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憂鬱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憂鬱共有1126項結果
政治社會

「沒法修理蔡英文,才打老婆小孩」,楊志良家暴說不道歉還拍桌…終於改口只針對這群人「深感抱歉」

今周刊編按: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日前出席郭台銘主流民意大聯盟新竹造勢,致詞時竟語出驚人說,當今台灣社會家暴、輕生等負面新聞頻傳,都是因為民眾「沒辦法修理總統蔡英文」,引發外界批評。對此,總統府表示,國民黨時期主責全國家暴防治,身為受害者後盾的首長,竟無視受害者傷痛,府方表達嚴正譴責,並要求楊志良向社會道歉。然而楊志良隨後舉行記者會再度砲轟「我不道歉,就是不道歉,台灣是不是民主自由的國家?憑什麼叫我道歉?難道總統府要把我抓起來、關起來」,過程一度氣到拍桌子。不過,楊志良於周一(8/28)晚間約9時多發表最新聲明指出,「我對於有經歷過家暴的朋友,因為我的家暴說而引起不愉快的心境,深感抱歉,但對於蔡政府造成人民水深火熱,痛苦萬分,絕不道歉,而且嚴厲譴責,應予推翻。」

日期:2023-08-29

個人成長

好友、親人憂鬱症,我能做什麼?致陪伴者:聆聽,並且啟動強大的耐心與體諒

對焦慮的人來說,所愛之人的支持與理解,是情緒與心理健康倚賴的重要根基。所以呢,焦慮者的愛人們,以下是寫給你們的指南。

日期:2023-08-28

聰明理財

小散戶的投資心路:股市沒有改變我的人生,卻奪走了我牙醫的太太

為了能更客觀地判斷發生的事件,我和我的朋友小散戶勞勃(Odd-Lot Robert)共進午餐。就像飽學的經濟學家會說的那樣,在宏觀的事件裡來點微觀的觀察。你想起小散戶(oddlotter)是指交易低於100股的人。有許多理論大抵是跟小散戶對做來賺錢,而且有許多服務追蹤他們的動向。「不是太好,」他說,「但比我朋友好一點。」

日期:2023-08-25

政治社會

國小生被導師從教室拖行下樓,哭喊「我要死」…校園霸凌吃案頻傳,誰讓老師「每天上班先把良心放家裡」?

「其實大家都看到了,A生長期被導師咆哮謾罵,有次老師情緒失控,把他從教室一路拖行下樓,穿過大半個操場。」目擊者嘆了口氣說,「後來A生狀況愈來愈糟,幾次在走廊哭喊『我不要在這個世界上,我要死⋯⋯』,但我們能怎麼辦,學校暗示不要通報,對不聽話的老師施壓送考核,誰敢出面?」

日期:2023-08-23

政治社會

是誰縱容狼師與霸凌者? -校園黑箱吃案實錄-

(今周刊1392)國小狼師性侵女童,被校長、行政人員聯手護航掩蓋,國中教師長期凌虐施暴學生,多次躲過解聘案續執教鞭,各種光怪陸離的「搓案」亂象,活生生在全台校園上演,是誰讓大人得以隻手遮天,對加害者輕懲縱放?孩子們身處的教育現場,還藏著多少危險黑幕?

日期:2023-08-23

教育

21歲魏喬安錄取台大!讀附中因家暴、性騷反覆休學:還好我是先當AV女優再考大學…學校這樣說

112學年度大學分發入學日前放榜,21歲AV女優魏喬安在推特PO出她錄取「台大人類學系」通知,引發討論。她表示,「還好我是先當AV女優再考大學,這樣才會是考上台大的AV女優,而不是去當AV女優的台大生」。對此,台大表示,個別考生是否有考上台大或是否會註冊入學,屬於學生個資與隱私無法回覆。希望學生皆能遵循敦品勵學校訓,並遵守相關法律及校規。

日期:2023-08-19

健康

睡不好就是失眠?3原因造成你有「睡眠障礙」 連續3個月難睡卻不就醫...專家:罹憂鬱症機率高3倍

根據統計,有睡眠困擾的人,至今年已達 600 萬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有更多人出現睡不好的狀況,像是半夜突然驚醒、躺在床上好久卻無法入睡,讓人非常困擾,也擔心這就是失眠了嗎?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精神科主任許世杰表示,有睡眠問題不代表到失眠這個階段。

日期:2023-08-19

健康

「每個人都嫌我老了,不聽我的話」66歲退休師迷上賭博電玩,1個月慘輸上百萬…原來是這病作怪

一名66歲蘇姓國中退休老師,突沉迷於過去從未接觸的賭博電玩,,在短短一個月內輸掉一百多萬,有精神科醫師指出,這名教師在退休後生活調適不良,罹患「退休壓力症候群」,才會產生如此極端的變化。

日期:2023-08-17

職場

從難民到《時代》年度女性 拉姆拉.阿里三十年拚搏路 索馬利亞奧運拳擊手 揮拳為非裔女性發聲

二○二一年東京奧運會,拉姆拉.阿里代表索馬利亞出戰女子拳擊賽。三十年前,她以難民的身分與家人逃離索馬利亞。從難民到國手,她憑藉永不服輸的戰鬥力,向人生中的重重挑戰揮拳。

日期:2023-08-16

政治社會

發出求救訊號 卻被當成「老了愛叨念」 老人自殺率連升兩年 怎接住憂鬱銀髮族?

台灣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自殺死亡率,一直是所有年齡層最高,近兩年多來受到疫情影響,更是連年增加,但高齡憂鬱症患者的就醫率不盡理想,缺乏病識感、擔心汙名都是其因,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該如何因應?

日期: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