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減碳技術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減碳技術共有37項結果
科技

綠色生活向前行

淨零是攸關人類生存的一役,不止能源、產業要轉型,生活與社會也要轉型。國際能源總署指出,2050年前行為改變的減碳量可占總減碳的16%,聯合國氣候變遷委員會表示,需求端的減碳可減少40%到70%溫室氣體,從源頭減少使用,讓永續走入生活,你我同行、達標淨零!

日期:2022-12-21

政治社會

工研院啟動綠色數位雙軸學習 跨域知識創新贏向淨零賽局

地球只有一個,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已成全球共同目標,歐盟即將在4年後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讓淨零不再停留於道德勸說,轉而成為強烈有感的經濟手段。台灣產業要在這波生死存亡的淨零賽局中站穩腳步,唯有啟動綠色與數位雙軸轉型,才是企業超前部署的有效解方。

日期:2022-12-07

政治社會

工研院啟動綠色數位雙軸學習 跨域知識創新贏向淨零賽局

地球只有一個,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已成全球共同目標,歐盟即將在4年後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讓淨零不再停留於道德勸說,轉而成為強烈有感的經濟手段。台灣產業要在這波生死存亡的淨零賽局中站穩腳步,唯有啟動綠色與數位雙軸轉型,才是企業超前部署的有效解方。

日期:2022-12-07

科技

創新智匯 永續未來

氣候變遷威脅加劇,野火旱澇齊發,越是挑戰,越要創新,匯聚跨領域才智,工研院第十一屆院士,用創新寫下淨零願景,以遠見預視永續未來。

日期:2022-11-17

傳產

產業幫手 從碳足跡盤查到減碳輔導 都有大商機 解決淨零轉型痛點 他們能助攻

面對淨零挑戰,中小企業亟須外部資源協助,本刊訪談第三方碳盤查顧問及政府部門,試著從「幫手」的角度,為業者釐清轉型方向。

日期:2022-11-16

政治社會

SDGs卓越城市論壇》高雄減碳量「減掉一個台北市」!副市長羅達生:淨零碳排是國際競爭力問題

「高雄是一個工業的都市,在淨零碳排方面非常重要,氣候變遷嚴峻的考驗,讓淨零碳排議題變成趨勢,這不僅只是環保問題,而是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問題。」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今(10)日出席《今周刊》主辦的「2022 SDGs卓越城市論壇」時,將這段話做為前言。

日期:2022-08-10

政治社會

美版碳關稅2024年搶先歐盟上路,日本、南韓、中國將跟進 業界觀察:台灣產業面臨極大壓力

編按:美國宣布將加入徵收碳稅行列,時程將比歐盟早,預計2024年上路。屆時,美國本土生產的產品,以及進口產品,碳含量低於基準線無需繳稅,但若碳含量超過基準線,超出部分徵收每噸55美元(約1650元新台幣)碳稅。根據DIGITIMES報導,美國在2024~2025年會適用上述能源密集型的原始產品,自2026年起,產品範圍往下游延伸。意即進口的加工產品中,含有碳稅課徵對象原始產品一定標準的碳含量,也要被徵收碳費,而且碳含量標準會階段性減少。台灣以外銷為重的工具機產業,若出口一台機床,其中的鋼鐵含碳量達到標準,就要繳納碳稅。業界觀察,從歐盟和美國針對碳排實施更強硬的措施,包括南韓、中國、日本等也會「跟隨潮流」加入徵收碳稅行列,以避免自家產業遭受不公平競爭。同時,專家示警,台灣製造業是以出口為導向,在國際供應鏈上有重要角色,國際市場規則怎麼走,就必須跟進,避免被全球市場排除在外。

日期:2022-08-02

政治社會

經濟部部長讚許工研院淨零科技成果 成為產業升級轉型動力 助臺灣邁向永續新未來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以及後疫情時代為人類生活與產業所帶來的轉變,工研院今(5)日舉辦的49周年院慶,運用多元線上、線下虛實整合方式,成功突破疫情與地域限制,讓北中南同仁空中同樂,展現工研院創新思維、敏捷管理、開放溝通的企業文化DNA。並頒發「創業競賽獎」、「2030跨域議題海選獎」、「資深正級人員」等獎項,鼓勵敏捷創新思維的同仁持續精進;面對2050淨零碳排目標,工研院以供給、需求、製造與環境四面向,展出前瞻性的淨零技術,鼓勵同仁跨域合作。經濟部部長王美花特別線上參與,讚許工研院的科技創新能量,是臺灣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尤其在淨零技術上已有多項成果落實於業界,經濟部將持續支持工研院投入創新技術研發,攜手幫助臺灣朝淨零永續目標邁進。

日期:2022-07-08

金融

整合政策、產業與新創視野 開創永續新商機

勤業眾信歸納四項永續行動 轉危為機提升ESG綜效①採用再生能源 ②實施內部碳定價 ③提升節能需求 ④思考轉型契機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前響應於高雄舉辦之「ESG國際永續論壇」,從政策、產業到新創攜手打造永續商機之角度,分享如何迎接ESG大趨勢。勤業眾信表示,台灣的人均碳排量位居全球第九,國際間已陸續建立碳權交易制度及徵收碳稅,將碳排成本及減碳表現正式納入損益表。建議企業在台灣碳費徵收機制出爐前,先行實踐「採用再生能源、實施內部碳定價、提升節能需求、思考轉型契機」四項永續行動,同時,布局海外者務必持續關注各地碳稅動態,滾動式調整供應鏈策略。

日期:2022-07-08

政治社會

Net Zero inside! 淨零碳排成臺灣企業競爭力

第26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帶動淨零永續議題持續延燒,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2021年全球太陽能、風能與儲能產值合計預期達3,313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18.6%;在國際減碳趨勢下,預期太陽能與風電至2030年前都是各國發展主力。

日期: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