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醫療險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醫療險共有449項結果
保險

「壽險是給老婆當嫁妝,失能險才是自己用」一場意外足以傾家蕩產...不想拖累家人,保險怎麼買?

想做好買保險的決策,大原則有哪些?專業人士應該優先考慮的保障基礎是什麼?有限預算下買保險,如何把錢花在刀口上?

日期:2022-06-22

保險

繳費20年保障終身...該幫孩子買「終身醫療險」嗎?理財達人:通膨無止境,30年後理賠恐只夠付掛號費

編按:本業是冷凍空調工程技師的股素人,曾在1998年進入股市,當時只會「憑感覺」買賣股票,3年不到即因嚴重虧損套牢而黯然退場。2008年,悟出「買股的3個15準則」與「3個先決條件」的原型理念後,重返股市,從此不再虧損、安穩獲利。股素人現在處於半退休狀態,不僅每年領穩定股息,靠著土法煉鋼篩選股票,還在同一社區買下三間房與家人同住。小孫女出生後,媳婦為她買一張0歲保單,引發股素人的研究興趣。「主約是20年繳的終身壽險,加上7種附約,年繳保費23,932元......替0歲嬰兒買保險,通膨效應無止境,等她到35、50歲時的保單價值剩多少?」因涉及家人的權益,股素人乃決定進一步研究保險商品,希望能了解「要保人究竟能由保單獲得怎樣的保障」。

日期:2022-06-13

保險

海外旅遊確診,旅平險不賠!國泰產開第一槍取消「突發疾病」保障、新安東京也跟進

疫情延燒,國際旅遊雖尚未完全開放,但隨著日韓恢復觀光,多數國人計劃出國旅遊,產險業者危機意識高漲,繼國泰產險開出第一槍,明 (10) 日起暫停海外旅平險「突發疾病醫療保險」後,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也跟進,宣布停止提供,國人在海外確診進行醫療,將無獲得理賠。

日期:2022-06-09

保險

保險小白第一份保單該怎麼買?壽險專家教「三階段」補風險缺口:這3種保單必買!

進入6月畢業旺季,將有數萬名社會新鮮人踏入職場,不過,由於過去兩年疫情的影響,企業用人態度趨向保守,但今年開始企業適應疫情環境後,也開始舉辦校園徵才博覽會。根據求職網調查,今年熱門科系畢業生有超過3份工作可挑,亦有9成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前就開始找工作,對此,壽險業者就建議,初入職場的新鮮人對於風險承擔能力較低,建議可按部就班從「三階段」做足保險保障,為人生打好基礎。

日期:2022-06-08

理財

曾刷「喬治瑪莉卡」救急...一個家庭主婦最血淋淋的理財教訓:為賺20%年息,幾乎賠光本金

「從月光族到理財好手,財務規劃,帶給我與先生平靜優質的家庭生活。」

日期:2022-05-19

理財

30年後退休每月4萬的消費力,從每年50萬飆到121萬!4例子看懂:通膨低利如何影響理財?

過去我們聊過為什麼一定要理財,主要原因就是通貨膨脹,因為通貨膨脹與低利率會讓我們存在銀行的錢貶值,現在可以買到一個排骨便當的錢,忍耐存了30年以後卻只能買到滷肉飯,那為何不現在就花掉呢?

日期:2022-05-13

保險

保險預備金待命,抗防疫保單風暴!隔離理賠兩成恐埋財務地雷,產險業哀嚎

今年熱賣的防疫保單皆以二○二一年的疫情為基準,如今疫情已大不相同,政府隔離政策不斷變化,理賠率飆高,產險業者們的心聲是什麼?他們又面臨什麼困境?

日期:2022-05-04

聰明理財

每年2%通膨,35年後資產縮一半 退休規劃怎麼做?理財達人推「二不三要」原則,千萬老本不是夢

面對全球市場不穩定、通膨壓力與日俱增,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今年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3.27%,來到近10年新高,手上的錢變得越來越薄,這對於未來正在進行退休規劃的民眾並不是好事,如果想要安穩退休,除了及早開始準備外,對於退休理財該如何規劃?

日期:2022-04-28

保險

5家壽險業者、10張保單停售/「續不續保」引民怨 民眾搶買為何釀防疫保單之亂?業者這麼說

隨著COVID-19疫情大爆發,確診病例數進入高成長期,每天至少數千例確診,政府也隨之調整防疫步伐,從原先清零的政策轉向與逐步走向與病毒共存的方向。不過,就在清零政策不再的情況下,防疫保單也隨著確診數的大幅增加而受到關注,甚至引發一場「產險之亂」,各家業者開始急忙下架、調整防疫險保單內容,原先防疫險保單內容的確診隔離等針對輕症的理賠金也將不再出現,僅剩住院醫療理賠金,這也代表防疫險開始從輕症轉為關注重中重症醫療。

日期:2022-04-26

理財

年收700萬還覺得不夠用?精算媽咪珊迪兔:從3面向打造家庭財務安全網

家庭年收入300萬,網友狂喊這金額只能算「普通」,有網友甚至認為就算家庭年收700萬元仍覺得不夠用。一個家庭的收入金流,究竟該如何規畫?才能令人感到有安全感。《精算媽咪的家計簿》Podcast節目主持人珊迪兔表示,建置完整家庭理財金流,可從「資產負債表」、「保險」、「投資工具」三大方向進行規劃,有助找到家庭理財明確目標。

日期: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