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銀行業已廣泛使用AI,像是ATM換鈔和網銀客服,都是AI在運作,也是比較簡單版本的GPT。而現在,GPT的運用越來越先進,不只能回答「錢存這家銀行安全嗎?」看得懂擠兌風險指標,甚至還給數十頁的報告。本書作者詹姆斯.瑞卡茲指出,GPT被形容是「懂速讀的剽竊者」,雖然快速、有效率,背後也有風險。當上千名資產管理經理同時使用AI,GPT對某家銀行都判斷為「不安全」,就即將引爆資金撤離的擠兌危機。作者進一步指出,像是美國1930年代,民眾在銀行前大排長龍等著領錢,但多數人還沒來得及進去,銀行就永遠關閉了,這是金融史上的沉痛教訓。
日期:2025-06-24
編按:作者傑西是一名註冊會計師,在2004年創立了一家名為「您需要預算」(YNAB,You Need A Budget)的公司,教導人們使用他獨創的4個法則,擺脫債務、節省更多錢,建立他們想要的生活。傑西和太太22歲新婚時,曾住在一棟60年、只有8.5坪的老房子地下室,靠著太太時薪約300元的低薪工作生活。當時兩人的學業都尚未完成,又正準備生第一個孩子,感覺走投無路時,傑西在Excel試算表中找到答案,開始研發一套系統,幫助追蹤支出。他們每天都認真使用這份預算表,經過幾個月後,不只能夠繳納帳單,還可以存一點點錢,甚至還能出去約會、擁有零用錢。於是YNAB就這樣應運而生了(YNAB已成立網站、課程,發行的理財App已有數百萬人下載)。他們依循這四條強大的基本法則改善財務,十年後,這些法則已經幫助了世界各地幾十萬的個人與家庭。作者在本書中引導你回歸真正的優先事項上,例如10年後你想要一間房子、3年後想買台進口車...不要只是想,把錢依序分配到你的必須支出和未來目標(預算),然後實現它。沒有人能告訴你該怎麼使用你的錢,只有你才知道什麼對你來說最重要。每一個短、中、長期目標,都可以藉由YNAB預算計劃達成。
日期:2025-06-21
喜歡ONE PIECE航海王的朋友們在哪裡?今夏最熱血的「ONE PIECE 歡樂派對嘉年華」將帶來精采的三場無人機煙火秀,近期更與北捷聯名推出海賊王彩繪車廂!更多精彩活動、周邊套票,本篇一次收錄。
日期:2025-06-19
編按:日本國寶級醫師野原重明活到105歲,認為年過65歲後繼續工作,能維持健康。調查顯示,43%的日本勞工退休後還要繼續工作,多非因經濟壓力,而是維持身心活力。且持續工作能降低死亡風險與失憶症機率,因此,一個公園掃落葉的老人可能是身價千萬的富翁。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其實沒有標準答案,要考慮生活方式、開銷和收入。退休後少了房貸、教育和通勤費,生活開銷通常比工作時期少,花費不像想像中呈U型,初期高、中期減少、晚年再增,多數人隨著年紀越大、花費逐漸減少,僅少數在生命末期醫療費用上升。
日期:2025-06-18
編按:本書作者戴倫.哈迪的助理凱薩琳,雖然年收入4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17萬元),但卻是月光族,作者教她每個月存下所得的1%、約33美元(約合新台幣1000元),養成記帳、改變消費習慣,例如:靠自己煮咖啡、帶便當、取消訂閱等。結果凱薩琳在薪水不變的情況下,就存超過1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91萬元)。後來,她獨立創業,現在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約合新台幣728萬元),存下的資產已經超過百萬美元(至少新台幣2910萬元),成為千萬女富豪。
日期:2025-06-18
2025年第二季,我領股息14萬8000元,真的是一劑大補丸!雖然我現在買高股息ETF改成了不定期、不定額,但「持續投入」這件事,從沒變過。
日期:2025-06-17
編按:本書作者倉林寬幸原本是領死薪水的上班族,在日立軟體工程有限公司(現為日立解決方案有限公司)擔任系統工程師,任職7年半。得知曾經共事的接案工程師月薪是自己的3倍後,開始對自由接案產生興趣,最後獨立創業。創業第1年,有熟人介紹客戶得以穩定接案,順利賺進20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400萬元)。得意忘形之下花錢如流水,住在市中心月租4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8萬元)的華廈;創業第2年失去唯一客戶,只得放棄系統開發工作,並陸續接一些架設網站和影片製作的零星案件,營業額驟減,只剩之前的10分之1。低潮持續5年,且由於諸事不順,開始變得自暴自棄,甚至聽信可疑的賺錢生意,背上8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160萬元)的負債。直到學會「一人公司」的思維模式,讓業績起死回生,年收入超過40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800萬元)。作者強調,創業的人務必帳戶分流,他曾把錢全部存在同一帳戶,誤以為自己擁有很多錢,最後揮霍破產,並提到小額儲蓄、投資的重要性,並透過現金支付、點數回饋,培養節省思維、以及有錢人的金錢觀。
日期:2025-06-16
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在5/19除息,配息0.47元在上週五(6/13)發放,股價收在20.85元,距離除息價21.26元、幾乎已快完全填息。不過,拿到手的股利可千萬不要直接花光光!算算若存股族投入100萬,以股價20.85元來算,大約可以買到48張,每股配發0.47元,單季就能領到22585元股息,進一步再投入,等於每一季都為自己賺進一張00878,透過複利滾大本金。
日期:2025-06-15
「40多歲時我和公婆同住,長輩的習慣是不管物品用不用得到都要留下來,有限的居住空間就被壓迫,長期累積就會影響到我的生活。」提出「斷捨離」的山下英子說。身為「斷捨離」教母的她說明:「只進不出的習慣,會讓家中物品越來越多,在封閉的空間中,到最後連自己的心靈都變得閉鎖。」她認為,物品也需要「新陳代謝」,「東西進來就要活用,不需要的就丟棄。」只留現在用得到的物品,漸漸的就能養成習慣,在購物時就會買進「適量」需要的東西。斷捨離不但能讓生活更有品質、居住環境更加舒適,還能在不自覺中存到錢,改變自己的財務狀況。她接受《今周刊》專訪,親自說明為何提出「斷捨離」?什麼是「斷捨離」?並解答一般人常遇到的問題。
日期:2025-06-13
編按:本書作者J.F.德達洛指出,投資人常有這些經驗:明明進場時機對,股價卻總在起漲前賣掉?或者,才剛出現一點虧損就受不了,急著脫手?原因就是掉進「盯盤窮忙」的陷阱。每天盯盤反而無法專注長期趨勢,在短期波動中頻繁買賣,不但增加成本,也會降低報酬率。且在「損失厭惡」的心理層面上,讓人更容易在股價下跌時恐慌賣出,錯失回升機會。作者提出解決之道是:資訊節食(挑選更好的股票)、資訊斷食(減少交易的頻率),以及調整心態來克服。雖然「怕虧」是本能,但只要善用這些技巧,就能穩健獲利。
日期:202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