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牽連台灣未來的購併案

牽連台灣未來的購併案

2016-08-04 10:48

科技業購併案頻傳,微軟、軟銀搶進科技服務業,看似與我們無關,但背後是下個世代的趨勢。台灣已錯過網路業黃金十年,應該善用產業強項,進入數位經濟。

開年至今,科技業購併消息出奇頻繁。從微軟收購社群網站LinkedIn,日本電信商軟體銀行,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大廠安謀,到美國電信商威瑞森即將收購網路巨擘雅虎等。這些購併案,除了雅虎台灣與旗下服務,曾是台灣最大入口網站及拍賣、交友與網誌平台等,而備受關注之外,其他多半會被認為與台灣的產業及企業無關。

但這些購併案背後,其實都指出資訊業歷經個人電腦、網際網路智慧手機崛起後,即將邁向下一個世代;但台灣卻因為代工的成功經驗,加上網路業「起了個大早,只趕了晚集」,錯過整個黃金十年。

當年由微軟與英特爾的個人電腦陣營帶動了台灣半導體與整個電子業;手機業曾經也是代工與品牌各有斬獲。但隨著搜尋引擎、行動應用與社群平台等雲端服務,成為科技業龍頭,硬體規格被軟體體驗取代,個人電腦品牌一一隕落,智慧手機市場也邁入成熟期,連十年來一枝獨秀的蘋果都露出疲態。

另一方面,上網人口從個人電腦上的兩億,成為如今行動上網的三十億。因此微軟、軟銀、威瑞森這些軟體業與電信業巨擘,才紛紛投資企業人資、行動運算與入口網站等科技服務企業。

而被收購的 LinkedIn、安謀、雅虎各自遭遇不同的瓶頸,同時也在尋求企業顧問、智慧經濟與電信服務整合的新機會。

這給了我們許多啟示。除了企業人資市場,在行動裝置的「電路設計」領域與「網路服務平台」,其實台灣產業活力相當充沛,而且急迫地需要下一個成長動能。

當網路與行動產業邁向成熟期,即將進入個人化與智慧化的新時代;但「數據導向」與「群眾智慧概念」這些網路思惟,對台灣多數政府部門與企業決策者仍然陌生。

所幸,除了這幾年許多創業者與投資人不斷投入數位經濟產業,新政府與民意代表也開始關注這個議題。只要開始,永不嫌遲。從人才培育、法規調適,到資本市場,讓我們揚帆啟航,進入數位經濟的大航海時代。

(本專欄由詹益鑑、鄭博仁、客座作家群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投資美國新創的機會來了

2024-05-15

創投是否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2024-04-17

獨角獸來自加速器的時代

2024-03-20

創投該有創業經驗嗎?

2024-02-05

陸歸精英將是台灣下一個優勢

2024-01-10

台灣新創投資與全球脫鉤的主因

2023-12-13