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為使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為使共有479項結果
政治社會

行人地獄如何解?道路設計、漠視專業都是問題 大型車死傷連四年破萬 是誰殺了行人?

八二○「還路於民」大遊行前夕,再度傳來公車撞死行人憾事,對照遊行「零死亡」訴求格外諷刺。國內大型車已全面加裝視野輔助系統,為何事故不減反增?台灣道路設計又暗藏哪些危險陷阱?

日期:2023-08-30

政治社會

福島核廢水排入海「持續30年」!秋刀魚場首當其衝..對台灣有什麼影響?漁獲食安如何把關?

日本預計8/24排放福島核電廠含氚的核廢水,因應這項超過130萬噸、需花30至40年時間才能排放完畢的排放計畫,台灣這兩年的籌備規劃建置,是否已做好各種監測及預防機制?

日期:2023-08-22

房地產

囤房稅2.0草案7大重點必看! 財政部訂每年「這天」納稅基準日:房屋使用有變更記得申報,否則找上你

財政部8/18預告「囤房稅2.0」修法草案,內容包含將法定稅率從現行1.5%~3.6%調升到2%~4.8%並改按年計徵房屋稅,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也將訂為納稅基準日;也就是說,當天房屋在誰名下誰就是納稅人,如果房屋使用情形如有變更,必須在每年3月22日以前申報。此草案一共有7大重點,民眾一定得先行瞭解看仔細,避免影響日後權益。

日期:2023-08-19

政治社會

Google、Meta賺走大半廣告收入…當新聞媒體淪為數位平台的「佃農」,新聞議價怎麼做?

以Google、Meta為主的「數位平台」成為民眾接收資訊的主要管道,但這些科技巨頭賺走大部分的數位廣告營收,產製內容的新聞業者無法獲得合理收入。政大新聞系教授劉昌德指出,若把平台比喻成地主,新聞媒體猶如被收取太高租金的佃農,而「新聞議價」的概念就像「三七五減租」,為新聞媒體建立合理分潤。

日期:2023-07-28

美食旅遊

有機書店創生記

書店是許多文化人的夢想,除了商業書店,台灣鄉里村鎮中,藏著很多和一般書店不一樣的有機書店,青年用各界捐贈的書籍進駐偏鄉,以推動在地老少的閱讀風氣為使命, 再採「以書換書、小額捐金」的方式營運,激起地方創生火花,這些有著使命感的有機書店,綻放非一般的在地文藝魅力。

日期:2023-07-19

科技

從廁所不能用的辦公室起家、靠whoscall征戰日韓6國!走著瞧董座:詐騙不會消失,掛牌開心1天就好

以whoscall、袋鼠金融、美玉姨等防詐騙與金融商品比較服務聞名的信任科技服務商Gogolook(走著瞧-創,6902)周四(7月13日)在證交所創新板掛牌上市喜迎蜜月行情,以每股215元掛牌上市的走著瞧,一開盤股價就直接跳空漲停,來到236.5元、大漲21.5元。

日期:2023-07-13

生活消費

午後防大雷雨!颱風1400天沒登陸何時來?吳德榮:未來10天「至少2個熱帶擾動」,影響時間曝光

台灣自從2019年8月下旬白鹿颱風登陸後,已經超過1400天沒有颱風登陸,創下歷史最長紀錄,面對颱風季即將來臨,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根據最新各國模式,未來10天熱帶擾動的模擬,菲律賓、台灣東方海面至南海一帶,將轉變為大季風低壓環流盤據的型態,「其中至少有2個擾動活動的跡象」,應持續觀察。至於天氣部分,週二(7/11)平地午後局部雷陣雨的機率提高,要注意局部性大雷雨;北部24至36度,中部24至36度,南部24至36度,東部23至38度。氣象達人彭啟明也表示,西半部沿海不少地方有對流發展,臺北盆地內也有小範圍的降雨,本週持續不穩定環境,午後局部雷陣雨。

日期:2023-07-11

科技

經營者的必修課》台積電能超越三星,中國大潤發再度復活,都和「這件事」有關

昨天(27日)去參加「D2C ✕ AI 2023 台灣品牌商務趨勢高峰會」,這是91APP與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舉辦的年度論壇,身兼TiEA理事長及91APP董事長的何英圻,做了一場「AI與電商」的開場主題演講,我覺得相當精彩,也整理一下我的心得。

日期:2023-06-28

品味收藏

畢卡索牽起美好緣分 SPEY威士忌與亞果遊艇開啟海上新奢體驗

蘇格蘭單一麥芽威士忌品牌SPEY詩貝對釀酒藝術的堅持,獲得PICASSO集團認同,成為20世紀最偉大藝術家畢卡索全球唯一合作威士忌品牌,今夏,SPEY將藝術支持觸角南移,聯手藝術家劉國滄打造藍晒圖3.0,捐贈台南市支持在地藝文發展,未來也是品牌贊助新銳藝術家的展示空間。SPEY對藝術的無條件支持獲台南起家的亞果遊艇集團力挺,這段由畢卡索牽起的緣分,也激發跨領域領頭羊更深度合作,當精品威士忌遇上台灣首創遊艇會,開啟海上運動文化新奢體驗篇章。

日期:2023-06-15

政治社會

中小企業淨零意識高達9成,綠色運輸轉型勢在必行! IPCC:電動車減碳潛力大,6成台灣企業觀望中

《今周刊》與中華汽車合作綠色運輸轉型調查,針對台灣中小企業在迎接淨零時代之下,運輸減碳的策略布局,並於週三(6/14)舉辦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本次調查主要發現,超過9成的中小企業已意識到未來將面對運輸碳中和的挑戰,並有5成以上企業認為綠色運輸具有急迫性,尤其是已被客戶要求碳盤查的企業更進一步要求、建議或提醒供應商將運具改換為電動車,但透過問卷了解,仍有6成企業在觀望中,並普遍認為價格是轉型阻力。根據IPCC 2019報告,運輸排放占全球年碳排的14%,並且持續增加中,而其中72%運輸排放源來自於陸運交通工具;IPCC 2023報告另指出,由低排放電力驅動的電動車,具有陸運交通減排的最大潛力,因此,從運輸著手減碳已是企業實踐淨零的必修項目。調查結果顯示,雖然電動車價格成本拖累轉型速度,但若有解方,如電池改租用、降低入手與使用成本,企業汰換意願則明顯提升!

日期: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