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日治時期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日治時期共有246項結果
生活消費

南台灣老旅社 重新開箱

沒有敗給時間的老旅社,不論是新生代接手,或易主重新整修,歇息的本質未曾改變。走入這些在南台灣屹立多年的老屋,空氣中積累著南國特有的陽光氣味,因為與在地有深刻連結,更是地區起落的見證者,待有緣的旅客入門重新開箱,細細琢磨個中的精采故事。

日期:2022-07-27

職場

實業家×哲學家×藝術家 回台盡為傳承 這位通才難以定義 蔡爾平

老藝術家兩年前從紐約回到台灣,儘管他在美國生活超過三分之一世紀了,也在那裡功成名就,但對蔡爾平來說,台灣這片土地是母親。北港蔡家、他父親蔡深河的理念,也必須由他再傳承下去。

日期:2022-07-06

焦點新聞

台灣大未來》農業縣轉型「農工大縣」!翁章梁翻轉嘉義縣「老」印象,從智慧農業、科學園區下手

嘉義縣過去為農業大縣,面臨嚴重人口老化及人口外流等問題,不過,在嘉義縣長翁章梁上任後,宣布轉型為「農工大縣」後,嘉義開始有了不一樣的風景,除了以農業為基礎外,也設立科學園區、工業園區,在產業轉型上開始有了長足發展。翁章梁在《今周刊》主辦的「台灣大未來 國際高峰會」中指出,嘉義縣老年人口高達21%,甚至有鄉鎮更達28%,成為全國最老的縣市,而嘉義縣每年預算總決算約為230億元,無論經費及資源都相對不足。

日期:2022-06-30

生活消費

台灣風土釀的酒

台灣開放民間釀酒已逾二十年,從早期的精釀啤酒,到現行的威士忌、琴酒等蒸餾工藝酒廠蓬勃發展,釀酒職人不遺餘力地在一方水土萃取佳釀,經由時間熟成在地風味,在國際中獲獎無數,美酒佳釀讓人激賞。

日期:2022-06-22

焦點新聞

他移居台灣近10年 演出《華燈初上》、當創作歌手、愛吃臭豆腐 日本前外交官:這緣分是命中注定

時間回到2000年夏天,當時,一名獨自走在台北市萬華區的日本男子,因為迷路,感到不知所措,便向路旁的歐吉桑問路,而這名熱心的歐吉桑,便直接帶著他,一路走到目的地。時至今日,上述經歷,仍留在前駐台日本外交官馬場克樹的記憶中,「那是我第一次來台灣觀光,(迷路事件)讓我覺得,台灣的朋友、人,很溫柔、很やさしい(溫柔),非常親切、友善。」

日期:2022-06-09

美食旅遊

曾是鄒族人的狩獵徑、運木材的鐵道 謝金河:把握特富野最後的機會,林相優美首推它!

把握特富野最後的機會。報載嘉義林管處準備從6月22日起封閉特富野步道,針對沿線13座橋樑進行修護,預計到明年7月才正式開放,換句話說,要到特富野的人,可以把握這最後一個月的機會,否則就要等到明年7月以後。

日期:2022-05-27

健康

他和陳澄波同年出生...黃土水心中有台灣! 謝金河:他一百年前的話,我永遠都記住

黃土水百年愛台灣的正能量。趕在台北敎育大學「光:台灣文化的啓蒙與自覺」結束展覽的最後一刻,再去看看黃土水的「甘露水」,這是台灣近一百來最重量級的大理石雕像,我緊緊盯著黃土水在1922留下的一段話:「出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此乃人之常情。雖說藝術無國界之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作,但終究還是懷念自己出生的土地。我們台灣是美麗之島,更令人懷念。」

日期:2022-04-27

焦點新聞

中研院解密!為何媽祖每年要進香遶境?她6度跟著大甲媽祖遶境透露2大秘辛

今年2022年台中大甲媽祖遶境9天8夜活動將於周五(4/8)晚間11:00起駕,4月17日回鑾,全程約340公里。大甲媽祖遶境配合防疫政策,須全程配戴口罩、不得鑽轎底、不搶轎,提供盒裝餐點、不能邊走邊吃、避免群聚休憩並提供活動現場直播,並統一要求董監事、工作人員及所屬團隊都要完成三劑疫苗。為有效識別,凡施打三劑疫苗並下載「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或提供其他疫苗證明,大甲鎮瀾宮會提供「疫苗3OK」識別證。(原文刊載於2020/6/12,更新時間為2022/4/7)

日期:2022-04-07

話題人物

台灣成為國家第一步:「不讓歷史被遺忘」 熱血加拿大阿伯花半輩子守護台灣古蹟

「台灣要成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保存國家的歷史,如果沒有這些歷史,你為什麼要保護台灣呢?」曾在戒嚴時期因為「說太多」被趕出台灣,遊歷了亞洲十年後,還是回到了最想念的台灣,也種下他想守護台灣的決心!那就是花上半輩子,拯救台灣的古蹟!他直言:「保存古蹟,是因為我想為台灣的未來努力。」

日期:2022-03-17

生活消費

新.食.器.時代

疫情之下,不只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在家煮食用餐的機會也變多了,在社群網站曬美食的同時,餐具食器的選擇,也變成一種餐桌上的品味。想找好食器不必向外取經,台灣餐具老品牌具質感,同時展示家族傳統工藝轉型的韌性,用一只碗、一個盤,替台式餐桌美學重下定義。

日期:202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