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台灣第三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台灣第三共有180項結果
科技

綠電搶手 這回不須政府保證收購 開發商敢零元投標 離岸風電兩兆商機新熱潮

離岸風電啟動第三階段,開發商參與盛況空前,代表風電發展可以不用仰賴政府躉購,進入自由競價時代,也終於出現本土開發商,國產化大有推進。不久的將來,台灣西部沿海將遍布風機,最後會由哪六個案場中選?結果將在九月底揭曉!

日期:2022-07-27

政治社會

國內展望》台灣下半年經濟恐步入「景氣收縮期」 元大寶華綜經院院長梁國源: 主計總處預估還是太樂觀

國內多項領先指標呈下滑趨勢,加上美、中等台灣主要貿易經濟體面臨成長雜音;梁國源認為,在內需不振、外貿可能面臨逆風下,台灣下半年經濟不甚樂觀。

日期:2022-06-01

心法與觀點

存股助理第172期︱精選存股池7檔抗衰退領息股

近日,停滯性通膨、經濟衰退、熊市來了等言論甚囂塵上,我們對此雖不必驚惶失措或大驚小怪,但面對躁動不安的市場情緒,在投資策略上也應有所調整。因此,我們從存股池中精選出7檔抗衰退領息股,給訂閱戶做參考。

日期:2022-05-20

全台防疫報導

今531例又新高,單日1500例啟動輕症在家照護「3條件曝光」、雙北停課標準出爐!

國內新冠(COVID-19)疫情再創新高!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數字,今(7)日一共新增531例確診個案,其中本土個案占382例、境外移入圍149例。對於防疫方向,是否要與病毒共存?指揮官陳時中說,現在清零是不可能,未來在形式上一步一步這樣走,必然會與病毒共存,就是要控制不要指數型成長,這樣壓力會太大。至於哪些確診族群適合在宅照顧?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其實已經有明確標準,適用族群符合3條件:年齡小於65歲、無症狀、有慢性病但不嚴重的,因為這些人中重症風險低,而且也都打過至少2劑疫苗。

日期:2022-04-07

全台防疫報導

本土爆183例,會上500例挑戰「醫療量能線」?醫:每天百人一路到年底「這數字到來就該封」

台灣近日新冠本土確診數連3天破百,從104、160例,到週日(4/3)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的183例,讓連假後的疫情走向備受專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在臉書上發文表示,不少人會問「在升溫耶,到底要不要封一下?」

日期:2022-04-03

政治社會

中油被俄烏戰搞瘋!吸收油價漲幅、得用盧布買天然氣、負債650億最慘會破產…中油說還有這2條路走

俄烏戰爭讓中油的營運雪上加霜!天然氣價格上漲2倍,除了第1季中油面臨虧損650億外,台灣更被列俄羅斯總統普丁口中的「48個不友善經濟體」,因此被要求購買俄羅斯天然氣時,必須要以「盧布」支付。

日期:2022-03-25

健康

「這年齡層」一劑覆蓋率高達99.9%! 醫斗膽建議:未來率先開放這族群出國旅遊

台灣第三劑疫苗覆蓋率破30%了!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台灣打最完整年齡層是18-29歲,至少一劑99.9%!「為了獎勵他們,我斗膽建議未來要率先開放這群疫苗打好打滿、得病幾乎都輕症的年齡層,可以率先出國旅遊。」

日期:2022-02-16

政治社會

一文讀懂解封不失控》全世界只剩中港還在追求「清零」,台灣還需要花費巨大社會成本「消滅病毒」?

為維持國內經濟成長動能,台灣即將跟上國際趨勢,放寬邊境管制措施與入境檢疫時間,期望恢復跨境商務活動,維繫產業競爭力。然而,多數民眾對去年本土疫情大流行造成的恐慌與不便仍記憶猶新,因此對開放外籍人士入境抱持高度疑慮。正式開放邊境之前,政府應該做好哪些準備,才能在控制疫情與活化經濟之間,取得平衡?

日期:2022-02-16

傳產

企業布局》六大業者爭搶年成長15%的大餅 北中南Outlet戰局白熱化

傳統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成長停滯,以超低折扣為賣點的Outlet,挾國際時尚品牌優勢,吸引年輕世代造訪,成為零售黑馬,尤其這兩年國人因疫情無法出國觀光,更讓Outlet業績異軍突起。

日期:2022-01-19

全台防疫報導

陳時中說「未來將縮短檢疫日期」 》若每個人將難逃確診的命運 為何還要高規格防疫? 動態清零、與疫共存大PK

新冠肺炎(COVID-19 )全球爆發2年多以來,隨著高傳染力的新變種Omicron出現,許多國家防疫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引發「動態清零」與「與病毒共存」兩立場的論戰。以往,新冠肺炎確診者死亡率、重症率都不低,對未接種疫苗者有很大的殺傷力,可能造成醫療量能崩潰;目前,台灣社會出現新的聲音,認為Omicron疫情多輕症,不需要堅持清零,防疫要維持經濟生活的平衡。

日期: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