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研究人員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研究人員共有438項結果
生活消費

熬夜、吃甜食、高空跳傘……,哪個可以帶給你持久的幸福感?

值不值得做某件事,取決於你感受到的愉悅與目標,這包含了預期未來將感受到的或好或壞的情緒,也包含對過去回憶的印象是好還是不好。

日期:2022-02-25

生活消費

樹上的巨無霸

住在台東市的朋友某天跟我說:「很奇怪,十幾年來吃過台東多處釋迦,就屬卑南那邊過了綠色隧道的釋迦特別好吃,明明是同一塊水土。」閒聊的這句話特別引起我好奇,當然前往一探究竟。

日期:2022-02-16

健康

走路6個月,能讓大腦年輕9歲!50後就這樣走路,預防糖尿病、肌肉萎縮、失智症

走路太平凡了,畢竟多數人都會走路,問題在於,你願不願意創造多走路的機會。最新科學發現,只要前腳接著後腳一步步往前走,走六個月,就能將大腦裡的時鐘往回轉。

日期:2022-02-08

全台防疫報導

不是面對面!醫揭餐廳內用「最危險座位」 戶外用餐較安全?「30秒噴出1萬個飛沫」

國內新冠(COVID-19)疫情再升溫,有不少確診者是因內用吃飯而遭到感染,政府目前雖未再禁止內用,但本土案例不斷上升的狀況下,難免人心惶惶。不過,如果真要到餐廳用餐,哪個位置是最危險?會是感染者的正對面嗎?答案是「否定」的。

日期:2022-01-27

全台防疫報導

陳時中坦言:社區中有漏網之魚 疫情失控如「獅子王」翻版?專家警示:小心「這群人」最容易突破防線傳染…

桃機延伸社區群聚感染至今,本土已有123人染疫,確診個案一路從機場燒到銀行、學校與傳統市場,並在5縣市多點爆發,本土傳播鏈初判至少就有6條Omicron傳播鍊。由於仍有多起不明感染源待調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就坦言,社區中仍有確診的漏網之魚。然而,台灣篩檢策略仍以追查確診傳播鏈為主,並仰賴民眾有症狀自行至醫療院所篩檢,以防守為主的防疫策略,真能有效圍堵Omicron病毒在本土擴散?

日期:2022-01-19

政治社會

桃機爆4確診》3清潔工、1運將中鏢… 專家給4大建議:「這類人」最難防,易釀嚴重傳播!

新冠(COVID-19)本土病例近日再擴大,據統計,桃園機場昨(3)日至今(4)日共累計4名人員確診,讓國內疫情拉警報,對此,有醫師點出機場高風險的關鍵原因,並給出4大具體建議,盼疫情不要繼續擴散。

日期:2022-01-04

政治社會

人才篇 碳管理職缺正夯 抓住五關鍵 當搶手綠領人才

二○○三年,在綠能觀念與國際法規尚未成熟之際,面板大廠友達電子便踏上減碳之路,從企業碳排、產品到廠房,皆為全球的減碳製造業先驅,而這背後主要推手之一,就是時任友達總經理暨執行長、現為台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的陳來助。

日期:2021-12-29

教育

最邪惡的行銷策略:吸菸是大人才能做的事,就像性愛、酒精和駕車一樣

數字讓人自以為擁有獨立思考,但其實,我們比想像中更容易掉進用理性科學編織而成的思維陷阱。

日期:2021-12-27

理財

選股大師麥克連淬鍊10萬到1億之路該懂的12件事

沒有內線,不聽明牌,想要理解市場,就從基礎的K棒開始,了解技術指標,看懂趨勢,用最系統化的方式應用解讀,從此不當韭菜當天菜。

日期: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