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新光醫院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新光醫院共有207項結果
生活消費

好幸福!全院平均調薪4.6%、年終上看3.75個月再給3千獎勵金...新光醫院洪子仁:調薪盼能留住人

112年11月新光醫院率先實施輪值三班護理人員全面加薪1,680元,並配合多項獎勵措施,如到職第一個月核發簽約獎金7萬元、提供四年免費住宿等福利措施及12月實施「幸福企業育嬰補助方案」,符合育嬰補助條件審核通過即可領取每月1萬元,最高核發18個月共18萬元補助,迄今已有64位同仁申請。

日期:2024-01-18

健康

高中讀建中,大學聯考卻落榜連吊車尾的志願也上不了...洪惠風:「沒面子」3個字改變我一生

早上的門診結束時,已經下午3點多,診間的門又被推開,進來了一對母子,兒子看起來17、18歲,他們送給我一盒水果。「醫師,你不認得我們了吧?」那位母親問。我看了看他們,真的沒什麼印象。「6、7年前,你幫他通了腎臟的血管。」我還是沒什麼印象,媽媽接著繼續說:「小兒科劉醫師轉來的。」我看著少年,實在認不出來,6、7年前他只有11、12歲,和現在的長相應該完全不一樣,也許我看到心導管照片就會想起來,但當下卻一點印象都沒有。「那時他的血壓都高到200多,你幫他通了以後就正常了。他今年考上台大,我們特地來謝謝醫師。」我突然覺得有一條久未被觸弄的心弦受到撩撥,有些不能自已。那麼久以前的事,病人竟然記到現在。對我們醫師來說,常常只是日常的一部分,有時甚至只是門診簡單的一席話,卻可能改變病人的人生走向。醫師的影響力,往往超過自己的想像,這些,才是支持同仁們堅持下去的力量,但是一位醫師能接觸到的病人畢竟有限,藉著寫作或者其他傳播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日期:2023-12-20

傳產

台灣醫療科技展登場!面板雙虎各自秀肌肉,攜旗下小金雞搶食智慧醫療大餅

台灣醫療科技展今(30)日登場,友達、群創等面板大廠攜旗下小金雞與合作夥伴,紛紛端出最新醫療產品,涵蓋3D手術影像、中醫、牙科設備與解決方案,進攻醫療科技市場。

日期:2023-11-30

政治社會

疫情改變領藥習慣促分流 三年增一千家基層藥局 醫院爆出走危機 三原因讓藥師走向社區

疫情期間,基層藥局推送藥到府、慢性處方箋領藥服務,逐漸改變民眾習慣,近三年社區藥局增加一千家,不少醫院藥師流往社區,藥師執業結構轉型對民眾會帶來什麼影響?

日期:2023-11-22

職場

新光醫院11月起三班護理師全面加薪!洪子仁:不排除明年下半年再來一次,盼13萬戰友重返第一線

面對當前護理人力不足困境,新光醫院體恤護理人員辛勞,在政府113年實施夜班津貼補助及調漲基本工資前,率先自112年11月起實施:輪值三班護理人員全面加薪1,680元,新進人員薪資調升為43,680元/月。

日期:2023-10-27

房地產

兵家必爭〉單價站穩百萬大關 累積推案估破千億 建商眼中的北士科「甜蜜點」

(今周刊1401)「以前我們都以為士林與天母的人不會買北投,新北投與舊北投的人不會買關渡,在北士科,這些規則都打破了。」提起北士科近一年房市推案熱潮,佳元建設總經理蔡錫全一語道破一線建商紛紛齊聚於此的原因。

日期:2023-10-25

退休

幸福熟齡論壇/多活每一天,是為瀟灑離開準備多一點!家醫醫師、房屋集團總裁、生醫董事長談智慧照護

《今周刊》今(10/11)日舉辦第七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論壇熱烈持續進行中,其中談到精彩人生&智慧照護,邀請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胡念之、台灣房屋集團總裁彭培業、博晟生醫董事長陳德禮來分享重要觀點,最後與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主持進行精彩對談。

日期:2023-10-11

政治社會

執業率僅六成、離職率創新高、大夜班一人顧30位病患 「三班護病比」入法 能解護理師荒?

護理師人力荒沉痾難解,疫情後更大爆出走潮,延燒影響到醫療量能,政府盼透過砸錢補助、三班護病比入法留才,但為何護理師質疑規畫不恰當?

日期:2023-10-04

保險

台灣健保世界第一是假象!缺藥、缺醫生、缺醫護人員…..一場醫療危機快要爆發

上周我主持一個張鴻仁先生的「政府不敢告訴你的健保危機」新書發表及座談會,與會者都憂心指出,由於健保總額成長率過低,造成醫護人員長期低薪與人力流失,不只引發健保危機,更造成影響更大更深遠的醫療危機。政府應加強健康支出而非視為成本,並將醫療支出占GDP提高到8%為目標。

日期:2023-09-27

健康

總統參選人拋出政見,提高醫療保健支出...專家:4600億從哪裡來?改革要有全新思維

總統大選在即,藍白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柯文哲本月接連提出醫療政見,承諾增加健康投資,要將醫療保健支出佔GDP比例提升至8%。台灣健康經濟學會理事長連賢明今分析,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約4600億,但錢從哪裡來?沒人願意講,大部分人都只是在喊。台灣面對人口老化問題,老人繳的保費少,使用的健保資源卻多,要如何解決結構問題,同時維持財務成長,是健保接下來較大的挑戰。

日期: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