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讓國際學校活化台灣教育

讓國際學校活化台灣教育

2015-07-23 17:49

台灣若能擁有更多的國際學校,將培育出更多具有國際觀的人才,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的競爭力,但前提是,學校董事會限制必須鬆綁。

如果台灣願意爭取更多外國專業人士前來,作為其亞洲基地,這將會是台灣的新契機!


當香港、中國的父母卯足了勁,為了五歲的子女爭取面談機會,就可知這兩地中小學教育機構的匱乏,已到了令父母恐慌的程度;若有幸入學,每年學費約新台幣三十萬元,這還只是幼兒園而已。如果在幼兒園階段無法進入私校體制,那麼進入小學、中學階段,機會就更渺茫了。


相較於香港或上海,台北相對有較多的空間可供作校地使用。此外,就我所知,與這兩地相比,大部分的外籍老師還是喜歡住在台灣,因為空氣乾淨,生活品質也較優。因此,在台灣設立國際學校,應該較容易請到好老師。


過去有不少頗負盛名的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的國際學校,曾考慮來台設校,如果當初成局,將可為台灣帶來豐富的經驗。


這些國際學校最後之所以沒有選擇在台設校,主因在於法令規定,學校董事會必須由本國人掌控。試想,如果不能掌控董事會,這些國際學校怎麼可能在台灣設校。


反觀台灣現有國際學校的創辦人都是台灣人,現有的學生也絕大多數是台灣小孩,而等待就讀的名單也是一長串;有趣的是,若非這一群本地小孩想要接受國際教育,這些學校就沒有足夠學生來維持穩定的財源。

 

這麼看來,增加國際學校數量,似乎只滿足了精英階級的利益;許多台灣學生想辦法取得外國護照,只為了能進國際學校就讀,也形成某種程度的道德爭議。


如果國際學校只准許擁有合法雙重國籍的台灣人入學,那麼就會空出許多名額,讓真正的外國學生就讀,或許供需失衡的局面就立即改觀。


然而,話說回來,讓更多台灣學生進入國際學校體制也不是壞事;這些學生中的大多數,日後可能會去美國或其他國家讀大學,也會有不少人學成歸國。


這讓台灣未來更進一步融入國際經濟體系時,能擁有一群具國際觀的專業人士,他們所擁有的品牌、行銷和金融背景,將有助於台灣提升原本擅長的製造業,讓經濟產生更高的附加價值。


再者,台灣若能擁有更多的國際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將有助於台灣教育制度的變革;我們可以吸取這些教育專家的經驗,借重國際學校體制的長處,並可增加國際學校的數量,讓有意就讀的本地學生擁有更多的選擇。


不過……,除非我們能鬆綁國際學校董事會控制權的規定,否則這樣的目標就遙遙無期。

延伸閱讀

「我加入阮慕驊LINE群組耶!」股市達人老爸也上當…別以為不匯錢就沒事,投資詐騙套路解析

2022-07-07

年初幫退休爸買玉山金默默賺5%!20年台股職人再推「這2檔官股」還未填息快上車

2021-11-15

台積電到底能不能買?20年台股職人:關鍵訊號浮現!寫給退休爸的2330操作密技

2022-03-16

鴻海(2317)股價將衝220元?00919、00939、00946...從高股息ETF剔除股撿便宜,達人點名這3檔「逢低承接」

2024-06-11

老爸買鴻海(2317)賺1萬多就跑懊悔「以前股價11X元上不去,為何這次漲這麼多?」分析師兒曝目標價「魚尾還很大」

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