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工商團體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工商團體共有75項結果
政治社會

如何不讓「一人摧毀全台電力」重演? 這兩個不定時炸彈一定要拆 別再流於官樣文章大拜拜了!

303大停電,讓災情慘重的南台灣哀鴻遍野,台電董事長楊偉甫、總經理鍾炳利第一時間請辭,經濟部長王美花也自請處分。3月7日行政院長蘇貞昌批准了楊偉甫與鍾炳利辭呈,並宣布由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代理董事長。曾文生的代理沒有期限,政院則要留任的王美花在六個月內督導台電提出強化電網韌性建設的完整計劃。經濟部也指出,曾文生上任後四大當務之急,分別是電網調整、人員精進、成立獨立風險管理部門以及找外部專家替台電總體檢。從蘇貞昌到經濟部所交付的任務來看,曾文生首要之務是強化電網韌性,其次則是要好好整頓台電,避免「一人摧毀全台電力」的事故再次發生。若不能解決這兩個不定時炸彈,難保大停電不會再發生。

日期:2022-03-10

國際總經

拜習會談近4小時》傳美國「考慮解除中國關稅抗通膨」,外媒估會中聚焦三大經濟重點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台灣時間今(16)日上午9點左右舉行視訊高峰會,雙方在會談近4小時後結束這場歷史性的視訊會議。

日期:2021-11-16

科技

鴻海電動車2022年上路! 電巴上半年開賣、首款卡車在美量產 劉揚偉更透露「這彩蛋」

鴻海(2317)兩年前開始布局的電動車,未來一年將百花齊放,不僅與多個外國合作對象的合資公司將陸續上路,首款電動巴士預定2022上半年也將在國內正式銷售;其次,留著「鴻海血統」的第一款電動卡車,也是美國皮卡(貨卡車,pickup)新創公司Lordstown的首款產品Endurance,也可望明年下半年開始量產。換句話說,有鴻海血統的電動車,不論是巴士或卡車,2022年都將在台灣及美國的路上奔馳。更引人想像的是,董事長劉揚偉回覆法人提問時透露,對於非新創公司性質、有業界實績的既有汽車製造商,與鴻海合作「非常有可能」,未來將在適當時機對外公布。

日期:2021-11-12

科技

「前陣子大車廠CEO打電話給我說,你們是對的!」 鴻海劉揚偉:全球電動車市場上看17兆台幣 將提前至2024年起飛

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透露,兩年前鴻海看到的電動車大趨勢,逐漸獲得一些主要汽車製造商高層的認同,他保守估計全球電動車市場約有6000億美元(近17兆元台幣),且原本預期要2025年才會起飛,現在認為到2024年就會發生。他也看好,隨著電動車概念大大改變汽車生產的觀念及零件,以ICT(資通訊)技術見長的台灣產業界,將迎來難得的大好機會。劉揚偉強調,在電動車的時代,只要能掌握三電(電池、電機、電控)、軟體及半導體等三大要素,就可以得天下!

日期:2021-10-20

科技

「兩年前若不跟裕隆談合作 70年累積的造車經驗就沒了!」 鴻海劉揚偉:找華創合資 台灣才能做電動車

從來沒做過汽車的鴻海(2317),與裕隆(2201)合作才兩年、雙方合資公司鴻華先進成立才一年,本周一就拿出三款電動車原型車,讓外界刮目相看。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透露兩年前找上裕隆洽談的內幕,提到若當時不當機立斷,讓虧損累累的裕隆子公司華創車電得以留在台灣,並成為與鴻海合資的鴻華先進的重要一環,未來台灣的電動車產業「就沒有了!」

日期:2021-10-20

政治社會

吃王品、孫東寶要變貴! 物價再漲加薪無感 上班族嘆,「通膨吃光我的薪水…」

油價漲、國際通膨惡化,連帶影響台灣物價漲幅,加上基本工資調漲,外界估台灣通膨壓力預估將一路燒到明年。王品集團昨發表聲明,面對疫情、國際物料高漲及工資攀升的三重挑戰,擬於10月25日調整一次調漲旗下15品牌價格;聲明中還強調,自2020年疫情爆發後,「國際各項食材成本飆漲至前所未見的價格」。消息一出,不少民眾大嘆「通膨吃光我的薪水…」。

日期:2021-10-13

存股池追蹤

存股助理第62期︱「前鋒」、「中場」、「後衛」有沒有擺對位置,決定存股馬拉松的成敗

存股如跑馬拉松,馬拉松要跑得遠,要保持自己的節奏感、做好配速、與體力分配。存股要穩健獲利,也要找到自己的投資節奏。我們把存股池的股票進一步歸類為「前鋒」、「中場」與「後衛」3種定位,協助讀者找到自己的投資節奏感。

日期:2021-09-06

科技

台積電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這段話」 背後竟隱含著台灣低碳基礎設施不足、恐難吸引外資的窘境

「台積公司主要營運生產所在地位於台灣,儘管其再生能源市場民國109年取得首批再生能源轉供等重大進展,但仍未達到歐美地區之供應充足度,因此在產能持續成長下,台積公司即便執行全球同業最佳的節能減碳標竿作為、達成單位產品碳排量下降目標,仍無法抑制整體碳排量的持續攀升。」台積電2020年度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中,出現這麼一段文字。

日期:2021-07-14

政治社會

產業困境 跨國設廠由「逐低成本而居」轉為「逐低碳環境而居」 台積電、中鋼拚淨零 都在等政府系統性戰略支援

「台積公司主要營運生產所在地位於台灣,儘管其再生能源市場民國一○九年取得首批再生能源轉供等重大進展,但仍未達到歐美地區之供應充足度,因此在產能持續成長下,台積公司即便執行全球同業最佳的節能減碳標竿作為、達成單位產品碳排量下降目標,仍無法抑制整體碳排量的持續攀升。」台積電二○二○年度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中,出現這麼一段文字。

日期:2021-07-14

科技

2050年走向淨零家園

溫室效應對環境衝擊日益劇烈,為減緩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變遷,國際企業科技龍頭紛紛加入RE100倡議,各國政府也宣布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在全球產業鏈扮演重要地位的臺灣,要如何因應淨零碳排挑戰呢?

日期: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