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北市房價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北市房價共有114項結果
房地產掃瞄

逐捷運而居,房價有支撐?北市熱門捷運宅 剩「這一站」還可見6字頭

民眾買屋時,選擇好的地點很重要,特別是鄰近捷運站、交通便利之處,常是不少人買房時的首選。根據台北市地政雲資料,在2021年台北市境內的距離捷運站300公尺內的地區,交易量前五大的捷運站分別為中山國小、內湖、中山、古亭、永春等站,除了內湖站的平均成交單價維持在6字頭外,其他四站約落在73到86萬元間。

日期:2022-04-06

房地產

六都平均漲三成 未來數年將是「南熱北溫」 新成屋成本墊高、游資充沛 全台飆漲下的小資買房攻略

台灣房地產無差別齊漲,不少蛋白區房價已與蛋黃區相當,讓有心購屋者無所適從。現在還適合進場嗎?要怎麼挑才能找到符合需求又保值的產品?

日期:2022-03-23

房地產掃瞄

脫北者的「首購天堂」沒了! 新北市「這個重劃區」房價漲不停 兩房產品總價從600萬變800萬元

台灣房價在這幾年來不斷高漲,特別是台北市的房價,已非一般市井小民可負擔,甚至因台北市房價所得比高達15.79倍,造就不少「脫北者」離開台北市,選擇往鄰近區域尋找身之所。這也讓台北市的人口年年銳減,從2019年的264萬人一路下滑,甚至在2022年下半年,可能就會跌破250萬人。

日期:2022-01-11

房地產掃瞄

效益浮現!危老都更占北市新建案7成 但需慎防這「甜蜜陷阱」

近年來,危老都更重建政策已日漸有成效浮現,日前總統蔡英文也曾在危老都更博覽會上指出,這幾年來都更效率明顯提高,危老及都更核准案從2016年起,從每年平均40起都更案逐年成長,今年截自11月底為止,都更和危老案就有807案,從2017到2021年,每年平均有700案,案件數成長近17倍。

日期:2021-12-24

政治社會

「買一個永久的家是笨蛋?」 連楊金龍也勸年輕人租房就好...真正有錢的0.01%都靠這招財富自由

在台灣,買一間可遮風避雨的夢想家門檻越來越高,房屋首購族已由過去平均30-40歲的青年族群,提高為平均為40歲以上、在職場奮鬥10年以上的中壯年。對此,央行總裁楊金龍昨(22)日建議年輕人,「負擔不起房可以先租房」,還說自己當年也是40歲才首購。在政府近年端出的打房成效有限、房價持續飆漲的現況下,楊金龍所述「先租房、再買房」真是一個理性的決定嗎?

日期:2021-11-23

房地產

年收110萬新北買房會怎樣?章定煊:不管你幾歲買房,接下來的20年可能窮得只剩下房子

台北市房價高不可攀,許多上班族選擇落腳新北市。但房產學者分析官方各項數據指出,依正常儲蓄率,在新北存到自備款要18.2年,一個年輕人即使一出社會,所得就能達到新北市中位數110萬元,也要到40歲中年,才能存夠自備款。

日期:2021-10-28

金融

台灣投資理財有3寶,過去30年你做對1件就有錢!除了房地產和股票,最後一個讓人跌破眼鏡

編按:筆者投入金融業20年,是銀行理專、投資者們的金融教練,培訓超過13萬人,事業遍及證券、銀行、保險業。卻在經歷2017年比特幣泡沫事件後,讓他半年累積千萬資產,也一個月蒸發2台特斯拉。加密貨幣完全翻轉他原有獲利邏輯。

日期:2021-10-22

房地產

狂!26歲買千萬北市新房 不靠爸關鍵曝

根據聯徵中心數據,今年第一季申請房貸數量最多的年齡層落在35至39歲,比10年前的買房主力30至35歲往後延長5年,顯示現代人買房的時間點往後推遲,普遍認為與不斷上漲高房價有關。儘管如此,還是有網友在PTT論壇上分享自己買房的「畢業文」,表示自己在26歲買下2800萬台北市新房,且全靠自己付頭期款、繳房貸,文章一出引起熱議,他也分享晉升有殼一族的關鍵在於,鎖定前期金額較低的預售屋,並確保每月穩定的金流。

日期:2021-09-10

房地產

六都今年第2季房市表現仍強勁 專家:「房地合一2.0」 也無法壓抑房價

台灣的COVID-19疫情近日以來獲得控制,雖然再次面臨Delta變種病毒的威脅,但是,從8月成交量來看,房市有逐漸回溫的趨勢。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也說,預期未來報復性買盤會積極介入市場,而7月才剛上路的「房地合一2.0」,未來也難以對成屋市場造成影響。吉家網日前發布今年第2季的房市季報顯示,六都房市表現亮眼,特別是台中、台南及桃園的房價漲幅高居前3名,分別年增16.19%丶15.69%丶10.51%;在個別行政區中,則以台中東區、高雄前金區、台南北區,分別位居前3名。

日期:2021-09-09

房地產

想要抵通膨,該買房還是買黃金?他賣掉11年前買的黃金增值40.5%,但拿出房價指數一比發現...

隨著疫情的逐漸趨緩,通貨膨脹的議題卻是蠢蠢欲動,牽動的不只是美國QE是否提早退場,更是緊緊抓緊你我的荷包,有形看到的是便當裡的肉塊變小了,無形的是心中的盤算,錢該如何配置?才不會越來越薄,特別是大家普遍最熟悉的兩大抗通膨工具黃金及房子,你會如何選擇呢?

日期: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