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語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語氣共有1315項結果
國際總經

地震捐紙鶴沒用又麻煩,他直呼特級污物...災區「不歡迎物資」曝光,這款泡麵上榜!專家解答原因

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今年元旦發生規模7.6強震,造成至少161人死亡、565人輕重傷,該縣至今仍有103人下落不明;當地不時仍發生地震,搜救行動也持續進行,但由於交通中斷,不少民眾只能待在斷水斷電的家中,或是待在車上避難。救難物資陸續進入能登災區,但搜救組織和不少日本網友呼籲,不要再把千羽鶴或是不必要的東西送到災區,避免造成困擾;過去,日本媒體曾列出「災民不需要的物資一覽表」,除了紙鶴,生鮮食品、白米外,「辣味泡麵」也入列,而烹飪專家也解釋原因。

日期:2024-01-08

政治社會

73歲趙少康最後一刻上場,當起救火隊!他要如何擦亮國民黨招牌,為政黨輪替送上關鍵助攻?

總統大選1月13日登場,藍、綠、白陣營三足鼎立,不只主帥間攻防火花四射,副手陣容同樣吸睛。副總統是備位元首,不具政治實權,被定位為「沒聲音的副手」。不過,這次三位候選人登板後話題不斷,關注度不輸主帥,不但被評為史上最「搶鏡」副手組合,搭檔後也牽動各黨選情。選戰倒數時刻,本刊專訪三位候選人,看國內外歷練豐富的「外交戰貓」、闊別30年重返政壇的昔日「政治金童」,以及由商轉政一鳴驚人的「新光公主」,如何在參選路上用各自的理念、經歷和施政願景,爭取民心。(訪談順序以姓氏筆畫排序。)

日期:2024-01-03

傳產

飯店事業賺錢了,70歲嘉泥不再只靠股利過活!張剛綸花10年擁有「產能」,剛起飛為何就談兒女接班?

曾是台灣三大水泥廠,嘉泥第三代掌門人張剛綸靠著積極幫公司瘦身,挺過疫情風暴,終於讓沖繩的飯店轉虧為盈,旅宿事業占營收近4分之1。

日期:2024-01-03

政治社會

總統辯論會》幾十場槍戰沒死,是老天留我命繼續拚!侯友宜猛打賴不攻柯:我有能力組聯合政府

2024年總統大選唯一一場辯論會週六(12/30)下午登場,兩岸議題成為主要重點,各方數度交鋒,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猛攻民進黨8年執政,幾乎不打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還在結論時引述台灣民主運動先鋒蔣渭水「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名言,拋出聯合政府,訴諸整合在野力量政黨輪替。

日期:2023-12-30

金融

甩18年「彰銀包袱」 急起直追展企圖 台新金控董事長 吳東亮

截至二○二三年十一月底,台新金控的市值大約接近二三○○億元,對比其他金控同業,這個數字並不算是龍頭等級的領先群;但相較二二年十二月底的一八○八.一億元,一年來,台新金市值增逾二六%。

日期:2023-12-27

職場

老外說 Sorry, fat finger! 跟手指胖不胖沒關係

Mark收到外國同事傳來一張莫名其妙的照片,他覺得很奇怪,就問同事:"Why did you send me that picture?"外籍同事回答:"Sorry, I've got fat fingers."Fat finger? 胖手指?Mark再看看照片,裡面完全沒有手指啊!同事的手指會很胖嗎?今天來看看finger的道地用法。

日期:2023-12-25

情感關係

老伴急救無效、渾身是血,80歲老人卻緊握她手:能和你過一生真的很幸運,親愛的你先走,我很快就跟上

紛亂的週末白天,一個患者緩慢地穿過急診室的中央,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坐了下來。那是一個衰老的老奶奶,像是與疾病抗爭了很久,她的臉頰消瘦,但全身都是腫脹的,意識也看起來不太清楚。稍微晃動老奶奶的身體,她也沒有任何反應。透過全身的狀態可以推測是長期的腦部病變所致。

日期:2023-12-22

傳產

為大巨蛋罹憂鬱症、瘦到剩40公斤…趙藤雄一句「圓滿」吐露心境!揭密遠雄集團交棒長子內幕

台灣人等待30年的台北大巨蛋,終於正式啟用;而糾結於大巨蛋20年的遠雄集團動向也備受矚目。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製作「遠雄接班內幕」專題,揭露遠雄創辦人趙藤雄對於大巨蛋完工與事業交班的看法,同時報導遠雄集團的分工布局與最新動態。

日期:2023-12-21

科技

防詐教育是普惠金融第一步! Gogolook 旗下「袋鼠金融」靠科技打造金融教育體系

ChatGPT 的橫空出世,帶動新一波生產式 AI 應用浪潮,也加速了詐騙方式的演進,最新出現的方式是透過 AI 技術進行聲音取樣,再編造成詐騙內容,使民眾更易受騙上當。這些日新月異的詐騙手法,及層出不窮的金融詐騙、詐貸案件,不僅造成投資者的財產損失,更影響到退休族與銀髮族的身心健康。

日期:2023-12-13

職場

解缺工 全台六年孵化5000新南向畢業生、逾六成留台 東南亞人才最強軍火庫 明新科大怎辦到

未來十年間,台灣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問題將日益嚴峻。缺工危機下,「新南向人才」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生力軍。

日期: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