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駕照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駕照共有242項結果
生活消費

夏日瘋私人遊艇這樣玩 最潮航海王

炎炎夏日,搭私人遊艇出航,可以在海上享受私廚料理、開船自己當船長;在近海玩透明SUP立槳、乘坐單體帆船,享受神鬼奇航的轉舵感;還能觀賞海底動植物、了解生態。一場逆風而行的海上之旅,不僅充滿私人旅程的尊榮感,又能親近大自然。

日期:2022-06-01

政治社會

台灣正名再+1!國際駕照7月起封面將有大大的TAIWAN…「不再被認成中國被攻擊」

台灣正名再+1!目前的國際駕照封面僅標示「Republic of China」,公路總局週二(5/31)下午宣布,國際駕照將加註「TAIWAN」字眼,7月1日上路。

日期:2022-05-31

情感關係

老婆癌逝後,他在臉書曬2輛新車、充滿元氣!2例子啟示:當妳活得精采,才能得到另一半目光重視

前兩天看到車友羅哥在臉書上買了兩輛新車,忽然讓我有點小小的感慨。大約一個月前,羅哥臉書的一則動態讓車友圈的大家動了起來,從內文得知大嫂病危,他聲淚俱下的拜託大家,幫他在加護病房的老婆祈禱。她因為癌症,走到生命的尾端了,羅哥希望大家的祝禱和念力,可以讓老婆無痛無掛的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通常臉書上出現類似這樣的訊息,大家總是熱烈反應、分享,短短幾個小時裡,已經集氣上千個讚。我們當然知道,這樣的形式就是給活著的人多些安慰而已。在臉書發文的第三天,嫂子已在羅哥的感謝po 文中平靜的離開了。

日期:2022-05-27

產業動態

17歲家道中落,25歲拍台積電、聯電形象片 《逆者》砸千萬無法回收,以李安為師的他「拿一張最貴的門票」

「失敗是一個選項,最容易取得的選項,我們可以選擇走向成功或失敗,可失敗永遠都存在,承認它也沒有關係。」《逆者》紀錄片導演陳文良,在影片的最後寫下這句話,他說的不只是主角黃育仁的故事,也是他自己的。 很難想像76年次,今年不過35歲的他,對人生有如此深刻的體悟,但最難得的是,他以無比正向的能量,面對自己的失敗,因為這部由他個人出資千萬元,拍攝的紀錄片,發行後已註定無法回收。轉個心念,他笑道:「就當作是拿一張進入台灣電影圈的門票,雖然這張門票很貴!」

日期:2022-04-14

聰明理財

當年「喬治瑪莉現金卡」害了多少人?一個卡奴如何把500萬債務變成只還23萬

編按:2021年台灣民眾刷卡額超過3兆元創歷史次高,不用帶現金、甚至可以分期付款和預借現金,不過,使用不當也可能淪為卡奴,甚至信用破產。最近臉書社團有網友貼出1999年萬泰銀行發行的「George&Mary喬治瑪莉現金卡」,喚醒不少人2005年「卡債風暴」的慘痛回憶當年現金卡超夯,很多人一開始借了20多萬,最後滾成100多萬,以卡養卡悲慘度日,估計超過80萬人淪為卡奴。「喬治瑪麗現金卡」1999年問世,是台灣第一張現金卡,英文名稱為「George & Mary」,以臺語的諧音「借錢免利」命名。問世2年之後,讓萬泰銀行的獲利攀上高空,同時創下罕見的股價大漲8倍奇蹟。因為借貸相對容易,大學生、阿兵哥都能輕鬆申請,加上銀行搶著發卡拚業績,廣告主打買房、買車的頭期款輕鬆到手,吸引很多人借款,最後卻還不出錢,選擇走上絕路,成為當時台灣嚴重的社會問題,過來人表示真的是「塑膠鴉片」!王至德律師分享他處理債務清理(卡債)案件的真實故事....(原文刊載於20190712,更新時間為2022/3/11)

日期:2022-03-11

政治社會

酒駕沒肇事,罰3年併科罰金30萬!同車的人可罰1.5萬…「累犯個資會公布」3/31上路

去年因為酒駕造成的死亡人數多達318人,是近4年新高,不只酒駕的人受傷、被撞的人更是家庭全毀。立法院1月三讀修正刑法、道交條例等,將陳報政院核定3月31日執行,希望藉由加重酒駕處罰規定,嚇阻酒駕行為、避免更多悲劇發生。

日期:2022-03-09

勞保勞退

新制勞退分紅今入帳,這149萬人能領5萬、過半勞工領逾萬元!「5招」快查領多少

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日前公布了2021年勞動基金投資績效,去年一整年整體收益數達4511.1億元,收益率為9.65%,創下歷史次高的成績,其中攸關1205萬名新制勞工的新制勞退基金去年則是賺進2836.8億元,平均下來大家約可分到2萬3541元分紅,今(4)日就會入帳。

日期:2022-03-04

健康

讓台灣更美好的20個主張》調整部分法令 全面守護人民健康安全

編按:2014年,《今周刊》曾製作〈許台灣美好未來的30張關鍵選票〉封面故事,從經濟、社會、人權、政治各層面提出亟需革新的30個進步觀念,8年後檢視,當年的主張已有諸多落實,例如:修正《文化資產保存法》、完成「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建置、同性婚姻合法、《民法》下修18歲、病主法上路等等。1312期封面故事〈讓台灣更美好的進步主張〉,我們再次從制度面著手,持續推進台灣社會進步。報導涵蓋勞工權益、全民健康安全、產業發展與防弊、國家留才制度、強化政經體質五大面向,盤點20個對你我生活有重要影響卻不合時宜的法令。

日期:2022-02-11

政治社會

守護全民健康安全

充足的醫療服務與長照機構,是因應人口老化的兩大政策支柱,但長期而言,全民健保與長照皆面臨資源不足的困境。不過,只要各解開一項限制,就能大幅紓解兩者的財務壓力。

日期:2022-02-09

政治社會

路殺台灣人

編按:台南一名孕婦日前駕車不慎輾過正在過馬路的一對母女,導致婦人肋骨骨折,才3歲的女童傷重不治,肇事者聲稱遭到A柱遮擋視線,因此左轉時未減速。然而她事後竟稱,要將肚裡尚未出世的孩子「賠」給當事人,讓家屬聽了氣炸。交通部長王國材周三(5/10)表示,對於這起憾事深感愧疚抱歉,同時也下令全台即刻起,全面推動行人專用時相、行人早開時相,維護行人的安全。今周刊曾在2021年底報導,單是2020年,台灣馬路上就失去了3000條人命,傷亡總人數更高達50萬,等於平均一天約有1380人在路上非死即傷。本刊報導指出,這背後有長期的結構性因素,必須審視道路的死角,阻止交通繼續路殺台灣人。(原文刊載於2021年12月29日,更新時間2023年5月10日)

日期: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