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兩次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兩次共有3061項結果
職場

Part Time Job

愈來愈多國際企業主動提高待遇,把善待員工當作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當員工對公司有向心力,這種正向意念會體現在企業的經營成績上。

日期:2024-04-30

政治社會

台灣家庭財富平均1638萬,最富和最窮差距66.9倍…隔30年再公佈,為何主計總處說分配相對他國更均勻

時隔30年主計總處再度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結果顯示,2021年時每戶家庭平均財富1638萬元,而前20%家庭平均財富5133萬元,後20%家庭平均財富僅77萬元,差距高達66.9倍。

日期:2024-04-29

國際總經

14億人拿習進平沒辦法…一人法西斯主義造成「天下圍共」!為何他說美中2027年可能終須一戰?

中國近幾年經濟疲軟,並發生歷史性的逆轉,謝金河在《數字台灣》節目中指出,後中國時代已經來臨,現在大家都在探索中國的未來到底會呈現什麼樣的態勢?最近出版《失速中國》一書的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宋國誠表示,中國的經濟動力已經消失,這是受習進平「一人法西斯主義」獨裁領導之下,出現「天下圍共」態勢,有可能中國面臨接近滅亡的地步。文化大學國發所兼任教授陳松興表示,美國企業這幾年陸續出走中國,背後意涵很明確,美中都在作戰狀態中,「2027年有沒有可能(美中戰爭),當然是有這種可能性,至少美國軍方認為這可能性是繼續存在,不能排除。」他呼籲台商要多加留意。

日期:2024-04-29

生活消費

1片平均貴1元,為何口罩價格為何降不回疫情前?業者:3大理由「平價口罩時代回不去了」

醫用平面式口罩五十片裝在新冠疫情前每盒約一百元,一片約二元;在疫情高峰飆到二九九元高價還缺貨,疫後跌至每盒一百五至二百元,一片仍在三元以上。消費者質疑口罩價格為何降不回疫情前?業者說,原物料、工資、電費上漲墊高成本,「平價口罩時代回不去了」。

日期:2024-04-28

國際總經

Fed今年可能根本不降息!多家銀行已不看好 華爾街就它預測「最溫和」:最快7月首降

繼日前美國第一季經濟成長低於預期後,最新個人消費支出 (PCE) 物價指數增速超預期成長,讓市場擔憂可能陷入停滯性通膨。花旗集團周五 (26 日) 下調對聯準會 (Fed) 的降息預期,但仍預估今年將從 7 月開始首次降息,至年底降息 100 個基點,較先前預測 6 月開始降息 125 個基點收窄,是華爾街最溫和的預測者之一。

日期:2024-04-27

國際總經

大家都在等Fed降息,政策轉鴿真是好事?助漲股市、美元走空...為何經濟學家說恐上演戲劇性崩盤?

美國通膨遲仍未止歇,市場仍好奇聯準會(Fed)降息時間點與幅度,甚至認為利率政策轉鴿對資本市場是好事。然避險基金「Universa Investments」創辦人史匹茲納格爾(Mark Spitznagel)卻示警,若聯準會轉為降息,將預示著一場戲劇性的市場崩盤。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認同表示「降息反而是一種警訊」,直言「不要期待降息,降息對資本市場是不好的!」他說,理論上就是景氣好才會升息、景氣差就降息,若真開始降息,代表經濟一定是有事情、景氣可能開始下滑才會如此。張建一也建議「不要看空美元」,他表示從去年至今,如今大家對聯準會降息預期是愈來愈少,股票仍處於高檔還沒崩盤,一旦利率開始降,股市可能就「馬上開始反轉」,但只要降息幅度不要太大,「股票都還有得拉」。

日期:2024-04-25

債券基金

美國降息慢吞吞 長短期公債應變彈性較差 非投資級債抗跌 選中天期搭BB與B級債

美國三月分CPI年增率高於預期,使市場對降息預期遭潑冷水,債券存續期的選擇上,宜採「中天期策略」配置,來保有對後續市場變化的調整彈性。

日期:2024-04-24

保險

全台餐飲業者投保違規藏黑數 中央與地方政府把關失靈 寶林中毒案害命 燒出餐飲保險制度缺漏

寶林食品中毒案釀二死,其「產品責任保險」卻早在去年十月失效,無法理賠受害者。該案讓衛福部正視稽查量能不足的問題,但在執法實務上,究竟該如何落實?

日期:2024-04-24

政治社會

正面效應遭忽視⋯增投資、緩通膨、促減碳 碳費來襲 三真相揭「綠色通膨」迷思

碳費遲未拍板,綠色通膨的焦慮已經瀰漫社會。但學者指出,目前討論存在迷思,僅看到負面效果,其實,在「碳 is money」的時代,碳費也為各部門帶來正面效益,更是緩解通膨、促進淨零正向循環的關鍵。

日期:2024-04-24

國際總經

日本經濟失落十年、歐洲經濟復甦之路漫長,全都是「殭屍企業」造成的?

《時間的代價》為愛德華.錢思樂的最新作品。書中闡述利率的存在,影響了人們配置資產與投資的決策。一旦貨幣過於寬鬆,金融市場就會失去穩定,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房價居高不下、人們手上的錢越來越薄,甚至導致我們一輩子無法退休……第一次有人用「殭屍」來形容企業,是講1980 年代末期苦苦求生的美國儲貸機構。由於伏克爾主政的聯準會實施高利率政策,重創這些名為「互助儲蓄銀行」的在地型儲蓄機構,導致他們的資金成本遠高於未清償貸款的報酬率。

日期: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