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花旗銀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花旗銀共有434項結果
全球股市

美股超級財報週》趁著季報題材進場賺價差可行嗎?華爾街傳奇分析師以亞馬遜為例:這是白費力氣

編按:美股超級財報週進入高潮,本週包括:微軟、Alphabet、Meta、高通、波音、通用汽車、蘋果、亞馬遜、英特爾...等跨國大企業將接棒上陣。

日期:2022-07-29

科技

科技新貴不是叫假的!7縣市高薪公司名單出爐 這間平均薪資84K,連台積電都快看不到車尾燈

時序將步入8月,不禁讓許多求職者、工作者驚嘆:「 2022年居然都過完一半了!」在疫情升溫的環境下,大家的生活節奏多多少少都有所改變,相信許多人的求職、轉職計畫也因著疫情而有所影響,深怕跳槽、轉職錯方向,加薪不成反造成收入的減少那就不好了。

日期:2022-07-28

科技

中國信託、中華電信、網家三集團建生態圈 點數經濟新態勢 點數不必流回 PChome 集團

前一日執行長閃辭,董事長回鍋代理,對員工喊出「Business as usual.」的網家集團,今日宣布聯手中國信託、中華電信,共同推出一張串連了3大生態圈的聯名卡──All Me 卡。這不是網家第一次推出聯名信用卡。

日期:2022-07-05

全球股市

投資3年想翻倍,就得專注高成長科技股!傳奇華爾街分析師:2原則找「被錯殺的好股票」

高成長科技股投資人最好的賺錢方式,就是找到品質最好的公司然後買進,或是在被錯殺時增加持股。優質公司的特色是由龐大的整體潛在市場所帶動的高營收成長、不停的產品創新、吸引人的顧客價值主張和絕佳的經營團隊,投資這種公司可以降低基本面風險。而買進股價被錯殺的公司,也就是股價修正20%到30%,而且/或是相較於成長率,股價很便宜的股票,可以減少評價/本益比風險。我的經驗是,每一個優質公司,股價總會有被錯殺的時候,這時就提供很多機會給耐心的長期投資人。

日期:2022-07-04

台股

暴風式升息攪亂下半年操作 他們如何擬戰略再出手? 台股落底訊號大解析

在通膨、升息強度與景氣多空疑慮下,股市名家們對第三季展望多半保守看待,難得的是,八月中下旬後至第四季,幾乎是他們眼中掌握行情的好時機,究竟他們對第三季的看法、操作策略、落底訊號,以及未來選股方向為何? 值得一探究竟。

日期:2022-06-29

金融

永豐金高層大風吹 從銀行、證券到期貨都換人 為培養未來接班梯隊

永豐金控今(24)日公告,調整七位高階主管及董事職務,以培養集團內部經營團隊未來接班人才。永豐金表示,這波職務的調整包含銀行、證券、租賃等七位高階主管及董事,其中在永豐金租賃董事長李文宏、永豐金證券(亞洲)總經理朱光勳為外聘,其他五人多為在公司基層做起,熟悉公司企業文化的資深經理人。職務調動後,除了有助於主管內部完整的歷練,並有利於金控跨部門橫向整合、縱向溝通,以因應疫情下外部金融挑戰,及國際情勢快速變遷。

日期:2022-06-24

理財

企業攬才新趨勢》提供優渥薪資、福利還不夠 「退休及財務」照顧最感心

企業面對激烈競爭想維持領先優勢,留才與攬才的能力至關緊要,過往企業只把重點放在提供優渥薪資與福利之上,現在則有更多企業關心員工退休後的生活。

日期:2022-05-27

國際總經

「別人恐懼,我貪婪」巴菲特Q1血拚大買,跟進就對了?法人籲台灣股民冷靜想清楚,原因是...

「股神」巴菲特在第1季股市動盪時期積極進場血拚大買,發揮「別人恐懼,我貪婪」的精神,股神選的股票可以當做台股的選股範本嗎?是不是可以跟進的投資標的?法人認為,巴菲特是採價值型投資來選股,台股不一定適用,有法人更坦言不看好台股金融股,但是綠能概念股、蘋果概念股倒是可以留意。

日期:2022-05-25

金融

你支持不用鈔票更方便嗎?全球現金戰爭開打:那些率先走向無現金交易的國家,後來呢?

現金戰爭「現金戰爭」的情形在近20年來越來越明顯。擔心有能力的菁英想要消滅現金並且追蹤交易的想法,讓自由主義者、反貧窮活動者、陰謀論者團結起來共同反對。不過有少數人把他們的論述放在世界魔日詞彙的框架之下,例如引起許多爭議的評論家吉姆.里卡德( Jim Ricklards ),他在2019年10月時寫道:「在豬被屠宰之前,他們會成群進入豬圈當中。在存款人受到負利率屠宰前,他們會成群進入數位帳戶當中,在那裡無處可逃,那裡無法回頭。最重要的,就是現金之戰是千真萬確的,那就揮之不去。」

日期:2022-05-20

政治社會

台灣超額儲蓄爆天量,超越德、韓、美三強!「閒錢太多、投資太少」成經濟轉骨隱憂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政府應帶頭花錢!

在經常帳順差創新高、台灣人均GDP即將「超韓趕日」的當口,曾任中央銀行副總裁的許嘉棟,卻認為台灣經濟的「轉骨」遠未完成,究其關鍵在於「超額儲蓄」。

日期: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