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買基金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買基金共有328項結果
理財

「不發零用錢」、「不在子女面前談錢」真的對嗎? 專家曝子女理財教育兩大地雷

「小孩子只要把書唸好就好,錢的事情不要管也不要問」、「小孩子拿什麼零用錢」。仍然有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時,是用這樣的消極態度以對。身為兩個孩子的媽,瀚亞投資研究部副總賴盈良則認為「不要小看小朋友」,要盡早讓他們對理財有感。

日期:2021-04-23

金融

房價高漲、產業升級不力...「14A總裁彭淮南」掌權20年種下禍根?這些年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多少代價

編按:什麼樣的一本書,還未上市就引起整個金融界熱烈討論?央行前任總裁彭淮南頂著「全球唯一14A總裁」光榮退休才3年,近日由央行現任理事陳旭昇、李怡庭,前理事、台大經濟系退休教授吳聰敏,3位前後任理事合著新書《致富的特權:20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劍指擔任央行總裁20年的彭淮南,抨擊這些年來,台灣房價高漲、人才外流、產業升級不力,都跟央行政策脫不了關係。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更為本書寫了推薦序,陳南光指出央行必須做出制度上的改革,央行應是一個介於政府機構與研究單位的綜合體,不僅組織與運作上應更加靈活有彈性,在面臨新的總體金融與經濟情勢挑戰時,有發現問題、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並自我調整的能力。「主要國家的央行在面臨國際經濟與金融情勢的鉅變時,總會大膽地調整政策目標、啟用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或重新思考貨幣政策架構,必要時進行組織結構的大幅變革。要能做到這點,央行必須有札實的研究團隊與更具彈性的組織架構與人力配置,以及應對制度變革與制定長遠計畫的能力,才能因應未來各種挑戰。」媒體上經常出現美國聯準會或是臺灣中央銀行的新聞,但是在一般人的生活當中,央行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新聞中利率的升降、匯率的升值或貶值、貨幣的供給,這些看似抽象的貨幣政策調整,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絕對超過你我的想像。臺灣房價之所以如此高漲,就跟央行20年來一直維持低利率有關。而長期壓低新臺幣匯率,雖然對於臺灣的出口貿易或許曾有助益,長期而言卻也導致產業升級不力的後果,對經濟體質有負面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背後的道理是什麼?本書用簡潔的篇幅,提供外行人也能輕鬆看懂的解說,讓大家瞭解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多少代價。

日期:2021-04-06

理財

父母老邁還能靠子女,但沒生孩子的我們呢?保險業務員真心勸:別淪為「老年人球」的5個準備

之前提過照顧中風失去行動能力的雙親,那位從事保險業多年的讀者跟太太膝下並無子女,昨天聯繫我,表示遇到很多實務上案例,有很多人並不知道年老的時候,喪失行動能力時,你要請託子女或朋友去幫你領錢或者申請理賠,其實有很多難題,要怎麼解決,用什麼方法,以及如何規劃他的退休生活,給各位參考看看。

日期:2021-03-26

理財

老榮民賣饅頭養活一家8口,卻栽在老鼠會,看新聞老淚縱橫...一場吸金騙局給投資人的慘痛啟示

想要脫貧致富的第一步,不是傻傻的捧著所有家產,跑去買基金、股票或房產,而是要先搞清楚自己究竟屬於哪一種財務狀況。無論有沒有負債,或者負多少債,不同的利率和還款方式、各種情況不一的經濟條件,都會影響如何制定最適合自己的財務對策。

日期:2021-03-19

理財

學生時去郵局定存5萬塊,就覺得自己更懂理財...他25歲存到100萬剖析:ETF其實很適合2種人

新生代理財投資YouTuber李勛 SHIN LI,從大學時期每月零用錢5,000起,就存下20 萬;出社會後,沒進公司上班、沒有固定收入,藉著理財技巧,卻能賺多存多,25 歲成功達標百萬存款。沒有富爸爸、也非財經背景出身的他,想把這樣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透過投資理財讓人生有更多的選擇,且必須要身體力行才有機會達成。

日期:2021-03-12

理財

台股多空變動讓你摸不透?台股基金團隊教你這樣做

台股在2020年指數上漲逾兩成,表現不凡,其中績效奪冠的「野村優質基金」更繳出亮麗的成績單,不但狂勝大盤表現,也讓其它國內一般股票型基金遙看其車尾燈。

日期:2021-02-24

國際總經

流動性緊縮逐漸浮現 第二季股市恐面臨調整壓力

2021年至2月4日為止,滬深300指數累計漲了5%,但很多散戶喊著沒有賺錢,為何又出現這種情況呢?

日期:2021-02-08

理財

華南銀行「好基智」、「圓夢錢包」讓你豐盈未來

當你坐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上聽到鄰座的人都在討論股市、當媒體出現鋪天蓋地的報導,全球股市已來到歷史高點,好像只有你還在問:「還能進場嗎?」這就是Kevin的故事,他是個40多歲的普通上班族,也是家裡的主要經濟支柱,在公司擔任小主管的他,每天早上九點進公司打卡上班,晚上加班到七、八點是常態,回家後還要陪小孩寫作業、溫習功課,在他扮演完好員工、好爸爸的角色後,屬於自己的時間所剩無幾,就算有閒錢想投資,也擠不出力氣研究哪家企業的股票值得買。對Kevin來說,難道就沒有解套的方法嗎?

日期:2021-02-01

理財

「分紅型」台股配息基金,有獲利再分紅,才是真報酬

台灣賣得最好的基金商品就是配息基金,境內外配息型商品加起來達上兆市場規模,特別是月配息的商品更是投資人的最愛,然而,對於配息基金,人們總存在有一些迷思,甚至影響基金的獲利而不知,投資人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基金投資,或投資觀念中了幾項?

日期:2021-01-15

聰明理財

月薪3萬多,40歲發財只能靠股票?股市裡,一再上演的窮人悲劇:小資投資變赤貧

「定時定額如果3千效果根本不大,又不是每個人都能拿1萬出來投資,那怎麼辦,難道都不用投資了嗎?」

日期: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