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言論自由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言論自由共有343項結果
政治社會

政壇之星殞落》雲林囝仔從醫轉政、一度全台大逃亡… 李應元昔深情告白愛妻:妳是最穩定的支持力量

我國前駐泰代表李應元近半年以來受難纏的癌症—「壺腹癌」所苦,昨(11)日晚間病逝於臺大醫院,享壽68歲,悲痛的消息傳出令外界不捨,黨內人士、雲林老家……各界深感惋惜,紛紛發文悼念這位「黑名單勇士」。回顧李應元過去,出身雲林的他是不折不扣的鄉下囝仔,從醫轉政,將生命全部奉獻給家鄉—台灣,甚至曾被列入台獨黑名單之一而鋃鐺入獄。被譽為是「天生外交官」的他,如何靠「人人好」的交際手腕走過這精采的從政生涯?

日期:2021-11-12

政治社會

A片盜臉 》 小玉牟利上千萬輕罪交保已回家,高嘉瑜、黃捷受害者影片續流傳…為何律師卻說影片沒法強制下架?

YouTuber小玉(朱玉宸)利用變臉軟體製作變臉A片牟利,遭合成的受害者不分男女、職業高達上百人,包含立法委員高嘉瑜、市議員黃捷、藝人蔡依林、網紅愛莉莎莎等,一年初估大賺上千萬元。由於目前深度變造人臉犯案、以此不法獲利缺乏法源管制,檢方昨只能訊後諭令30萬元交保。然而,這些受害者的「性愛影片」早在去年起開始在網路流傳,案件偵破後檢警仍無法源要求Youtube、twitter等平台將影片下架,這些再製的非真實內容仍在各社群管道間瘋狂被轉傳…

日期:2021-10-19

情感關係

對別人說「閉嘴!」 是一種權力不平等的展現

情緒或是獨特的表達方式本身也沒有錯,通常是言語暴力背後的權力不平等,決定聽話者該接受哪些情緒、表達或需要。同時,言語暴力也因此限制一個人做出專屬的獨特表達,進而導致他無法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日期:2021-08-30

政治社會

黑道與退將高喊投共叛國、推翻政府

中國屢次威脅攻台引起全球關注時,台灣內部的親中勢力恰好開始高調鼓吹推翻蔡英文政府。即便親中聲勢不高,一旦代理人與極端統派或深藍陣營結合,恐怕就有足夠能力來對特定官員進行襲擊。統促黨張安樂、退役將領高安國等人,以「反獨促統」的口號試圖提升國內親中聲浪,如此行為很有可能是為了配合中共政宣來製造台灣動盪。

日期:2021-08-27

政治社會

高端開打後傳不良事件 呂秋遠:那些在酸高端、攻擊高端的人,是什麼心態?

我就問,那些在酸高端、攻擊高端的人,是什麼心態?

日期:2021-08-24

政治社會

連小S都被中國小粉紅扣上「台獨之母」啟示:即使跪下來討好,說錯一個字,中國就可以讓你倒

「很難過,羽球國手戴資穎在這次的奧運中,雖敗猶榮,雖然只拿到銀牌,但是已經創下台灣羽球最好的紀錄,也凝聚了我們的心。」

日期:2021-08-03

國際總經

一場花費數十億美元的運動會 值得冒賠上公共健康的風險? 《紐時》:這世界是否受夠了奧運?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1-07-22

國際總經

拒簽「一中承諾書」!台駐港人員被迫撤離 美國務院表態「挺台」:台美關係堅如磐石

台灣駐港辦事處人員拒絕按照香港政府要求簽署「一中承諾書」,導致派駐人員無法續留及赴任。對此,美國國務院普萊斯(Ned Price)表示,北京持續恫嚇台灣人民,美國將會與台灣站在一起,更強調台美關係「堅如磐石」。

日期:2021-06-22

國際總經

波音、空巴17年補貼爭議為何停火?「台二代」美國貿易代表一句話,揭拜登政府背後策略…

6月15日,美國和歐盟於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中共同宣布,就長達17年的波音公司(Boeing)、空中巴士(Airbus)補貼爭端,達成「停火」協議。

日期:2021-06-16

政治社會

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通傳會委員林麗雲教授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對於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的寶貴見解。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