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可不可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可不可共有542項結果
政治社會

高端炒股案》不只審查委員夫妻涉內線交易 衛福部不斷放消息、釋利多?陳時中親自出面說明

今周刊編按:食藥署疫苗專家審查委員會專家委員劉滄梧,涉洩密高端疫苗重大訊息給妻子施庭芳,施庭芳炒股獲利15萬多元,遭到士林地檢署依違反證交法洩密、內線交易等罪起訴。不過在調查過程中,檢方認為衛福部很早就已決定要買高端,但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在期間不斷放消息、為高端多次釋出利多,進而讓其股價上揚;對此,陳時中4/8回應自己問心無愧,他僅就科學情況向國人報告,「沒有所謂釋出利多、跟炒股無關」。

日期:2023-04-08

職場

不要一開口就賣東西!頂尖業務如何用一句「您覺得如何」,讓客戶主動下單

編按:從84個國家、2,500家代理商中脫穎而出的世界銷售冠軍——青木毅,悟出一套成功業務的「提問型業務技巧」,絕不會一開口就是「賣東西」,而是能「精準提問」,觸發顧客主動說出「Yes,I need it!」。

日期:2023-04-07

房地產

大樓住戶管理費裝死不肯交,管委會可以把磁扣消磁,不讓該戶用電梯嗎?律師揭實務見解

阿明所居住的該棟大樓,有一戶住戶時常欠繳管理費,迄今已經累積數個月管理費沒有繳納,雖然管委會已經向其提出訴訟,但是該住戶仍然拒繳管理費,請問管委會可以把該住戶出入公共設施的磁扣消磁、取消他的電梯使用權呢?

日期:2023-03-23

稅制

其他繼承人不配合辦理繼承,我能去銀行領走自己那份遺產嗎?律師解惑:銀行存款繼承常見2問題

如果某位繼承人不配合去銀行辦理遺產繼承手續,導致無法領取存款遺產和無法開保管箱怎麼辦?可以自己拿被繼承人的存摺印章去領出來嗎?可不可以強制裁判分割?讓本文告訴你!

日期:2023-03-17

國際總經

楊應超看投資》矽谷銀行倒閉,美國朋友就在這上班…雷曼風暴重演?4大啟發:高回報絕對高風險

這幾天在美國股市最大的新聞是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閉,知名外資分析師、現為美商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說,事發當晚就收到美國朋友的臉書留言,很不幸對方就是在這間銀行上班,這件事也讓他想起2008年在雷曼上班的同事們,銀行倒閉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歷史總會重複。

日期:2023-03-13

傳產

不當房仲當農夫!他靠只種「龜背芋」月收入破30萬:一開始答應到屏東務農,我連要種什麼都不知道

本文轉載自「上下游新聞」,作者:上下游記者 楊語芸據中華民國《姓名條例》的規定,人民一生可以改3次名字。羅鈞瀚在33歲時就把3次的「扣達」用完了。人生中比姓名更頻繁的變動是換老闆,俗諺所謂「一年換24個頭家」說的就是他這種人。

日期:2023-03-10

職場

一場狩獵驚魂 催生絨毛玩偶「泰迪熊」

一九○三年二月十五日,兩隻絨毛小熊被擺入了紐約布魯克林一家糖果店的櫥窗內,這兩隻小熊名為「泰迪熊」,其命名典故,竟與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狩獵之旅有關……。

日期:2023-02-22

台股

雄獅、八方雲集...觀光類股還能上車嗎?出現3大訊號「千萬別留戀」,這5檔短線追高有風險

編按:受惠於觀光政策持續開放,觀光類股近期股價輪番拉抬,從亞洲藏壽司(2754)攻漲停創上櫃來新高,瓦城擠下豆府奪股王等利多消息不斷,許多投資人紛紛在問「觀光類股漲了這麼多,現在可以進場嗎?」然而2/20雄獅(2731)股價大跌至130元、跌幅逾3%,八方雲集(2753)跌至244元、跌幅逾2%,潑了投資人好大一桶冷水,到底這一些漲多的餐飲或者是觀光個股,出現什麼樣的訊號我們應該要特別小心呢?投資達人提醒,當發現以下3種訊號的時候,必須要特別提高警覺。

日期:2023-02-21

生活消費

超商買嘸茶葉蛋,用一招可換5盒?業者說話了…小吃店改賣「鴨蛋蚵仔煎」,顧客讚賺到:成本比較貴

受禽流感、氣溫影響,台灣國內蛋量不足,市場也出現雞蛋搶購潮。台灣蛋價日前每台斤調漲2元,產地價每台斤42.5元、批發價每台斤52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近年來受疫情和俄烏戰爭影響,導致原物料價格上漲6、7成,國內雞蛋價格也連帶上漲。目前國內每天產蛋數量維持在11萬3000箱,比去年同期好,陳吉仲也評估,只要等天氣回穩、禽流感減少,產蛋數量就會回穩增加。蛋價日前每台斤調漲2元,產地價每台斤42.5元、批發價每台斤52元;國人愛吃蛋,三餐至少一餐會吃蛋,沒蛋可吃怎解?彰化鹿港就有蚵仔煎業者,以鴨蛋代替雞蛋製作蚵仔煎,雖然成本增加,不過頗受顧客好評。此外,有民眾到超商買茶葉蛋,卻看到鍋子裡放公告,寫著「缺蛋不要再問了」,引發網路討論。對此,全家便利商店回應,此為店舖個案,目前蛋品供貨正常;其餘超商業者也表示「暫無受到缺蛋影響」。

日期:2023-02-21

科技

熟悉日本供應鏈、歐美市場 看懂劉揚偉「引路人」策略 日本車業A咖轉戰鴻海 內外部效益全解

一樁震驚台灣與日本業界的人事案,為什麼可能是鴻海造電動車實力「再進化」的關鍵?關潤,這位日本汽車人,未來將如何翻轉這家手機代工霸主的造車思惟?

日期: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