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動土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動土共有274項結果
焦點新聞

代工龍頭鴻海砸60億跨足電池芯製造 背後關鍵供應鏈曝光

今(15)日全球代工龍頭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宣佈,要在高雄砸下60億設立電芯研發暨試量產中心,年產能達1GWh、目標在2024年量產,而在當中重要的供應鏈,也開始慢慢浮現。

日期:2022-06-15

台股

高雄不只台積電晶圓廠來了 鴻海還要加碼60億! 為何把動土典禮搬到市府大門?

鴻海(2317)今(15)日在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舉行高雄電芯研發暨試量產中心動土典禮,由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及高雄市長陳其邁共同出席。這個至少60億台幣的投資案,落腳大寮區的和發產業園區,未來將提供電動巴士、乘用車及儲能電芯等應用所需,預計2024年第一季投產,產能可以達到1GWh。劉揚偉表示,鴻海希望把高雄打造為電池一條龍的生產基地,從上游材料、中油電芯及下游電池包都有,未來不僅成為鴻海在國內的電池重鎮,更要配合自行開發的電動車及電動巴士,未來一起開拓海外市場。

日期:2022-06-15

國際總經

台積電美國設廠幕後》2017年川普才上任 台積已接觸亞利桑納州 但「他說」張忠謀2005年就規劃赴美設廠!

台積電海外布局動見觀瞻,特別是耗資120億美元(近3600億台幣),興建中的美國亞利桑納州鳳凰城5奈米晶圓廠。根據當地媒體披露,在2017年川普上任美國總統的那一年,台積電已經派一組人考察當地環境,並且見到亞州州長杜希(Doug Ducey),但不清楚在這之前,華府是否已開始在背後使力,遊說台積電赴美設廠。然而時間往回推12年,早在時空環境完全不同的2005年,時任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已經擘劃赴美設廠,但因為當時華府有特定考量而未成功。

日期:2022-06-14

每週一檔精選個股

【麥克連】20220605精選個股:近期同時兼具汽車產業復甦、電動車、蘋果將發表新品、現金殖利率等題材於一身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6-05

全台防疫報導

「醫生,兒子有沒有話要留給我」確診和媽媽大吵後病歿 她落寞獨坐病房門口:再也沒有和好的機會

Covid-19疫情嚴峻,每天的死亡數仍居高不下。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分享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故事,加護病房外有一名婦人,詢問因染疫過世的兒子有無遺言,原來2人曾為是否就醫大吵一架,蘇一峰感嘆,這就是「疫情死亡數字背後的真實故事」。

日期:2022-06-04

個股深入分析

存股助理第177期︱中高階IC封裝的績優生,超豐電子入存股池。

我們將IC封測廠超豐電子(2441)納入存股池追蹤,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研判超豐將是成熟製程IC供不應求的受惠者之一。該公司是最積極布局QFN封裝技術與產能的公司,並在這項產品擁有世界級的競爭力,且廠房全數位於台灣。

日期:2022-06-01

科技

兩岸晶片實力差多少?坂本幸雄:中芯最好產品已是8年前技術 「達不到討論競爭力的水平」

兩岸晶片實力差距有多少?紫光集團前高級副總裁、前日本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說,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實力不管在研發、生產和產品良率方面落後台灣、韓國和美國一大截。

日期:2022-06-01

券商彙整報告

【麥克連】20220531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5-31

政治社會

捷運開不動、大巨蛋點不亮...比缺電更迫切的「台灣電網危機」:為何有電卻送不進去?

編按:歷經馬郝柯3任市長、延宕逾20年的電力建設松湖超高壓變電所,據了解將在11/24都市計畫審議會議排定審查。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電與北市府多次溝通後,9月底都審會議通過松湖變電所「下層」設施,但「上層」建築物退回,要台電納入更多公益設施、外觀須重新設計等,不過就算闖過都審、開始動工,最快要7年才能完成。無黨籍候選人黃珊珊曾在早前的辯論中提到,台北市有22件用電申請案被限電,因此無法核供電力,台電後發出聲明指出,台北市不是沒有電,而是電送不進去。台電強調,已與北市府多次溝通達成共識,盼候選人回歸專業探究實際問題癥結,台電在後續行政程序上將盡最大努力,也非常願意持續與北市府團隊溝通,共創台北產業發展及供電雙贏。經濟部長王美花也針對限電一事表示,台北市並不缺電,問題在於輸電,台電希望能和台北市政府在松湖變電廠規劃上好好合作、解決用電問題。而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則是說,黃珊珊從議員到副市長都一直阻擋松湖變電站解決方案是事實,「她當了副市長也提不出更好作法,這也是事實」。《今周刊》早在2022年5月,第1324期《台灣電網危機》探究供電危機成因,不能只爭論「缺不缺電」,因為電網的脆弱,是眾多因素加總現象。(原文刊載於2022/5/4,更新時間為2022/11/22)

日期:2022-05-04

政治社會

兩點之間的線

據說,這附近有些還在使用的電力設施,是日治時代留下來的……。」採訪過程中,一位南部受訪者這麼說。

日期: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