有359項結果
全台防疫報導

台大醫師李秉穎解析「疫苗猝死」疑慮 5個Q&A讓你秒懂各式「危險跡象」

自本月15日起,全台75歲以上長者,開始接種日本提供台灣的124萬劑AZ疫苗,卻陸續傳出接種後猝死的消息,讓許多民眾深感擔憂,開始猶豫,是否該讓家中長輩接種疫苗。對此,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今(17)日上午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施打疫苗後,若出現不良反應,未必與疫苗有因果關係。

日期:2021-06-17

焦點新聞

莫德納、輝瑞皆屬mRNA疫苗!有「獨特的副作用」? 醫師:最常發生在這兩種人身上

接種AZ疫苗會有血栓的副作用疑慮,那打莫德納疫苗就相對安全許多嗎?對此,醫師邱正宏表示,莫德納和輝瑞都屬於mRNA疫苗,而根據美國研究指出,這種mRNA疫苗也有獨有的副作用,那就是「心肌炎、心包膜炎 」,且發生的年齡層,多半在16歲以上和年輕的成年人身上。

日期:2021-06-15

全台防疫報導

快遠離!專家曝:新冠病毒會隨「二手菸」傳染 擴散距離1.8公尺↑  吸菸者死亡率多50%

全球新冠(COVID-19)疫情持續,病毒傳播快速,任何一點沾染到就容易成為下一個中鏢對象,令人防不勝防!近來又有最新研究顯示,竟然連「二手菸」都成為傳播病毒的媒介,且吸菸者引發重症甚至死亡的比率,比一般人更高出50%。

日期:2021-06-11

理財

搭上「抗疫」題材順風車》從快篩、疫苗到解藥,這6檔生技股最有看頭

全台進入三級警戒,生技防疫股再度成為盤面焦點。在目前疫情政策下,哪些防疫產業將成重點?除了防疫股之外,生技股還有哪些企業的基本面穩健,能「進可攻、退可守」?

日期:2021-05-26

政治社會

除了輕微發燒沒別的症狀,卻差點送命...一個從鬼門關回來的新冠故事,讀完可能會救回你一命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日期:2021-05-24

職場

40年磨一劍 昔日學界魯蛇變疫情救世主

一位多次被大學解雇、降職減薪的女科學家,致力研究mRNA,經過千萬次的不懈實驗,新冠肺炎疫苗終於問世,也讓這場疫情看見了曙光,進而揭開這項成果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日期:2021-05-19

政治社會

50%感染者無症狀!他走過美國疫情地獄學到的事:為什麽普篩沒用、戴雙層口罩不會更有效?

在COVID-19 疫情下,美國的經驗的確值得學習,但學習的方式絕對不是抄來用,因為它更像是「如果完全擺爛什麼都不管的狀況下會怎樣」的指標,也可以反映某些理論上很棒的招式,執行上會碰上什麼問題。

日期:2021-05-17

健康

傳染力更猛!WHO指印度變種病毒「令人擔憂」:免疫系統恐無法有足夠抵抗力

印度武漢肺炎疫情嚴重,印度變種病毒株在境內強力肆虐外,也在多國見其蹤影。世界衛生組織(WHO)10日將去年底最先在印度被辨識出的變種病毒株「B.1.617」由「受關注的毒株」(variant of interest)升級為「令人擔憂的變異株」(variant of concern)。世衛組織警告,資料顯示印度變異毒株的傳染性更強,免疫系統可能無法對該變異株產生足夠抵抗力。

日期:2021-05-11

健康

這些病反覆發作,都是體濕惹的禍!

台灣氣候濕度高,濕氣容易入侵體內,且濕性重濁,還會與寒、熱結合,最為棘手。中醫認為,濕氣長期累積在體內,容易導致倦怠無力、關節痠痛、腹脹腹瀉、皮膚瘙癢發疹等各種病症;另外,還有許多人用盡各種減肥方法依然瘦不下來,也有可能是濕氣惹的禍。

日期:2021-04-15

健康

「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以為扁桃腺發炎卻白血病!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45歲國民黨文傳會前副主委、安定力量副執行長毛嘉慶驚爆罹患血癌,他3/31深夜在臉書上寫下自己得了血癌,正在接受第一階段化療。他寫道:「這個病有個特點,沒人知道怎來的,我是以為扁桃腺發炎從急診得知。首先向我得罪過的每個人道歉,誠心向你們道歉,我錯了,對不起,謝謝你大人有大量。再來,沒真的得罪但看我不爽的,我們握手和解吧,其實,事情都過這麼久,不要不爽了!」毛嘉慶說,自己一定會頑強地活著,要大家不必特別來看他,並開玩笑出院就要來辦趴踢,樂觀面對病情。

日期: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