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電腦斷層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電腦斷層共有355項結果
科技

挑戰篇 起造新護國神山產業 台廠有三大難關要闖

全球智慧醫療產業成長大爆發,未來三年每年產值年增率都逾五成。台廠要在近十三兆元商機中淘金,認證、找出商業模式和挺進國際的實力,缺一不可。

日期:2022-01-12

傳產

「120元基本心電圖,就可抓出未來1~3年死亡機率!」 長庚、榮總到台大都擁抱AI 不只急診救命 更能找出心臟危機

心電圖影像透過AI模型分析,不用1秒鐘,你我未來1到3年、5年,甚至10年內,因心血管疾病猝死風險數字一一現形。這不是虛擬世界的未來想像,而是林口長庚醫院最快於2022年第一季全院落地的超有感人工智慧應用。

日期:2022-01-12

科技

「120元基本心電圖,就可抓出未來1~3年死亡機率!」 長庚、榮總到台大都擁抱AI 不只急診救命 更能找出心臟危機

人工智慧產業風起雲湧般迅速成長的勢頭,你一定知道!你知道嗎?在全球,健康醫療蟬聯人工智慧領域獲投金額最高的行業別之冠;你知道嗎?在台灣,近年來該領域獲投件數第一的,同樣是健康醫療類新創。當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工智慧精準醫療不再只停留在噱頭與想像。從未被滿足的需求出發,一個個創新概念已實際在各醫院場域成功驗證。本刊前往台北、新北、台中,直擊5大醫學中心、15項最新落地應用,這些有如「AI醫神」般超有感上工的創新應用,你一定要知道!

日期:2022-01-12

健康

孫道存癌逝享壽72歲/惡性腫瘤養成至少10年!3種癌細胞轉移很致命「這些定檢必做」

太電前董事長、微風集團少奶奶孫芸芸的父親孫道存,週三(11/17)凌晨癌逝,享壽72歲。孫道存因罹患惡性腫瘤,期間經腸胃鏡及電腦斷層等檢查並進行治療,但病況沒有改善、爆瘦10公斤,日常生活皆需他人協助,10/1才剛保外就醫,短短一個半月即傳死訊。有媒體傳出孫道存最初是喉癌,後為肺部腫瘤又擴散轉移,亦有消息為他早前因攝護腺癌進行化療,卻因入監服刑療程沒做完,所以惡化迅速。

日期:2021-11-17

健康

天冷大啖薑母鴨 男「大血管撕裂」倒地...搶救10小時不治!醫揭「這1症狀」超致命

時序已過立冬,在冷空氣不斷發威的情況下,不少人會選擇「進補」來保暖身子,不論是薑母鴨或是羊肉爐,都是許多台灣人的心頭之好。只不過,進補之前也要先衡量自己身體的狀況,畢竟……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

日期:2021-11-15

健康

持續胃痛竟是「胰臟癌」? 發現4個月內過世! 醫:轉移肝臟長出2、30顆腫瘤

現在人飲食和生活的壓力,胃部常常會感覺不舒服!但如果出現時常持續性的「胃痛」,還是需要盡快就醫,因為很有可能是「胰臟癌」找上門來了!

日期:2021-11-09

健康

名醫教戰》沒吸菸、家族病史,45歲也要做人生第一次LDCT!肺癌權威:就算腫瘤慢慢長大,也都來得及處理

衛福部今年最新統計,在10大癌症死亡率排名中,第1名仍然是肺癌,且不論男女肺癌都名列10大癌症死因之首。肺腺癌佔所有肺癌比例約6-7成,男性呈現下降、女性則呈上升趨勢,這在日本、英國都是如此。尤其亞洲女性常見非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情形,研究認為可能和二手菸、空氣汙染、廚房油煙和遺傳有關,還需進一步探討。專家認為,不能阻止肺癌,就一定要從增加第1期檢出著手,因為第1期只要開刀,可能一輩子就沒事。《今周刊》訪談台大權威名醫,教你如何揪出早期肺癌,並及時阻止癌症發展,同時整理完整表格,一次搞懂萬一發現自己肺有結節時,該如何處理。

日期:2021-10-22

健康

生病教我的事》「胸部X光正常,8個月後竟確診肺癌!」不抽菸、愛運動...51歲政大教授罹癌告白

台灣算不算醫療先進國家?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在台灣一診斷出肺癌,近六成已是末期,導致肺癌的死亡人數居十大癌症之冠,也燒掉最多健保費用。新國病來襲,我們該如何對抗?

日期:2021-10-15

健康

一個耳鼻喉科醫師的無奈:我最討厭看門診的原因,就是我老覺得,我需要一直在門診「撒謊」

門診外面,傳來一陣騷動。有位病人跟其他的候診病人吵了起來。她告訴門診小姐,她的情況很嚴重,必須要先看。可是,不僅別人不讓她先看,門診小姐也請她按照號碼,乖乖排隊。我在門診房間裡面,聽到她罵人的中氣十足,絕對不會有什麼大病,所以一直到她的號碼到了以後,才讓她進來。

日期:2021-10-15

健康

名醫心路 亞東醫院蔡翊新的紓壓處方 當第二大死因找上門 神經外科主任把病當鬧鐘

行醫23年,專門處理別人血管的麻煩,沒想到自己卻被「血管反咬一口」。亞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蔡翊新,6年前發現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當時僅41歲。《2019年全球衛生評估報告》指出,心臟病是疾病中的頭號殺手,它也是台灣10大死因的第2位。

日期:202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