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民投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民投共有275項結果
國際總經

「五十年不變」已過半 北京欽定李家超搞維穩 愛國者治港 警察頭子將出任香港特首

20220513編按:香港5/8選出警界出身的新任特首李家超,過沒幾天就開始對民主派人士展開追殺。港警在5/10、5/11以「勾結外國勢力」罪名,逮捕高齡90歲的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歌手何韻詩等人,震驚香港社會與國際輿論。美國白宮、梵蒂岡都相繼表示關切,目前包括陳日君、歌手等4人已獲准保釋。有評論認為,此舉是香港新特首當選之後,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本文於2022年4月13日首刊於1321期《今周刊》

日期:2022-04-13

政治社會

「一人一票選特首,習近平一票就能定特首」!林鄭月娥宣佈不參選,北京的算盤怎麼打?

延宕許久的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選舉提名期從4月3日至4月16日結束,而投票日將於5月8日舉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宣布,不會競逐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她為自己抱屈,自己任內面對的挑戰比以往多,形容是前所未見,亦是由香港回歸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日期:2022-04-04

焦點新聞

18歲公民複決綁地方選舉 各黨支持唯獨國民黨反對

3月25日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增訂第一條之一條》草案,出席表決的109名立委一致同意這項議案,就是希望修憲案的公民複決程序,能與年底縣市長選舉合併舉行。

日期:2022-03-29

政治社會

「不要再打假球!」台灣青年呼籲各黨派:年輕人應有選舉、被選舉權,不要讓年輕人錯過他們的18歲

今天上午臺灣青年民主協會邀請多個青年學生團體、民間團體舉辦記者會,針對立法院院將會於本週五進行18歲公民權修憲案表決,向不分黨派立法委員呼籲「修憲關鍵時刻,勿做歷史罪人」。希望各黨派立委們在週五的修憲案,應投下贊成票,讓18歲公民權的提案能順利出立法院,與2022地方大選一起進行公民複決。

日期:2022-03-23

政治社會

修憲深化民主 只差臨門一腳 18歲能否享公民權 由國民黨立委決定

三月二十五日的立法院院會,將決定十八歲年輕人能否享參政權。國民黨立委若能捐棄成見,年輕世代不會遺忘國民黨團在台灣民主深化過程中的關鍵角色。

日期:2022-03-23

焦點新聞

18歲公民權成世界潮流!國民黨逆勢而為,恐加深在年輕人心目中「這」形象

立法院朝野黨團上周協商「18歲公民權修憲案」,因國民黨團有意見,最後仍未達共識。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若3月底前修憲案出不了立法院院會,恐怕就無法在今年底11月的縣市長選舉時,一起進行修憲案的全民複決投票,因此修憲案暫訂在本周五(3月25日)或是下周二(3月29日)的院會進行表決。

日期:2022-03-21

政治社會

18歲公民權送出立院委員會 柯建銘:「國民黨逃避修憲,歷史會鞭屍」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增訂第一條之一條草案審竣完畢,提院會討論!」今(22)日,立法院修憲委員會宣讀完法案後正式落幕,民進黨、時代力量與民眾黨委員全體出席,將三黨均有共識的18歲公民權草案送出委員會,唯獨國民黨全體委員缺席。對此,民進黨總召柯建銘語帶無奈說,「只有遺憾、譴責,國民黨逃避修憲,歷史會鞭屍的!」

日期:2022-01-22

政治社會

國民黨拒出席修憲委員會 18歲公民投票權恐卡關

「修憲不是兒戲,民進黨打假球,國民黨不奉陪!」今(12)日早上國民黨召開「修憲何等大事豈能橫材入灶」記者會,表達未來不參加任何一場修憲委員會,並提出五大憲改訴求,包含「召開修憲國是會議」、「要求恢復閣揆同意權」、「18歲公民參政權與不在籍投票」、「環境權與動保權入憲」;為避免有權無責亂象一再發生,總統要定期到國會國情報告。

日期:2022-01-12

國際總經

金融股是一定要有的投資組合

去年15家金控稅後淨利突破5800億元,創下台灣金控史上最高獲利;今年全球央行喊升息抗通膨,利率水準逐漸拉高,將拉大銀行業獲利空間,值得關注。

日期:2022-01-12

政治社會

「民意被國家機器吞噬!」罷免投票淪各黨政治攻防、練兵前哨戰 台灣仇恨動員頻仍誰得利?

台北市第五選區立委林昶佐罷免案今晚結果出爐!依照最後統計數字,罷免同意票計5萬4813票、不同意罷免票4萬3340票、差距11473票。同意票未跨過法定25 %罷免門檻、即5萬8756票,罷免案未通過,林昶佐將繼續留任立法院。隨著罷免案與同樣今日上場的台中第二選區補選落幕,雙雙挫敗的藍營直指「民意遭國家機器吞噬」,強調選舉均是執政黨以執政優勢、鋪天蓋地助選的結果。然而,短短一年多,台灣就舉行了4次罷免投票案,不論被罷免的民意代表所屬政黨,選前各黨陣營均難以避免要號招鐵粉支持,使得選情越發白熱化。我們該問的問題是:為何台灣罷免動員頻仍?而人民在行使《憲法》保障罷免權同時,為何最終難以避免成為政黨仇恨動員的工具?

日期:202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