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示威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示威共有455項結果
政治社會

走出來才有勇氣!《時代革命》導演用淚拍片,擔憂被警抓走…4歲兒不怕:我們一起把香港變美麗

香港理工大學是全球前百大的研究型大學,「QS世界大學排名」比台大還要前面,難以想像3年前的11月,有很多學生穿上潛水裝,搬開人孔蓋,鑽入水深及頸的污水下水道,忍受著惡臭與蟑螂匍匐前進,只為了逃離校園。這是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尾聲,曲折又幽暗,「理大圍城之役」的示威者擔心被警方拘捕後遭武力對待,不得不出此下策。即將於二月底上映的紀錄片《時代革命》,更進一步揭露了鮮少人知悉的悲劇——有手足的手機的定位系統一直停留在下水道,負責提供逃生路線的 Telegram管理員語帶哽咽地說出最壞的下場,「恐怕是行動失敗,最終因迷路而葬身污水......。」

日期:2022-02-18

職場

他幫徐志摩向林徽因求婚、讓甘地結束絕食 印度「詩聖」泰戈爾和平獨立的一生

一九一九年四月十三日,印度發生了「阿姆利則大屠殺」慘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為此拒絕英王受封,並一生為印度和平奔走。

日期:2022-02-16

國際總經

俄羅斯會全面撤軍?當初為何想入侵烏克蘭?4個Q&A一次看懂

原本劍拔弩張的俄烏情勢,於台灣時間今(15)日下午,出現轉變。根據外媒報導,俄羅斯國防部稱,部分軍隊正在從烏克蘭邊境撤離。

日期:2022-02-15

政治社會

港人赴台移民潮 國安疑慮升溫

2021年中國對香港無情的擴大鎮壓,不僅民運人士遭到大規模逮捕,獨立媒體也被迫關閉。去年12月創下香港投票率歷史上最低,但香港人以行動表明,港人赴台移民潮再起。

日期:2022-02-11

政治社會

「我的靈魂永遠停留在8歲!」21萬幼童遭性侵,3千個神父下跪懺悔:神聖的教會為何藏汙納垢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世界華人周刊(微信ID:wcweekly)作者: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 顧景言

日期:2021-11-10

政治社會

救救台灣「菜英文」!小學英語授課時數比韓國少3成、成人多益平均落後韓國119分…一文讀懂台灣與雙語國家的距離

政府以「厚植國人英語力」與「提升國家競爭力」兩大目標,希望在2030年將台灣打造成雙語國家。去年底,國發會與教育部在上述藍圖基礎下,擬定雙語國家的執行策略,然而,隨著許多政策細則於今年陸續落地,對於教育現場,有驚豔、有鼓舞掌聲,亦有不少困惑與質疑聲音。究竟,英語力對台灣的意義是什麼?我們離雙語國家的目標又有多遠?

日期:2021-11-10

理財

永續投資趨勢成形 擁抱ESG股債 追成長、顧收益、降風險

2020年,ESG一躍成為全球的熱搜關鍵字,是國際投資界最流行的通關語,其影響力正全面擴散,ESG股票、ESG債券等類型產品,將是下一個市場新焦點。

日期:2021-10-15

政治社會

美國及英國航艦「路過」台灣 北京又玻璃心? 日媒中國通:與其擔心共軍犯台 台灣更要小心「這四件事」!

國防部昨晚公布,共軍飛機侵入我方防空識別區西南角高達52架次,其中光是殲16戰機就有34架次,創下軍方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昨(4)日有媒體報導,美國、英國及日本共四艘航空母艦或同型艦,上周末在沖繩西南海域舉行大規模聯合演習後,以英國航艦伊莉莎白女王號打擊群為首的英國特遣艦隊,昨天經台灣東方的太平洋海域,再度穿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是共機侵擾我西南空域如此大陣仗的原因。熟悉中國政情的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認為,北京對台灣或許文攻武嚇不斷,但不見得會武力犯台,只是要小心中方可能搭配放假消息、挖走邦交國等灰色手段,加上武力威脅,持續對台灣施加壓力。也有外國學者認為,日本、英國及美國之所以在接近台灣的沖繩西南海域進行大規模海軍演習,本周又將有法國參議員組團來台,加上立陶宛為了台灣與北京槓上,都顯示出日本及西方國家對台灣的直接與間接支持。

日期:2021-10-05

國際總經

與台灣同樣緊鄰極權勢力…30年前立陶宛人賭上一切爭取獨立 他們如何全力捍衛民主、硬頸自立?

一直到現在,薩卡利埃內(Dovilė Šakalienė)都還清晰記得那個溫暖的夏夜,曾以政治犯身分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祖父在她耳邊說:「孩子,我本來以為要一直等到妳的兒孫輩,才有機會見證立陶宛重新成為一個自由國度,但這一刻我突然感覺,在我有生之年,也許還能看見立陶宛獨立。」

日期:2021-09-26

政治社會

經驗借鑑》不忘歷史悲痛 二八○萬人小國盡全力捍衛民主 與台灣同樣緊鄰極權勢力 立陶宛如何硬頸自立

一直到現在,薩卡利埃內(Dovilė Šakalienė)都還清晰記得那個溫暖的夏夜,曾以政治犯身分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祖父在她耳邊說:「孩子,我本來以為要一直等到妳的兒孫輩,才有機會見證立陶宛重新成為一個自由國度,但這一刻我突然感覺,在我有生之年,也許還能看見立陶宛獨立。」

日期: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