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公民團體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公民團體共有117項結果
政治社會

承認敗選!江啟臣宣布辭國民黨主席 「把波折留在過去,支持下一任當選者」

國民黨今天進行國民黨主席選舉,國民黨主席候選人朱立倫大幅領先其他對手,請假參選黨主席的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下午現身,承認自己敗選,同時也宣布辭掉黨主席,並率黨中央幹部總辭。

日期:2021-09-25

焦點新聞

新竹該合併升格成直轄市? 林智堅:「芋仔番薯早就是一家人」

新竹市長林智堅近日提出「大新竹合併升格直轄市」,引發熱議,在野國民黨就此議題攻擊不斷,原先表態支持的新竹縣長楊文科也轉為不支持。林智堅12日於臉書對此事件有感而發,並分享自己直系家族的戶籍謄本,祖先原是閩南和客家兩個不同的族群,但現在「芋仔與番薯早就是一家人,閩客也不再有隔閡」,暗示新竹縣市不應該有隔閡,合併只是早晚的事情。

日期:2021-09-13

循環經濟

迎戰極端氣候,減少碳排放成全球共識,「同島一隊#氣候行動倡議」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台灣近年面臨極端氣候影響越來越顯著,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UN SDGs)、國際氣候發展智庫等團體今舉辦「同島一隊#ClimateTeamTaiwan氣候行動倡議」記者會,呼籲各界即刻採取行動,積極減碳並強化台灣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以減緩災害衝擊,一起逆轉氣候危機。而「同島一隊 #ClimateTeamTaiwan氣候行動倡議」已規劃系列活動、論壇,預計將在下半年陸續登場,邀民眾共襄盛舉。

日期:2021-08-25

國際總經

台塑的難題》歐盟碳關稅即將啟動,台灣排碳第一大戶卻轉型牛步…台灣石化業何時踏出不落後國際的第一步?

市值逾3.5兆元的台塑集團,近年悄悄啟動了轉型,許多過去它看不上眼的生意,現在都變成它突破市場逆風的利器;但,對比國際上的能源與石化大廠,不惜轉移籌碼、縮減售油量,更以百年變革定調全球正在走入的碳中和時代,台塑、以及整個台灣石化業,顯然輕忽這個新經濟背後隱藏的危機。

日期:2021-07-14

政治社會

6000家合法丁建工廠恐一夕間變違法,拆除農地上高汙染工廠還有更好解方?

台灣國土破碎、工農混雜,造成環境與公安危險。除了農地違章工廠,夾處在國土保育區、農業發展區的合法中高汙染工廠也亟待整體規畫。

日期:2021-06-23

政治社會

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通傳會委員林麗雲教授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對於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的寶貴見解。

日期:2021-05-31

政治社會

從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針對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日期:2021-05-31

政治社會

制度遭濫用 高市議員黃捷保衛戰啟示錄 當報復被包裝成民主 《選罷法》須再修法

短短一個月內,國內就舉行了兩次罷免投票,類似戲碼,未來還可能反覆上演。《憲法》明定的罷免制度應該落實,但必須在還權於民的理想與避免無謂仇恨動員間,重新取得平衡。

日期:2021-02-08

政治社會

吳怡農正式參選北市黨部主委 但他能擺脫派系角力嗎?

在20多台攝影機拍攝下,新境界智庫副執行長吳怡農挾著高人氣,於今(7)日上午,浩浩蕩蕩地完成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任委員選舉登記,「每一位黨部主委的工作就是選舉,如何贏得台北市長選舉,要看平時的基礎工作,我也希望是互相鼓勵的選舉。」吳怡農會後意有所指地談起選舉的願景,然而,他有辦法放手一博,真正擺脫派系角力嗎?

日期:2021-01-07

焦點新聞

保留派爭活化契機、拆除派爭環境永續...美麗灣去留戰開打,環團與居民各為哪樁?

引發多場公民聲援的台東美麗灣渡假村爭議,經仲裁後,確定由台東縣政府花六.二九億元買回建物,但拆除與保留意見隨仲裁結果而起,究竟拆除恢復原貌或保留低度利用,有賴透過全面對話,取得共識。

日期: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